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的父亲母亲
2021-12-23叙事散文瀚海穹空
一一直以来,我都想真正为他们写点什么,但我从没有能够好好记述下什么。我不敢直面我的父亲母亲,我不敢往深处去解析痛楚的伤口,我不敢站在旁观的角度去欣赏。仅有的几个文字,也都是记述自己心灵的一点感喟,从没有实实在在记录过他们一丝一毫、分秒时光。……
一
一直以来,我都想真正为他们写点什么,但我从没有能够好好记述下什么。我不敢直面我的父亲母亲,我不敢往深处去解析痛楚的伤口,我不敢站在旁观的角度去欣赏。仅有的几个文字,也都是记述自己心灵的一点感喟,从没有实实在在记录过他们一丝一毫、分秒时光。在我这些稚嫩的文字中,父亲母亲的出现,都只是一个影子。我从没有把他们的人生与我分隔开谈。简单的说,就是我从来没有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的生活者,他们是一家之主,是我的父亲母亲。 在我心里,我一直没有把他们跟老联系在一起。我只觉得,我是孩子,他们就是大人。我甚至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们也会变老,变成老人。当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头上已经半是花白的头发,当我第一次发现父亲头上也有了白发,我突然感觉到他们已经老了。想到老,由不得让人惊悚。老是个让人害怕字眼,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与“老”离得这么近,而它甚至会降临到父亲、母亲头上。 母亲的白头发打早先就已经有了,在我刚上小学那会,记得母亲有时候总叫我或者妹妹给她拔白头发。母亲摊开手掌,我和妹妹拔一根往她手心放一根,一忽儿拔光了,母亲总是有意无意的说:几根或者又多了几根。我当时还小,没大注意母亲说话时沧凉、感伤的语气,总觉有白头发,拔掉就没有了,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我一直认为,白头发拔掉一根就会少一根,没想到事实上白头发是越拔越多了。 至于父亲的头发,一直都是很黑的。然而有一天,我长得与父亲平高,不再抬头仰望父亲的时候,我发现,父亲头上也有白头发。而且还有很多,比当年拔过母亲头上的白发还多。当我再把目光下移,看到父亲额前的皱纹,看到父亲沉郁的目光,像一个老酒坛子一样深遂,映照着被时光擦洗留下的光亮,看到父亲翕合着却不愿吐露心事的厚重的嘴唇,我突然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害怕。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一直都是和蔼的,而母亲却是非常严肃而又严厉的。没想到,在父亲脸上,同样也刻写着一样让人生畏的严厉。早先的父亲是很爱笑的,动不动就用他温暖的笑容展示他的宽怀大度,现在,父亲更加多出的却是沉默。有时候,深沉得甚至叫人无可捉摸。而母亲,反倒变得清谈无余了。 看着母亲,已经找不到往昔的严厉,多半是平和恬然。去留随意,任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花开花落。面对老之将至,母亲表现得是出奇地平静。很久都没再为母亲拔过一根白头发,以为在小时候已经拔光了。突然有一天却发现,母亲的头发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全白了。我很惊奇的问母亲,母亲却很平静的回答:“老了嘛,你以为我还能再年轻几年?!”默然无语。第一次,突然感觉与母之间似乎离得很是遥远,近乎都有些不认识了。母亲平静、自然的微笑着的样子,似乎更接近于我的思想。 二
