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乡村散板
2021-12-23叙事散文杜永生
乡村散板文/杜永生日子在空泛而枯杂中过着。白天忙着工作,只有这宁静的夜晚才是任由自己把握的最好的时刻了。我可以又一次重拾记忆,将那些温馨的、久远的农家生活慢慢重温着。在不断处于消逝中的时光里,细心而真诚地回溯中,清远而温情,眷念而感喟。过去……
乡村散板
文/杜永生
日子在空泛而枯杂中过着。白天忙着工作,只有这宁静的夜晚才是任由自己把握的最好的时刻了。我可以又一次重拾记忆,将那些温馨的、久远的农家生活慢慢重温着。在不断处于消逝中的时光里,细心而真诚地回溯中,清远而温情,眷念而感喟。 过去,在这个时日里,是农家人锄薅田间农作物杂草的最佳时机。他们一般都会在下午三、四点钟带着锄头、刮刀等农具,走进自家的包产田里,其实,这个时候清澄的蓝天上没有一点云翳,太阳是最毒辣的,为了能及时地将锄掉、薅出的杂草晒死,他们必须要这样坚持下去。他们黝黑而粗糙的皮肤不再怕那火辣辣的太阳,这是一种秉性,是一种精神使然。因为那疯长着的各种杂草争着与农作物吸附土壤里的养分,不能等待,也不容等待。这一下田劳作,就是几个小时,那田间的沟坎墒垄里的杂草很快被清理彻底。 燠热的阳光渐渐沉坠,而地上蕴蓄着的热浪却翻滚起来。在田间劳作的农人相继扛着农具,拖着周身的疲惫,带着满身的泥土和草腥味儿,走在归家的小径上。他们浑身已经湿透了数次的衣服,洇绽出一层精白的盐霜,大大小小,不成规则,一圈又一圈,似乎被汗水浸润的有些板结。一顶草帽被日晒雨淋的褪了色,褐质而干枯,帽沿上,那赤红色的字迹醒目,显眼。顶部的头发蓬松而帽罩的地方,却因汗水的浸泡黏附在头皮上。村庄在夕阳斑斓的光影下,显得神妙而灵秀。袅袅升腾着的炊烟,向四方弥散,老远的就闻到了这焦糊醒豁的味道。几个孩童,骑在耕牛宽硕的脊背上,手里拽着细长的牛绳,像是在聆听着感受着牛的铿锵、沉实、稳健的步履声。牛的肚子已经饱食鼓胀起来,嘴里不停地倒嚼着,拖着一路白糊糊的黏液。孩童与耕牛的影子,歪斜地投射到圩堰的草坡上,这突兀而至的绿荫不时地逗引了蛰伏在草丛里蚂蚱的兴致。它们倏地欢腾跳跃着,好象这匆匆而来又忽忽而过的绿荫就是它们所守望的。路两边的杂草,经受了一整天烈日的炙烤此刻一改了萎靡蔫巴的苦相,显示出了精神头,一个劲地在欢摆招摇着。 稻田里,还有正在忙碌着的农人,他们赤脚移动在漫膝的乌青青的稻丛里,专注尽心地薅拽着稗子。田埂上,这些和水稻相近的植物的根部还拖沓着黑糊糊的淤泥,这看似还鲜活的躯体,待到次日炽烈的阳光将它们毫不留情地一并晒成堆堆枯黄的干草。 这些农人似乎不等到夜幕降临,是不会停下手中的活计的。毕竟现在比烈日当头要好受得多。担在脖子上的毛巾,被汗水濡湿了又干松松的。蕴藉着的生涩、汗馊的味道也渐渐地淡薄了。这个时候的水稻叶片很坚硬很锋利,可以清晰地看到那裸露在外的手臂和腿肚,有数道被叶片割拉出的显目的白棱棱的痕迹,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生生地洇流着鲜红的血迹。当然,他们不会在意,也从没在乎。跑到附近的水塘,呼呼啦啦,清洗黏附在手脚上肥腴的黑泥。 傍晚的村庄是非常热闹的,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被清扫的干干净净,也都浇泼了水,走在这光趟的场地上,脚底不时地能感觉到有丝丝缕缕的清凉。一些喜好饮酒的农人,喝着价廉质优的山芋干子酒,有滋有味。不时地会有那手里摇着蒲扇,光着膀子,穿着大裤衩的邻居过来,被邀请坐下。女人就会很主动很及时地跑进厨房,拿来碗筷和酒盅,然后又炸个花生米、凉拌个西红柿。一边喝着酒,一边聊着农事或农作物的长势。这种恬淡而充实的生活,在过去是很平常的。 夜晚,乡村要到很久才会宁静下来。乡邻们互相走动着,串着门,唠着嗑。反正这清爽的夜晚,皎洁的月光下,人们生活的自在、愉悦、遂意。孩子们在一通疯玩之后,在大人们的训斥中,重新糊拓了下汗津津的身体,躺在凉床上,在母亲轻盈摇动着的蒲扇下,很快便进入了恬美的梦乡。 