[原创] 书中哪有颜如玉
2021-12-23叙事散文心路旅程
书中哪有颜如玉千百年来,先哲们为了鼓励人们读书,写就了很多励志读书的篇章,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这篇励学篇 。
这篇励学的文章还是宋代皇帝宋真宗写的金口玉言 《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
这篇励学的文章还是宋代皇帝宋真宗写的金口玉言 《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
书中哪有颜如玉
千百年来,先哲们为了鼓励人们读书,写就了很多励志读书的篇章,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这篇励学篇 。
这篇励学的文章还是宋代皇帝宋真宗写的金口玉言 《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古往今来,所有的学子就都致力于读书科举求取功名,企盼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就有范进屡试不中屡不中屡试,最后考得白了头,才中一个可怜的举人,就这样还乐极生悲最后疯了。就有孔乙己尽管屡试不及,也还是放不下读书人的穷酸穷架子,穿着破旧的长衫衣衫褴褛千疮百孔,就还在孩子们中间卖弄自己的学问,连一个回子就要卖弄几种写法,最后成为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一个人,还因偷盗被打折了腿。
所有的戏剧唱本传奇,都是那些落魄书生,经过一番苦读金榜题名,就扬眉吐气,就娶心爱的女子,就见证了书中自由颜如玉的真理。就连如砍柴讨饭的朱买臣,也能在被妻子抛弃后,发奋苦读,最后金榜高中,演出一场马前泼水的闹剧,羞辱的崔氏女最后无言以对羞愧难当。 三字经中早就谆谆的告诫顽童学子,人遗子,金满盈,我教子,唯一经。只有苦读经书,就胜过万千黄金。多少年来,就有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典范,就有了凿壁偷光的榜样,就有了萤雪苦读的刻苦。 曾几何,我们的祖先都是经过苦读才能走上致富之路,才能金榜题名天富贵荣华。古今历史都是这样写的,尽管古代人的生活我们没有亲历亲闻,但是的确有很多靠苦读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传奇话本戏剧供我们借鉴。 我是从农村走进城里来的,我就亲身体会到了读书改变命运的实惠,我是从考上高中再进入高等学校门才成为城里人才吃上商品粮被分配到城里工作的,那时候就是一张卷子定终身,只要是考上高等学校,就能完成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嬗变。所以,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考上大学就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对于我们的父母,就是宁愿累折腰骨,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因为那样,不光是孩子改变了命运,家长也改变了命运,整个家庭都改变了命运,孩子成为城里人,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可以分到一套房子,尽管要论资排辈排号,毕竟有希望和机会分到房子,然后就可以找到一个城里的女孩做老婆,还不用家里花多少钱,甚至有的找到一个城里有钱有势的老丈人,结婚房子都不用男方花一分钱。要是不考上大学,在农村就要土里刨食,还要靠天吃饭,娶媳妇盖房子都是农村父母的一大负担,所以,当时读书就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读书再也不是能改变命运的事了,人们已经看不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了。首先是高昂的学费让农村的父母望书兴叹,一辈子种地挣的钱还不够孩子几年读书的,但是为了孩子的出路,父母举债也咬紧牙关供孩子上大学,毕竟苦就苦这几年,只要毕业了,就能找到一个铁饭碗,就不用为今后的生老病死盖房子娶媳妇发愁了。 可是,随着形势变化,农村的孩子不光读书要读不起了,连硬撑着咬紧牙关供到孩子大学毕业,孩子就又得回家,找不到工作,不花钱送礼就安排不了工作就白念这些年书,而且花钱送礼不是几千元几百元钱的事情,有时候要几万甚至几十万,本来作为农民父母供孩子读书已经是债台高筑,又到什么地方讨弄这一笔钱?所以,孩子供完大学,不能找到工作,很多农村家庭刚刚翻过捎来的日子就又返贫了,一下子就又回到了旧社会。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农村人想改变命运只有两条出路了,一个是造反,一个是读书。