父亲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我不敢想象,父亲出生在那个年代是怎样熬过来的。反正父亲是熬过来了。 据母亲的讲述,父亲正好出生在1958年闹饥荒的年代。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清汤寡水的酸菜糊糊,还是逢年过节、招待宾朋的美味,平常荞衣麸皮,甚至榆叶树皮也都拿来充饥。因为饿得荒,不吃也没有办法。不知道父亲吃过这些没有,父亲自己说:他吃过脱粒之后的玉米棒疙瘩。出生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父亲的开头,就注定了他一生命运的凄苦。 本来,按照乡俗和人们传统的观念,接连生了几个女孩之后,头胎生出的男丁,一般都会被这个家里尊为宝贝当着的。父亲是在几个姑姑之后,这个家里头胎添出的男丁,但父亲在几个姑姑和二爸当中,是最被冷落和见不得的一个。不仅爷爷奶奶,姑姑二爸他们也都见不得父亲。好像也没什么理由,他们就是见不得父亲。 父亲不识字。在刚开始父亲提出要念书的时候,爷爷奶奶他们死活都不答应,父亲自己偷偷跑到学校报过两次名,但都被拽了回来,再加上当时“地主”的成份,父亲最终没上成学。而二爸是一直上完小学初中直到高中毕业的,在当时那个同样艰苦的年代。父亲却在他不满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山劳动了。父亲后来在我小时候训话时,也时不时拿来举例说:“我十四的时候,背二十捆麦子,顺顺当当的就背着走了。你看你,在家里懒得连一担水都不担。”到后来分家,直至现如今,父亲一直都在忙碌奔波,从未停歇过。建筑工地、耕田地亩,一直都是父亲人生道路上类同得近乎单一的坐标和驿站。 父亲后来还有更苦的时候。 命运有时候捉弄人,不仅仅是开个玩笑那么简单。当你想着征服命运的时候,命运或许正在设法改变着你。不是征服命运,就是被命运改变。人生就是这么地简单,没的选择。父亲的命中注定就是苦,没法子改变。父亲曾经也算过命,算命先生说:等父亲过了四十,晚年的生活就好了。可父亲的生活真的比以前更加好了吗?事实上父亲在四十以后变得更加沉默了。 另外,父亲命中还有一个没法子改变的事实,就是娶了母亲。因为娶了母亲,这个家里的人就更加见不得父亲了。当然他们也都是见不得母亲的。是由于他们希望父亲能够娶的,是另外一个女人,一个略显得发胖,据说与父亲见面时还满院踢毽子的女人。后来父亲不知怎么就娶了母亲,而那个满院踢毽子的女人也嫁给别人成亲了。只是由此带来的,父亲的命运就更加苦了。 说实话,母亲嫁给父亲,母亲的命运就跟着父亲一样的苦了。母亲同样还是没念过一天书,因为母亲是老大,过早地就承担起了家务,要帮着外祖母打理家务,经管照料几个小姨和舅舅他们,还要到队里挣工分。但是生活方面,比起父亲,母亲所处的环境要好得多了,起码还有吃的,饭碗里还能捞起一梭酸菜叶子。 嫁给父亲,有了奶奶这样的婆婆,母亲的受气史就真正开始了。除了做家务,到地里做农活,还要受婆婆小姑子他们的气。后来母亲在回忆时还依然愤愤然地说:“那些时候,她在这个家里的地位,是连外人都不如的”。由此可见,母亲当时深埋心底的苦楚和压抑。但是母亲一直都忍受着与父亲相依为命,还是硬撑过来了。分家时,只分给父亲和母亲两间柴房,一个破碗,一双筷子,一袋子洋芋,一升斗玉米面和黑面的杂面。母亲都忍气吞声撑了过来。因为有父亲一直支撑着,母亲就满怀希望,就有奔头。 三
在最困难和艰苦的日子里,说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互为依靠,是一点都不夸张的。事实也确是这样。 当父亲被病痛折磨得对母亲说“你赶快走吧,要不万一我有个三长两短,你再想顺顺当当踏出这个家门就困难了”的时候,可以想见父亲和母亲当时的心情,母亲是含着泪对父亲说:“要是我走了,你在这个家里就更没法活了。”母亲后来在讲述的时候对我说:父亲当时眼里是渗着泪花的。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好像是从未掉过一滴眼泪的。病痛加上绝望,把一个铁铮铮得汉子折磨得没有了信心和勇气,要是没有母亲,我真不敢想象后来的结果。 母亲的话一点都没有夸张:要是没有母亲,父亲是真的很难熬过那道坎的。 父亲当时已经病得相当严重了,上下炕的时候,还得要有一个人搀着。而父亲的病,需要坚持打青霉素,在当时那个药物紧缺的年代,要一次找足够用的青霉素,简直就是一种奢望。每次都是外祖父托关系,从外地一盒一盒捎过来再拿来。而有一次,仅有的一盒青霉素,也差点被爷爷刻意给扔出门外。要不是二爸恰好经过,在门当口一把抓住,那仅有一盒青霉素,或许就被爷爷刻意的摔碎了,而要在千里之外再捎一盒紧缺的药物,又岂是一天两天那么容易?我真不知道当时爷爷心里是怎么想的,难道爷爷当时对父母亲的讨厌竟至于斯? 