村里也时常有露天电影在播放。早早地,个个手里拎着个小板凳,从四面八方涌入那偌大的稻场上。这也是大人和孩子们最为舒心快乐的。当然,没有电视观看,在更多的时日里,乡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还是显得单调或匮乏。如今,那些过去的生活环境及方式,已经有了明显地改变。农家人的生活在日益改善着。那些土坯墙茅草房的日子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实际上是生活水准的提高和活泛而促使乡村的改变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农具已经“退休”,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机械耕作。“荸荠秆子圆又圆、三里关子(一种田间杂草)不占田、稗子能卖稻子钱”,现在却是“农业科技高,不用锄、不用薅,下田背个小挎包。稗子杂草不用找,我们手里有‘野老(一种除草剂)’。”但人们对过往贫困的经历,以及由此而营造出的纯净、悠然的生活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他们坚定地在传承着,在延续着这样的环境,他们深谙“忘却过去就是背离现实”的道理。 每次回到乡村,和他们在一起时,我倍感亲切和踏实。因为我,在这里成长,是他们中的一员。不论我走出去多少年,但始终记住,根在这里。 乡村,这个质朴的淳厚的地方,正因为有了勤劳、素朴、直爽、憨厚的人们而始终充满着盎然的生机和活力。 他们虽然是农民,可他们熟稔稼穑之道,是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建设者、贡献者。他们所付出的辛勤的劳作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如今,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收获了更多的果实和幸福。(6月27日2时)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杜永生
日子在空泛而枯杂中过着。白天忙着工作,只有这宁静的夜晚才是任由自己把握的最好的时刻了。我可以又一次重拾记忆,将那些温馨的、久远的农家生活慢慢重温着。在不断处于消逝中的时光里,细心而真诚地回溯中,清远而温情,眷念而感喟。 过去,在这个时日里,是农家人锄薅田间农作物杂草的最佳时机。他们一般都会在下午三、四点钟带着锄头、刮刀等农具,走进自家的包产田里,其实,这个时候清澄的蓝天上没有一点云翳,太阳是最毒辣的,为了能及时地将锄掉、薅出的杂草晒死,他们必须要这样坚持下去。他们黝黑而粗糙的皮肤不再怕那火辣辣的太阳,这是一种秉性,是一种精神使然。因为那疯长着的各种杂草争着与农作物吸附土壤里的养分,不能等待,也不容等待。这一下田劳作,就是几个小时,那田间的沟坎墒垄里的杂草很快被清理彻底。 燠热的阳光渐渐沉坠,而地上蕴蓄着的热浪却翻滚起来。在田间劳作的农人相继扛着农具,拖着周身的疲惫,带着满身的泥土和草腥味儿,走在归家的小径上。他们浑身已经湿透了数次的衣服,洇绽出一层精白的盐霜,大大小小,不成规则,一圈又一圈,似乎被汗水浸润的有些板结。一顶草帽被日晒雨淋的褪了色,褐质而干枯,帽沿上,那赤红色的字迹醒目,显眼。顶部的头发蓬松而帽罩的地方,却因汗水的浸泡黏附在头皮上。村庄在夕阳斑斓的光影下,显得神妙而灵秀。袅袅升腾着的炊烟,向四方弥散,老远的就闻到了这焦糊醒豁的味道。几个孩童,骑在耕牛宽硕的脊背上,手里拽着细长的牛绳,像是在聆听着感受着牛的铿锵、沉实、稳健的步履声。牛的肚子已经饱食鼓胀起来,嘴里不停地倒嚼着,拖着一路白糊糊的黏液。孩童与耕牛的影子,歪斜地投射到圩堰的草坡上,这突兀而至的绿荫不时地逗引了蛰伏在草丛里蚂蚱的兴致。它们倏地欢腾跳跃着,好象这匆匆而来又忽忽而过的绿荫就是它们所守望的。