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山关村
2020-09-17抒情散文虞关浪人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49 编辑
再到山关村 许吉荣 山花烂漫的时节,我再次来到绿荫密布的徽县虞关乡山关村。站在村口放眼望
再到山关村 许吉荣 山花烂漫的时节,我再次来到绿荫密布的徽县虞关乡山关村。站在村口放眼望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49 编辑 <br /><br />再到山关村 许吉荣 山花烂漫的时节,我再次来到绿荫密布的徽县虞关乡山关村。站在村口放眼望去,田野里金黄色的菜花,绿油油的麦苗,小道旁边五颜六色的野花随风摇曳。山坡上牛羊在悠闲地吃草,绿荫下小鸡在自由地撒欢,进入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具有陕南特色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蜿蜒缠绕在山梁卯壑之间。此一刻,吸一口湿漉漉的清新空气,感觉人的心肝脾肺像是被山区特有水分氧气洗涤一番似的,从里到外都透着冰清玉洁的清爽。 山关村位于徽县南部深山区,地处甘陕边界,境内山高林密,群峰对峙,沟壑从横,路陡弯急,地广人稀,先天条件的不足,酿成了这里的贫穷。我在虞关乡工作时,因工作关系曾数次到过山关村,亲眼目睹了这里贫困的现状,“住的茅草房,柜中无余粮。花钱靠贷款,运输肩背扛”。“过年穿不上新衣裳,社社都有光棍郎”。饱尝生活疾苦的群众曾经无奈地发出了“能在外地要馍,不在山关村干活”的哀叹。
为了改变山关村贫穷落后的状况,勤劳勇敢的山关人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次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了顽强的搏斗。仅解决群众的照明问题,就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集资投劳。先是利用当地的水源,修建了水力发电站,由于水库容量小,储备的电源时间短,单一的照明也只能管几个小时,随后,有接通了陕西省略阳县九股树乡的动力电源,因路程长,电源消耗大,电费高,群众负担重,又第三次拉通了相邻的山坪村电源。为筹集拉电资金,山关村人均集资上千元,户均集资上万元。有些特别贫困的农户,爷爷欠下的债务,孙子手里还没有还清。直到国家实施了第一批农网改造之后,山关村人才算彻底圆了照明梦。用同样的方式,山关人先后修通了公路,拉通了自来水,维修了村学校。 基础设施的初步改变,也促进了村里的农林牧业的迅速发展,村民们在种好小麦、玉米、黄豆等主导产业同时,利用丰富的水草资源养牛、养羊,养猪,村民贫困生活的现状逐步得到了改善。 当我双脚再次踏进这片难忘的土地之后,我的眼前为之一亮,为之一新,山关村已不是我记忆中的山关村了,用翻天覆地这个词语,来形容山关村旧貌换新颜的巨大变化,我觉得一点也不夸张。村主任叶怀兵告诉我,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扶贫攻坚力度,实施了强农惠农政策,农民种地不纳税了,学生上学不掏学杂费了,老百姓看病能报销医药费了,退耕还林、粮食直补、农村低保、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学生住宿生活费补贴,营养早餐补助,新农合医保,养老金补助等惠农资金全部到位了,让农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惠农政策的福利。特别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等工作扎实开展之后,县乡联村领导,联村单位,联户干部。不畏山高路远,小道崎岖,有钱出钱,无钱出智,送技术,送政策,搞培训,修建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医务室,农民休闲文化广场,并深入农户家中,察民情、解民忧,为村民出致富的点子,想脱贫的法子,落实了精准扶贫贷款。如今村里依托当地林密,地广,草盛的优势,发展起了“以养殖土蜂为主的养蜂产业、以栽植天麻、猪苓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发展黑木耳、香菇为主食用菌产业,以养土鸡为主的家畜养殖业,以繁育杜仲苗,青冈苗为主的育苗产业,以输转青壮年劳力为主的劳务产业,村民依靠这六大支柱产业,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提高。卫星接收机安上房,山里的小伙娶了外省的俏新娘。手机摩托家家有,小日子越过越富有。 山关村能够快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除有党的好政策给予有力支持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山关村民有“甘于吃苦,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村民曾建华告诉我一句话“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觉得这句话就能很好的诠释山关村民具有的精神风貌,从山关村民的脸上我们看不出萎靡不振,对生活无望的消沉,而是对脱贫致富充满信心,贴合实际的致富点子层出不穷。