对于一个病人来说,给予信心和安慰那就是最好的良方。而我的爷爷奶奶——父亲的父亲母亲,给父亲的却是一肚子又一肚子的气。吃饭的时候,他们吃过,剩下的留给父亲母亲;他们刷洗碗筷的时候,父亲母亲的碗筷就被原封不动地置在案头;外祖母给父亲捎来的白面馍馍,不知不觉就被他们吃个精光,到母亲去给父亲取的时候,只剩下一个空篓子;他们自己做的馍馍,全部装在一个篓子里挂在二爸住的厢房;父亲晚上需要吃药,但水壶里的开水往往被他们用光,或者干脆连水壶一起提到他们住的屋子里去了…… 真的很难想象,父亲是怎样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熬过来的。记得母亲在给我讲述的时候说过,面对父亲的病,她已经没辙,只有听天由命了。她当时给父亲说:“一切听天由命吧,若是老天爷不想要你的命,该着你这一劫,过去之后病也就好了。”或许,这正是父亲的命,父亲命里是该有这一劫的,劫难过去,父亲的病也就好了。而母亲,是父亲命里这一劫难的救星。 后来,父亲病愈之后自己很不情愿再提起这些,有时候母亲说起,他碰见了也都出言阻止。 四
还有一件事,我后来一直觉得爷爷和奶奶在当时也是做得太过分了。他们曾经逼着让父亲和母亲离婚。但父亲始终不肯。因为父亲与母亲的那段患难情感,在父亲心底的份量,实不容许父亲动任何背叛的念头。 父亲病愈之后,农业合作社已经解体,副业开始初起苗头。父亲便也跟着村里人到外面搞副业挣钱。留母亲在家里务庄农。 有一段时间,一连好几天都没见爷爷的影子。父亲年底回来后对母亲讲,那几日爷爷去工地找他去了,要他回去跟母亲离婚。这件事爷爷一直装作没事人的样子,事前事后都从未对母亲提起过只言片语。其实,在爷爷去工地找父亲的时候,是已经私下与奶奶秘谋商量策划好了的。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父亲会那么干脆地拒绝他。甚至对于父亲的拒绝他们是甚感意外的。 母亲是十七岁嫁给父亲,直到五六年后才生下我。在爷爷叫父亲和母亲离婚的时候,我还没有出世。我的晚出世也是爷爷让父亲和母亲离婚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还有一点爷爷也还是没有想到。 母亲在最初听说要嫁到十里以外的时候,也是极不乐意的。母亲曾经偷偷一个人躲到厨房里摔过一个漏勺,但是没有摔碎,只是在漏勺上摔出一条缝子。这个漏勺一直到我上初中时还在灶头上使用。母亲以前听别人说过,说是在出嫁之前摔碎灶具,则意味着这门亲事将要泡汤。当母亲看到漏勺没有被摔碎的那一刻,她就铁定心了,她认定这一辈子将永远属于这个她并不十分情愿的地方。当她嫁给父亲,与父亲一起正儿八经过日子的时候,她就更加铁定心了。同样,父亲在娶母亲进门的时候,也是铁定了心,一辈子要与母亲一起过日子。因为他是她的丈夫,她是他的妻子。 五
母亲也曾算过自己的命。但命相如何,母亲从未正面说过,只是说“好着哩”。具体怎样的好、好得怎样,母亲从未提及,问起来总是一笑了之,从不吐露。母亲有时候也说她有富贵的命相,她命里有富哩。然而命运所谓母亲的好运,从我忆事时起,好像一直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一直都是那样平平淡淡。或许,平平淡淡也是一种福吧! 自从跟了父亲,母亲的命运就紧跟着父亲人生的起落而跌宕颠簸。父亲有钱了,母亲也就宽裕了;父亲背了外债,母亲也就随着父亲开始变得沉默。父亲在外面揽活,干得正顺当的几年,母亲也随着父亲三三五五逛一回城里;但当父亲把自己积蓄的十几万元倒贴进去,还背了一屁股外债的时候,母亲便很少再去城里。直到我后来在城里工作,母亲才又隔三差五来县城走走。 本来,母亲是不叫父亲包揽我们村小学和乡中学的建校工程,说包下来肯定是倒贴。没想到父亲下的赌注会赔得那么大,甚至赔上了自己的信心。工程的烂包对父亲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父亲从此变得更加沉默,目光也变得更加得深遂。但是父亲后来又信心十足的振作了起来,不过从那时候起,父亲再没有正儿八经的自己揽过活。那时候,我还正上初二,距今已经是整整十年的时间了。这十年里,父亲一直跟着别人做苦力,供给我上完中专,为我安置好了工作,清还了自己背的一些债务。父亲又开始蠢蠢欲动,雄心绽放,想要东山再起。