现在的形势造反是没有什么意思,也不可能有人糊涂到要与社会为敌要造反的地步,所以读书就是唯一的出路了,然而,现在这唯一的出路也被堵死了,所以农村的孩子就看不到读书的阳光,就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他们就不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鬼论调。 尽管国家一直强调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农村很多的孩子很难读完九年的,因为读完了又怎么样,考上大学又怎么样,还不是照样没有出路,还拖累家里受穷受贫苦,不如早点下来去打工。 不光农村的孩子对读书不感兴趣,就是城里现在的孩子也是对读书不太感冒,尽管做父母的爱子心切,望子成龙,舍得下血本供孩子读书,各种的补习班就应运而生,家长的腰包就源源不断地往外掏。可是,有几个孩子考上能找到工作的,几乎都是到外地打工。 看到每年国家招考公务员,千万人挤在一条羊肠小道上,谁知道有多少人是被愚弄的,白花了很多的报名费,白耗尽了心血,结果都是给人家陪绑,即使你答卷成绩是第一,但是还有面试这一关,其中的猫腻就是你知我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看到身边很多的民办学校,很多的大专中专,怎么有那么多的学生来读,经过观察才发现,原来到这样学校读书的学生都是好不错的,都是家长有权有势,靠着这样学校的一张跳板,因为这样的学校不用考试就入学,然后花钱就能拿到大专大本毕业证,然后就通过人才市场就走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就成为公务员,任你是清华北大正规学校的毕业生,只能眼看着眼馋没办法,谁让你没有一个好的爹妈为你安排? 就这样,新的读书无用论就冲击着千百年来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真理,让人们从此怀疑否定这一论断,不光是读书没有用,就是在文学界也是一样,你读书再多,写书写得再好,不靠一些猫腻,你就很难发稿,就很难有出头之日。再看看那些大奖赛的评奖结果,哪有几个是公正的,大到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小到省市的文学奖,哪一个不是有猫腻在里边,这就很让人们怀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中自有颜如玉了。连文人们都不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了,还怎么让年轻的学子们相信这些鬼话? 看到几千年来的经典被颠覆了,被彻底从根本上否定了,不知道是幸事还是悲哀。
这篇励学的文章还是宋代皇帝宋真宗写的金口玉言 《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古往今来,所有的学子就都致力于读书科举求取功名,企盼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就有范进屡试不中屡不中屡试,最后考得白了头,才中一个可怜的举人,就这样还乐极生悲最后疯了。就有孔乙己尽管屡试不及,也还是放不下读书人的穷酸穷架子,穿着破旧的长衫衣衫褴褛千疮百孔,就还在孩子们中间卖弄自己的学问,连一个回子就要卖弄几种写法,最后成为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一个人,还因偷盗被打折了腿。
所有的戏剧唱本传奇,都是那些落魄书生,经过一番苦读金榜题名,就扬眉吐气,就娶心爱的女子,就见证了书中自由颜如玉的真理。就连如砍柴讨饭的朱买臣,也能在被妻子抛弃后,发奋苦读,最后金榜高中,演出一场马前泼水的闹剧,羞辱的崔氏女最后无言以对羞愧难当。 三字经中早就谆谆的告诫顽童学子,人遗子,金满盈,我教子,唯一经。只有苦读经书,就胜过万千黄金。多少年来,就有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典范,就有了凿壁偷光的榜样,就有了萤雪苦读的刻苦。 曾几何,我们的祖先都是经过苦读才能走上致富之路,才能金榜题名天富贵荣华。古今历史都是这样写的,尽管古代人的生活我们没有亲历亲闻,但是的确有很多靠苦读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传奇话本戏剧供我们借鉴。 我是从农村走进城里来的,我就亲身体会到了读书改变命运的实惠,我是从考上高中再进入高等学校门才成为城里人才吃上商品粮被分配到城里工作的,那时候就是一张卷子定终身,只要是考上高等学校,就能完成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嬗变。