路两边的杂草,经受了一整天烈日的炙烤此刻一改了萎靡蔫巴的苦相,显示出了精神头,一个劲地在欢摆招摇着。 稻田里,还有正在忙碌着的农人,他们赤脚移动在漫膝的乌青青的稻丛里,专注尽心地薅拽着稗子。田埂上,这些和水稻相近的植物的根部还拖沓着黑糊糊的淤泥,这看似还鲜活的躯体,待到次日炽烈的阳光将它们毫不留情地一并晒成堆堆枯黄的干草。 这些农人似乎不等到夜幕降临,是不会停下手中的活计的。毕竟现在比烈日当头要好受得多。担在脖子上的毛巾,被汗水濡湿了又干松松的。蕴藉着的生涩、汗馊的味道也渐渐地淡薄了。这个时候的水稻叶片很坚硬很锋利,可以清晰地看到那裸露在外的手臂和腿肚,有数道被叶片割拉出的显目的白棱棱的痕迹,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生生地洇流着鲜红的血迹。当然,他们不会在意,也从没在乎。跑到附近的水塘,呼呼啦啦,清洗黏附在手脚上肥腴的黑泥。 傍晚的村庄是非常热闹的,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被清扫的干干净净,也都浇泼了水,走在这光趟的场地上,脚底不时地能感觉到有丝丝缕缕的清凉。一些喜好饮酒的农人,喝着价廉质优的山芋干子酒,有滋有味。不时地会有那手里摇着蒲扇,光着膀子,穿着大裤衩的邻居过来,被邀请坐下。女人就会很主动很及时地跑进厨房,拿来碗筷和酒盅,然后又炸个花生米、凉拌个西红柿。一边喝着酒,一边聊着农事或农作物的长势。这种恬淡而充实的生活,在过去是很平常的。 夜晚,乡村要到很久才会宁静下来。乡邻们互相走动着,串着门,唠着嗑。反正这清爽的夜晚,皎洁的月光下,人们生活的自在、愉悦、遂意。孩子们在一通疯玩之后,在大人们的训斥中,重新糊拓了下汗津津的身体,躺在凉床上,在母亲轻盈摇动着的蒲扇下,很快便进入了恬美的梦乡。 村里也时常有露天电影在播放。早早地,个个手里拎着个小板凳,从四面八方涌入那偌大的稻场上。这也是大人和孩子们最为舒心快乐的。当然,没有电视观看,在更多的时日里,乡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还是显得单调或匮乏。如今,那些过去的生活环境及方式,已经有了明显地改变。农家人的生活在日益改善着。那些土坯墙茅草房的日子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实际上是生活水准的提高和活泛而促使乡村的改变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农具已经“退休”,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机械耕作。“荸荠秆子圆又圆、三里关子(一种田间杂草)不占田、稗子能卖稻子钱”,现在却是“农业科技高,不用锄、不用薅,下田背个小挎包。稗子杂草不用找,我们手里有‘野老(一种除草剂)’。”但人们对过往贫困的经历,以及由此而营造出的纯净、悠然的生活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他们坚定地在传承着,在延续着这样的环境,他们深谙“忘却过去就是背离现实”的道理。 每次回到乡村,和他们在一起时,我倍感亲切和踏实。因为我,在这里成长,是他们中的一员。不论我走出去多少年,但始终记住,根在这里。 乡村,这个质朴的淳厚的地方,正因为有了勤劳、素朴、直爽、憨厚的人们而始终充满着盎然的生机和活力。 他们虽然是农民,可他们熟稔稼穑之道,是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建设者、贡献者。他们所付出的辛勤的劳作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如今,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收获了更多的果实和幸福。(6月27日2时)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