我很久都没见到父亲这样信心十足的放光的眼神了,从这里,我更加读懂父亲那种坚毅和执拗的性格。 我曾亲眼见过村里一个人,提过一大皮箱码得整整齐齐的百元钞票,现在为了躲债四处游荡、躲躲藏藏,大年三十了连家也不敢回。父亲虽然没有像他那样大红大紫的发达过,但父亲相对来说也是坦然的,最起码没有为债务而整天提心吊胆、躲躲藏藏,父亲是用自己的信心和诚信博得了债主们时间上的宽限,当然,父亲也没让他们看走眼。父亲并没有要逃避债务的意思,既然已经欠下了,总要想方设法来偿还的。这就是父亲,他从不轻意让人家瞧不起的。 在父亲偿还债务的这些日子里,母亲能够理解和支持,使父亲在心灵上得到了大大的宽慰。母亲并没有因为父亲的烂包而有所埋怨和怪责,她在心底里是与父亲一起承担起了偿还债务的责任,节俭缩食,想方设法挤出一些钱来偿还债务,减轻了父亲心灵上的压力。 面对母亲,父亲多半表现出来的是愧疚。自从嫁给父亲,母亲并没有跟着父亲过多少时间宽裕的日子,先是受爷爷奶奶的气,后来生活刚刚有了转机便又跟着父亲还债。只要是在家里,父亲都是尽量主动把多余的农活和担子抢着担起来的,让母亲尽量能够闲一会,母亲也有同样的心思,与父亲争抢着分担家务,好让父亲有时间能够静静。命运,已经把他们两个人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六
跟着父亲,母亲也过过一段好日子。 那是在父亲的建筑工程队还没有解散之前,手头还有一点积蓄的时候。零散里,母亲手上也经常宽裕,隔三差五赶逢集去集市逛逛。我也跟着沾光,时不时混一身新衣裳,混一些水果零食。 赶年底,父亲总要在家里一连摆上几天的酒场,请村里一些在外面干工事的体面的人或者在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来家里赶酒场。母亲一般都在厨房忙进忙出,不可开交,但母亲的心里是畅快的。村里能来那么多人,说明村里人看得起你,对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来说,能够被村里人瞧得起,心里就暖和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母亲是忙得高兴的,是幸福的。在当村里人喝完酒,吃过浆水面后,要带走一罐母亲做的浆水的时候,母亲的心里着实是乐着的,早就高高兴兴地为他准备好一罐子浆水提了上来。 在我的记忆中,有好几年,父亲每年腊月都要杀一头羊。一方面是为了还愿,年初父亲在临走的时候,在寺院里许下愿,年底回来的时候再还愿;另一方面是对一年的收获表示庆祝。 这一天,与父亲一年一起共事的村里人,只要闲着一大早就都过来了。村里也有德高望重的人前来,邻里之间、经常来往关系比较好的人也会来的,有一些闲着的娃娃也过来凑热闹。还要请阴阳先生来说一些还愿的话,否则有时候还了愿,爷(爷:方言语,当地人对道家神、佛的称谓)不知道,等于没还。这一道手续是一定不能少的。 往往从一大早,一直到深夜。吃过羊肉,喝过羊汤之后,家里要没什么要事,都要等晚上再喝一场酒才走的。要是邻居谁家没来,等羊肉煮好的时候,母亲准要夹上几大块肉、舀一大碗羊汤给端过去。结束的时候,已是凌晨一两点钟。父亲母亲才要收拾残局。 到后来,父亲的建筑队渐渐没有原来紧气了,就把杀羊改为杀鸡,杀两只公鸡还愿。操办得也没有原来红火了。再到后来,具体大约是在我临初中毕业前后,父亲连杀鸡也不再在自家院子里杀,直接拿到寺庙里去杀了。酒场当然也就一并简略了。 当一切开始与自己变得遥远、生分,产生距离,甚至对立的时候,人们大多都采取沉默这种解决方式。我的父亲、母亲也是一样,这些腊月,父亲和母亲变得一样沉默。 沉默,似乎更显示出他们生命的本性,也体现了他们宿命的本源。面对命运,谁又敢言自己能一竿子挑到头呢?父亲和母亲,在自己跌宕颠簸的命运之中,表现出一些宿命也就显得很正常了。 七
一条古朴的河流,从东到西,弯曲流淌、延伸,渐行渐远。又似乎一直都呆在原地未动。这是一条时间的河流,历史的河流;也是一条命运的河流;也是从我家乡经过,那一条牵系着命脉和传承祖血的淡水的河流…… 在父亲和母亲的身后,我及其我的后人,都将以同样的姿势紧跟着父亲和母亲的影子跌宕起伏。 人,应该懂得知恩图报,我们应该感念我们的祖先,感戴我们的父亲、母亲,要时刻记得为他们祈福,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父亲,母亲,是为我们子女的灵魂!