所以,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考上大学就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对于我们的父母,就是宁愿累折腰骨,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因为那样,不光是孩子改变了命运,家长也改变了命运,整个家庭都改变了命运,孩子成为城里人,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可以分到一套房子,尽管要论资排辈排号,毕竟有希望和机会分到房子,然后就可以找到一个城里的女孩做老婆,还不用家里花多少钱,甚至有的找到一个城里有钱有势的老丈人,结婚房子都不用男方花一分钱。要是不考上大学,在农村就要土里刨食,还要靠天吃饭,娶媳妇盖房子都是农村父母的一大负担,所以,当时读书就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读书再也不是能改变命运的事了,人们已经看不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了。首先是高昂的学费让农村的父母望书兴叹,一辈子种地挣的钱还不够孩子几年读书的,但是为了孩子的出路,父母举债也咬紧牙关供孩子上大学,毕竟苦就苦这几年,只要毕业了,就能找到一个铁饭碗,就不用为今后的生老病死盖房子娶媳妇发愁了。 可是,随着形势变化,农村的孩子不光读书要读不起了,连硬撑着咬紧牙关供到孩子大学毕业,孩子就又得回家,找不到工作,不花钱送礼就安排不了工作就白念这些年书,而且花钱送礼不是几千元几百元钱的事情,有时候要几万甚至几十万,本来作为农民父母供孩子读书已经是债台高筑,又到什么地方讨弄这一笔钱?所以,孩子供完大学,不能找到工作,很多农村家庭刚刚翻过捎来的日子就又返贫了,一下子就又回到了旧社会。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农村人想改变命运只有两条出路了,一个是造反,一个是读书。现在的形势造反是没有什么意思,也不可能有人糊涂到要与社会为敌要造反的地步,所以读书就是唯一的出路了,然而,现在这唯一的出路也被堵死了,所以农村的孩子就看不到读书的阳光,就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他们就不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鬼论调。 尽管国家一直强调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农村很多的孩子很难读完九年的,因为读完了又怎么样,考上大学又怎么样,还不是照样没有出路,还拖累家里受穷受贫苦,不如早点下来去打工。 不光农村的孩子对读书不感兴趣,就是城里现在的孩子也是对读书不太感冒,尽管做父母的爱子心切,望子成龙,舍得下血本供孩子读书,各种的补习班就应运而生,家长的腰包就源源不断地往外掏。可是,有几个孩子考上能找到工作的,几乎都是到外地打工。 看到每年国家招考公务员,千万人挤在一条羊肠小道上,谁知道有多少人是被愚弄的,白花了很多的报名费,白耗尽了心血,结果都是给人家陪绑,即使你答卷成绩是第一,但是还有面试这一关,其中的猫腻就是你知我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看到身边很多的民办学校,很多的大专中专,怎么有那么多的学生来读,经过观察才发现,原来到这样学校读书的学生都是好不错的,都是家长有权有势,靠着这样学校的一张跳板,因为这样的学校不用考试就入学,然后花钱就能拿到大专大本毕业证,然后就通过人才市场就走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就成为公务员,任你是清华北大正规学校的毕业生,只能眼看着眼馋没办法,谁让你没有一个好的爹妈为你安排? 就这样,新的读书无用论就冲击着千百年来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真理,让人们从此怀疑否定这一论断,不光是读书没有用,就是在文学界也是一样,你读书再多,写书写得再好,不靠一些猫腻,你就很难发稿,就很难有出头之日。再看看那些大奖赛的评奖结果,哪有几个是公正的,大到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小到省市的文学奖,哪一个不是有猫腻在里边,这就很让人们怀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中自有颜如玉了。连文人们都不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了,还怎么让年轻的学子们相信这些鬼话? 看到几千年来的经典被颠覆了,被彻底从根本上否定了,不知道是幸事还是悲哀。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