让我们这些机关干部时时感到智慧的匮乏和实用知识的浅薄。是啊,人只要精神不倒,意志坚定,勇于挑战,思维不萎缩,观念不呆板,敢于砥砺奋进,勤于踏实肯干,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山关村村民只要继续发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奋斗精神,我坚信山关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为了改变山关村贫穷落后的状况,勤劳勇敢的山关人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次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了顽强的搏斗。仅解决群众的照明问题,就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集资投劳。先是利用当地的水源,修建了水力发电站,由于水库容量小,储备的电源时间短,单一的照明也只能管几个小时,随后,有接通了陕西省略阳县九股树乡的动力电源,因路程长,电源消耗大,电费高,群众负担重,又第三次拉通了相邻的山坪村电源。为筹集拉电资金,山关村人均集资上千元,户均集资上万元。有些特别贫困的农户,爷爷欠下的债务,孙子手里还没有还清。直到国家实施了第一批农网改造之后,山关村人才算彻底圆了照明梦。用同样的方式,山关人先后修通了公路,拉通了自来水,维修了村学校。 基础设施的初步改变,也促进了村里的农林牧业的迅速发展,村民们在种好小麦、玉米、黄豆等主导产业同时,利用丰富的水草资源养牛、养羊,养猪,村民贫困生活的现状逐步得到了改善。 当我双脚再次踏进这片难忘的土地之后,我的眼前为之一亮,为之一新,山关村已不是我记忆中的山关村了,用翻天覆地这个词语,来形容山关村旧貌换新颜的巨大变化,我觉得一点也不夸张。村主任叶怀兵告诉我,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扶贫攻坚力度,实施了强农惠农政策,农民种地不纳税了,学生上学不掏学杂费了,老百姓看病能报销医药费了,退耕还林、粮食直补、农村低保、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学生住宿生活费补贴,营养早餐补助,新农合医保,养老金补助等惠农资金全部到位了,让农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惠农政策的福利。特别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等工作扎实开展之后,县乡联村领导,联村单位,联户干部。不畏山高路远,小道崎岖,有钱出钱,无钱出智,送技术,送政策,搞培训,修建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医务室,农民休闲文化广场,并深入农户家中,察民情、解民忧,为村民出致富的点子,想脱贫的法子,落实了精准扶贫贷款。如今村里依托当地林密,地广,草盛的优势,发展起了“以养殖土蜂为主的养蜂产业、以栽植天麻、猪苓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发展黑木耳、香菇为主食用菌产业,以养土鸡为主的家畜养殖业,以繁育杜仲苗,青冈苗为主的育苗产业,以输转青壮年劳力为主的劳务产业,村民依靠这六大支柱产业,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提高。卫星接收机安上房,山里的小伙娶了外省的俏新娘。手机摩托家家有,小日子越过越富有。 山关村能够快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除有党的好政策给予有力支持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山关村民有“甘于吃苦,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村民曾建华告诉我一句话“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觉得这句话就能很好的诠释山关村民具有的精神风貌,从山关村民的脸上我们看不出萎靡不振,对生活无望的消沉,而是对脱贫致富充满信心,贴合实际的致富点子层出不穷。让我们这些机关干部时时感到智慧的匮乏和实用知识的浅薄。是啊,人只要精神不倒,意志坚定,勇于挑战,思维不萎缩,观念不呆板,敢于砥砺奋进,勤于踏实肯干,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山关村村民只要继续发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奋斗精神,我坚信山关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