2006年11月3日下午于秦州林业局
一直以来,我都想真正为他们写点什么,但我从没有能够好好记述下什么。我不敢直面我的父亲母亲,我不敢往深处去解析痛楚的伤口,我不敢站在旁观的角度去欣赏。仅有的几个文字,也都是记述自己心灵的一点感喟,从没有实实在在记录过他们一丝一毫、分秒时光。在我这些稚嫩的文字中,父亲母亲的出现,都只是一个影子。我从没有把他们的人生与我分隔开谈。简单的说,就是我从来没有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的生活者,他们是一家之主,是我的父亲母亲。 在我心里,我一直没有把他们跟老联系在一起。我只觉得,我是孩子,他们就是大人。我甚至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们也会变老,变成老人。当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头上已经半是花白的头发,当我第一次发现父亲头上也有了白发,我突然感觉到他们已经老了。想到老,由不得让人惊悚。老是个让人害怕字眼,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与“老”离得这么近,而它甚至会降临到父亲、母亲头上。 母亲的白头发打早先就已经有了,在我刚上小学那会,记得母亲有时候总叫我或者妹妹给她拔白头发。母亲摊开手掌,我和妹妹拔一根往她手心放一根,一忽儿拔光了,母亲总是有意无意的说:几根或者又多了几根。我当时还小,没大注意母亲说话时沧凉、感伤的语气,总觉有白头发,拔掉就没有了,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我一直认为,白头发拔掉一根就会少一根,没想到事实上白头发是越拔越多了。 至于父亲的头发,一直都是很黑的。然而有一天,我长得与父亲平高,不再抬头仰望父亲的时候,我发现,父亲头上也有白头发。而且还有很多,比当年拔过母亲头上的白发还多。当我再把目光下移,看到父亲额前的皱纹,看到父亲沉郁的目光,像一个老酒坛子一样深遂,映照着被时光擦洗留下的光亮,看到父亲翕合着却不愿吐露心事的厚重的嘴唇,我突然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害怕。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一直都是和蔼的,而母亲却是非常严肃而又严厉的。没想到,在父亲脸上,同样也刻写着一样让人生畏的严厉。早先的父亲是很爱笑的,动不动就用他温暖的笑容展示他的宽怀大度,现在,父亲更加多出的却是沉默。有时候,深沉得甚至叫人无可捉摸。而母亲,反倒变得清谈无余了。 看着母亲,已经找不到往昔的严厉,多半是平和恬然。去留随意,任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花开花落。面对老之将至,母亲表现得是出奇地平静。很久都没再为母亲拔过一根白头发,以为在小时候已经拔光了。突然有一天却发现,母亲的头发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全白了。我很惊奇的问母亲,母亲却很平静的回答:“老了嘛,你以为我还能再年轻几年?!”默然无语。第一次,突然感觉与母之间似乎离得很是遥远,近乎都有些不认识了。母亲平静、自然的微笑着的样子,似乎更接近于我的思想。 二
父亲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我不敢想象,父亲出生在那个年代是怎样熬过来的。反正父亲是熬过来了。 据母亲的讲述,父亲正好出生在1958年闹饥荒的年代。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清汤寡水的酸菜糊糊,还是逢年过节、招待宾朋的美味,平常荞衣麸皮,甚至榆叶树皮也都拿来充饥。因为饿得荒,不吃也没有办法。不知道父亲吃过这些没有,父亲自己说:他吃过脱粒之后的玉米棒疙瘩。出生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父亲的开头,就注定了他一生命运的凄苦。 本来,按照乡俗和人们传统的观念,接连生了几个女孩之后,头胎生出的男丁,一般都会被这个家里尊为宝贝当着的。父亲是在几个姑姑之后,这个家里头胎添出的男丁,但父亲在几个姑姑和二爸当中,是最被冷落和见不得的一个。不仅爷爷奶奶,姑姑二爸他们也都见不得父亲。好像也没什么理由,他们就是见不得父亲。 父亲不识字。在刚开始父亲提出要念书的时候,爷爷奶奶他们死活都不答应,父亲自己偷偷跑到学校报过两次名,但都被拽了回来,再加上当时“地主”的成份,父亲最终没上成学。而二爸是一直上完小学初中直到高中毕业的,在当时那个同样艰苦的年代。父亲却在他不满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山劳动了。父亲后来在我小时候训话时,也时不时拿来举例说:“我十四的时候,背二十捆麦子,顺顺当当的就背着走了。你看你,在家里懒得连一担水都不担。”到后来分家,直至现如今,父亲一直都在忙碌奔波,从未停歇过。建筑工地、耕田地亩,一直都是父亲人生道路上类同得近乎单一的坐标和驿站。 父亲后来还有更苦的时候。 命运有时候捉弄人,不仅仅是开个玩笑那么简单。当你想着征服命运的时候,命运或许正在设法改变着你。不是征服命运,就是被命运改变。人生就是这么地简单,没的选择。父亲的命中注定就是苦,没法子改变。父亲曾经也算过命,算命先生说:等父亲过了四十,晚年的生活就好了。可父亲的生活真的比以前更加好了吗?事实上父亲在四十以后变得更加沉默了。 另外,父亲命中还有一个没法子改变的事实,就是娶了母亲。因为娶了母亲,这个家里的人就更加见不得父亲了。当然他们也都是见不得母亲的。是由于他们希望父亲能够娶的,是另外一个女人,一个略显得发胖,据说与父亲见面时还满院踢毽子的女人。后来父亲不知怎么就娶了母亲,而那个满院踢毽子的女人也嫁给别人成亲了。只是由此带来的,父亲的命运就更加苦了。 说实话,母亲嫁给父亲,母亲的命运就跟着父亲一样的苦了。母亲同样还是没念过一天书,因为母亲是老大,过早地就承担起了家务,要帮着外祖母打理家务,经管照料几个小姨和舅舅他们,还要到队里挣工分。但是生活方面,比起父亲,母亲所处的环境要好得多了,起码还有吃的,饭碗里还能捞起一梭酸菜叶子。 嫁给父亲,有了奶奶这样的婆婆,母亲的受气史就真正开始了。除了做家务,到地里做农活,还要受婆婆小姑子他们的气。后来母亲在回忆时还依然愤愤然地说:“那些时候,她在这个家里的地位,是连外人都不如的”。由此可见,母亲当时深埋心底的苦楚和压抑。但是母亲一直都忍受着与父亲相依为命,还是硬撑过来了。分家时,只分给父亲和母亲两间柴房,一个破碗,一双筷子,一袋子洋芋,一升斗玉米面和黑面的杂面。母亲都忍气吞声撑了过来。因为有父亲一直支撑着,母亲就满怀希望,就有奔头。 三
在最困难和艰苦的日子里,说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互为依靠,是一点都不夸张的。事实也确是这样。 当父亲被病痛折磨得对母亲说“你赶快走吧,要不万一我有个三长两短,你再想顺顺当当踏出这个家门就困难了”的时候,可以想见父亲和母亲当时的心情,母亲是含着泪对父亲说:“要是我走了,你在这个家里就更没法活了。”母亲后来在讲述的时候对我说:父亲当时眼里是渗着泪花的。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好像是从未掉过一滴眼泪的。病痛加上绝望,把一个铁铮铮得汉子折磨得没有了信心和勇气,要是没有母亲,我真不敢想象后来的结果。 母亲的话一点都没有夸张:要是没有母亲,父亲是真的很难熬过那道坎的。 父亲当时已经病得相当严重了,上下炕的时候,还得要有一个人搀着。而父亲的病,需要坚持打青霉素,在当时那个药物紧缺的年代,要一次找足够用的青霉素,简直就是一种奢望。每次都是外祖父托关系,从外地一盒一盒捎过来再拿来。而有一次,仅有的一盒青霉素,也差点被爷爷刻意给扔出门外。要不是二爸恰好经过,在门当口一把抓住,那仅有一盒青霉素,或许就被爷爷刻意的摔碎了,而要在千里之外再捎一盒紧缺的药物,又岂是一天两天那么容易?我真不知道当时爷爷心里是怎么想的,难道爷爷当时对父母亲的讨厌竟至于斯? 对于一个病人来说,给予信心和安慰那就是最好的良方。而我的爷爷奶奶——父亲的父亲母亲,给父亲的却是一肚子又一肚子的气。吃饭的时候,他们吃过,剩下的留给父亲母亲;他们刷洗碗筷的时候,父亲母亲的碗筷就被原封不动地置在案头;外祖母给父亲捎来的白面馍馍,不知不觉就被他们吃个精光,到母亲去给父亲取的时候,只剩下一个空篓子;他们自己做的馍馍,全部装在一个篓子里挂在二爸住的厢房;父亲晚上需要吃药,但水壶里的开水往往被他们用光,或者干脆连水壶一起提到他们住的屋子里去了…… 真的很难想象,父亲是怎样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熬过来的。记得母亲在给我讲述的时候说过,面对父亲的病,她已经没辙,只有听天由命了。她当时给父亲说:“一切听天由命吧,若是老天爷不想要你的命,该着你这一劫,过去之后病也就好了。”或许,这正是父亲的命,父亲命里是该有这一劫的,劫难过去,父亲的病也就好了。而母亲,是父亲命里这一劫难的救星。 后来,父亲病愈之后自己很不情愿再提起这些,有时候母亲说起,他碰见了也都出言阻止。 四
还有一件事,我后来一直觉得爷爷和奶奶在当时也是做得太过分了。他们曾经逼着让父亲和母亲离婚。但父亲始终不肯。因为父亲与母亲的那段患难情感,在父亲心底的份量,实不容许父亲动任何背叛的念头。 父亲病愈之后,农业合作社已经解体,副业开始初起苗头。父亲便也跟着村里人到外面搞副业挣钱。留母亲在家里务庄农。 有一段时间,一连好几天都没见爷爷的影子。父亲年底回来后对母亲讲,那几日爷爷去工地找他去了,要他回去跟母亲离婚。这件事爷爷一直装作没事人的样子,事前事后都从未对母亲提起过只言片语。其实,在爷爷去工地找父亲的时候,是已经私下与奶奶秘谋商量策划好了的。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父亲会那么干脆地拒绝他。甚至对于父亲的拒绝他们是甚感意外的。 母亲是十七岁嫁给父亲,直到五六年后才生下我。在爷爷叫父亲和母亲离婚的时候,我还没有出世。我的晚出世也是爷爷让父亲和母亲离婚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还有一点爷爷也还是没有想到。 母亲在最初听说要嫁到十里以外的时候,也是极不乐意的。母亲曾经偷偷一个人躲到厨房里摔过一个漏勺,但是没有摔碎,只是在漏勺上摔出一条缝子。这个漏勺一直到我上初中时还在灶头上使用。母亲以前听别人说过,说是在出嫁之前摔碎灶具,则意味着这门亲事将要泡汤。当母亲看到漏勺没有被摔碎的那一刻,她就铁定心了,她认定这一辈子将永远属于这个她并不十分情愿的地方。当她嫁给父亲,与父亲一起正儿八经过日子的时候,她就更加铁定心了。同样,父亲在娶母亲进门的时候,也是铁定了心,一辈子要与母亲一起过日子。因为他是她的丈夫,她是他的妻子。 五
母亲也曾算过自己的命。但命相如何,母亲从未正面说过,只是说“好着哩”。具体怎样的好、好得怎样,母亲从未提及,问起来总是一笑了之,从不吐露。母亲有时候也说她有富贵的命相,她命里有富哩。然而命运所谓母亲的好运,从我忆事时起,好像一直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一直都是那样平平淡淡。或许,平平淡淡也是一种福吧! 自从跟了父亲,母亲的命运就紧跟着父亲人生的起落而跌宕颠簸。父亲有钱了,母亲也就宽裕了;父亲背了外债,母亲也就随着父亲开始变得沉默。父亲在外面揽活,干得正顺当的几年,母亲也随着父亲三三五五逛一回城里;但当父亲把自己积蓄的十几万元倒贴进去,还背了一屁股外债的时候,母亲便很少再去城里。直到我后来在城里工作,母亲才又隔三差五来县城走走。 本来,母亲是不叫父亲包揽我们村小学和乡中学的建校工程,说包下来肯定是倒贴。没想到父亲下的赌注会赔得那么大,甚至赔上了自己的信心。工程的烂包对父亲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父亲从此变得更加沉默,目光也变得更加得深遂。但是父亲后来又信心十足的振作了起来,不过从那时候起,父亲再没有正儿八经的自己揽过活。那时候,我还正上初二,距今已经是整整十年的时间了。这十年里,父亲一直跟着别人做苦力,供给我上完中专,为我安置好了工作,清还了自己背的一些债务。父亲又开始蠢蠢欲动,雄心绽放,想要东山再起。我很久都没见到父亲这样信心十足的放光的眼神了,从这里,我更加读懂父亲那种坚毅和执拗的性格。 我曾亲眼见过村里一个人,提过一大皮箱码得整整齐齐的百元钞票,现在为了躲债四处游荡、躲躲藏藏,大年三十了连家也不敢回。父亲虽然没有像他那样大红大紫的发达过,但父亲相对来说也是坦然的,最起码没有为债务而整天提心吊胆、躲躲藏藏,父亲是用自己的信心和诚信博得了债主们时间上的宽限,当然,父亲也没让他们看走眼。父亲并没有要逃避债务的意思,既然已经欠下了,总要想方设法来偿还的。这就是父亲,他从不轻意让人家瞧不起的。 在父亲偿还债务的这些日子里,母亲能够理解和支持,使父亲在心灵上得到了大大的宽慰。母亲并没有因为父亲的烂包而有所埋怨和怪责,她在心底里是与父亲一起承担起了偿还债务的责任,节俭缩食,想方设法挤出一些钱来偿还债务,减轻了父亲心灵上的压力。 面对母亲,父亲多半表现出来的是愧疚。自从嫁给父亲,母亲并没有跟着父亲过多少时间宽裕的日子,先是受爷爷奶奶的气,后来生活刚刚有了转机便又跟着父亲还债。只要是在家里,父亲都是尽量主动把多余的农活和担子抢着担起来的,让母亲尽量能够闲一会,母亲也有同样的心思,与父亲争抢着分担家务,好让父亲有时间能够静静。命运,已经把他们两个人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六
跟着父亲,母亲也过过一段好日子。 那是在父亲的建筑工程队还没有解散之前,手头还有一点积蓄的时候。零散里,母亲手上也经常宽裕,隔三差五赶逢集去集市逛逛。我也跟着沾光,时不时混一身新衣裳,混一些水果零食。 赶年底,父亲总要在家里一连摆上几天的酒场,请村里一些在外面干工事的体面的人或者在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来家里赶酒场。母亲一般都在厨房忙进忙出,不可开交,但母亲的心里是畅快的。村里能来那么多人,说明村里人看得起你,对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来说,能够被村里人瞧得起,心里就暖和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母亲是忙得高兴的,是幸福的。在当村里人喝完酒,吃过浆水面后,要带走一罐母亲做的浆水的时候,母亲的心里着实是乐着的,早就高高兴兴地为他准备好一罐子浆水提了上来。 在我的记忆中,有好几年,父亲每年腊月都要杀一头羊。一方面是为了还愿,年初父亲在临走的时候,在寺院里许下愿,年底回来的时候再还愿;另一方面是对一年的收获表示庆祝。 这一天,与父亲一年一起共事的村里人,只要闲着一大早就都过来了。村里也有德高望重的人前来,邻里之间、经常来往关系比较好的人也会来的,有一些闲着的娃娃也过来凑热闹。还要请阴阳先生来说一些还愿的话,否则有时候还了愿,爷(爷:方言语,当地人对道家神、佛的称谓)不知道,等于没还。这一道手续是一定不能少的。 往往从一大早,一直到深夜。吃过羊肉,喝过羊汤之后,家里要没什么要事,都要等晚上再喝一场酒才走的。要是邻居谁家没来,等羊肉煮好的时候,母亲准要夹上几大块肉、舀一大碗羊汤给端过去。结束的时候,已是凌晨一两点钟。父亲母亲才要收拾残局。 到后来,父亲的建筑队渐渐没有原来紧气了,就把杀羊改为杀鸡,杀两只公鸡还愿。操办得也没有原来红火了。再到后来,具体大约是在我临初中毕业前后,父亲连杀鸡也不再在自家院子里杀,直接拿到寺庙里去杀了。酒场当然也就一并简略了。 当一切开始与自己变得遥远、生分,产生距离,甚至对立的时候,人们大多都采取沉默这种解决方式。我的父亲、母亲也是一样,这些腊月,父亲和母亲变得一样沉默。 沉默,似乎更显示出他们生命的本性,也体现了他们宿命的本源。面对命运,谁又敢言自己能一竿子挑到头呢?父亲和母亲,在自己跌宕颠簸的命运之中,表现出一些宿命也就显得很正常了。 七
一条古朴的河流,从东到西,弯曲流淌、延伸,渐行渐远。又似乎一直都呆在原地未动。这是一条时间的河流,历史的河流;也是一条命运的河流;也是从我家乡经过,那一条牵系着命脉和传承祖血的淡水的河流…… 在父亲和母亲的身后,我及其我的后人,都将以同样的姿势紧跟着父亲和母亲的影子跌宕起伏。 人,应该懂得知恩图报,我们应该感念我们的祖先,感戴我们的父亲、母亲,要时刻记得为他们祈福,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父亲,母亲,是为我们子女的灵魂!
2006年11月3日下午于秦州林业局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