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交流] 远方远方
2021-12-23叙事散文洪水河畔
远方远方黄昏如期来临。草叶和花瓣,蝶翅和云翳,从橘黄的晚风中飘过。如果仔细看,还可以发现蒲公英的伞盖,绕着布满皱纹的老墙,旋转,飘舞,然后渐飞渐远……这是留存在记忆中的一个场景。很早很早之前,幽暗的小窗背后,停留着少年的一双清纯幼稚的眼睛。……
远方远方
黄昏如期来临。
草叶和花瓣,蝶翅和云翳,从橘黄的晚风中飘过。如果仔细看,还可以发现蒲公英的伞盖,绕着布满皱纹的老墙,旋转,飘舞,然后渐飞渐远……
这是留存在记忆中的一个场景。很早很早之前,幽暗的小窗背后,停留着少年的一双清纯幼稚的眼睛。当那些忧伤的景物从目光中匆匆闪现,不留痕迹地消失在黑夜的边际,少年便想到了远方。远方在哪里呢?一朵白云栖息的峰峦,一只蝴蝶落脚的山谷,一片红叶游荡的河岸,都可以称作远方么?仿佛是一个迷乱模糊的梦,梦境深处,就是神秘的远方。远方有蓝缎子一样的河流,有白鸽般闪亮的麦秸朵,有穿越晚风的红蜻蜓和黑乌鸦。
少年的心事被远方牵扯着。
我第一次离家走向远方时只有十五岁。那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远方,从故乡出发,翻越几座山峰就能望见那里的村庄与土地—一个叫花寨子的地方。在我少年的想象中,那个古老的镇子应该就在天的尽头,很苍茫,也很辽远。听老辈人说,一百年前,花寨子盛产鸦片,每年五月,灿烂的罂粟花云霞般覆盖着广阔的土地,就连河水中、湖泊里都漂浮着血色罂粟花瓣。我来到花寨子,这里的罂粟花早成了孤魂野鬼,美丽妖媚的姿容消失得无影无踪。站在镇子东面的山坡上,我看到的是向日葵,硕大的头颅在向晚的秋风中摇曳,金黄如孤独的灯盏。田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完备,早霜落在了草垛上,落在了白杨树的梢头,落在了河谷的荒草间,恍若剑刃的碎片跌落于岁月,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荒寒和落寞。
花寨子中学是我就读的第一所高中,学校依山傍水,山上的云朵每天都会从校舍的园墙边飘过,洒落几滴细雨之后,从容不迫地消隐于茫茫的原野。墙角的苔藓和狗牙花疯长着,阴绿,幽暗,苍碧,冷艳,仿佛是伸开了一方久病未愈的舌苔。校园里除了读书声之外,剩下的只有乌鸦的聒噪。那个秋季,成群的红嘴鸦从祁连山那边的荒原中飞来,雪片般纷纷扬扬地落在校园中,唱歌,跳舞,啄拾蛆虫蚂蚁。它们发出的声音怪诞诡异,像身穿黑袍的巫师念叨咒语。在我的记忆里,唯有校墙西侧的那条小河是明亮的,无波无浪的水,缓缓向前流淌,笑靥似的涟漪总是纠缠着半边青黛半边橙黄的叶子,向河岸靠近。并不宽敞的河滩里,芦苇挑着细长的穗子在风中摇摆,漫天皆是芦花,飞过身边的时候,会留下一道道莹白的弧线。每逢礼拜六下午,我跟几个同学就沿着河岸,一直向北走去。进入我们视野的是废弃的水磨坊、古旧的庙宇、长满野草的坟场、乱石间嚎叫的狐狸、蹲倨在岩石上秃鹫……有一回,我们竟然在芦苇丛中碰到了一对情人,从稀疏的苇叶中,只能隐约看见男人的后背和女人纷乱的头发。那时的我们尚年轻懵懂,不谙男女之事,惊慌中,不知谁大喊了一声,刹那间,那个男人就一骨碌翻起身跑了,那女人则呆呆地坐着,有幽怨而羞赧的眼神打量着我们。我发现她的衣襟还没有完全掩好,露出的胸脯间,是两个白暄暄的乳房。我记住了那一幕,而印象最深的却是女子的红衬衫,被风吹拂起来,有着火焰般的颜色和疼痛。多年后,只要闭上眼,那团火焰就在我的脑海里燃烧,升腾,不断地灼烤着每一根神经。
1980年,我从花寨子中学转入县城一中读高二。又一次走向远方,内心搀杂着激动与迷茫。高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功课十分紧张,而我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县城的黄昏灯火灿烂,人声鼎沸,充满了喧嚣和热闹,可我从来没有歌厅、电影院等娱乐场合。没有自习的夜晚,常常独自走出学校,登上城外的烽火台,眺望远处的雪山与戈壁。陇海铁路穿过县城,火车在此地只停留十分钟时间,就又隆隆地驶出小站,很快就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坐在那个古老的烽燧上,我能清楚地看到车厢里走来走去的旅客,但只是一个瞬间,火车便离我远去,留下车未的灯在黑暗中飞速游弋,宛若狼眼。对于人来说,一旦乘上火车,就意味着要奔向远方,可那些旅客的远方究竟在何方何地,我始终不得而知。
也就是那一年,在离县城不远的古长城脚下,当地农民挖出了一具干尸。是初冬的早晨,天下着零星小雪。我去现场的时候,那里已经围满了人。很逼仄的土坑里,有几个考古工作者在不停地忙碌,他们的头上落着雪花,像罩了一层白白的银箔。大概是十二时左右,干尸被清理了出来。是女尸,身上还裹着薄薄的丝绸,肉体已经腐朽,但丝绸依然完好,经线与纬线之间分明有细碎的金色斑点。下身骨架裸露在外面,腿夹中的阴毛炭化成黑色的尘埃,犹如木柴燃烧后留下的灰烬。左耳上的玉制耳环斜依着臂膀,温润的绿色依旧发着光亮,远离了羊脂般的肌肤,远离了体温和气息,美玉只能沉默无语。根据考古专家推测,死者应该是江南的女子,是随夫征战塞漠,还是远嫁边陲豪门,已成为千古之谜。而让我迷惑的是,在那遥远的年代,一个江南女子是以怎样的方式抵达朔漠边关?想象中,江南的日子总离不开烟雨浸润,桃红柳绿的背景里,点缀着村姑野妇的影子。也许在某个黄昏,水气氤氲的蓝月亮下,她们中的一个人正坐在雕花窗前绣花描红,突然地就有了淡淡的愁怨,也突然就想起了戍边守关的夫君,于是便偷偷地出发了,骑一匹瘦马,摇摇摆摆地踏上了风烟弥漫的关山路……远方,还是远方,在她的梦里,远方暗淡了雨打芭蕉的惆怅,秋风落日、黄沙白草的漠野上,是夫君隐隐约约的身影……
江南女子葬身塞外,魂断关河。两千年后,我登上了去往南方的列车。杭州。苏州。南京。高邮。无锡。绍兴。一个月的时间内,我几乎走遍了江南的古城名镇,远方的黄莺杜鹃,日日在耳边萦绕。潮湿、粘稠的雨雾裹胁着我的灵魂。小桥流水,曲菏迎风,高柳乱蝉,暮山横翠,所有的风景都是旖旎风华中的温软和甜腻。我梦牵魂绕的江南,没有雪,没有丑陋狰狞的石头,没有黝黑硬朗的山冈,没有空旷、寂寞和辽远。走进那些所谓园林的宅地建筑,我总是小心翼翼地躲开那些婉转繁复的事物,生怕疏影横斜的梅花和丁香,冷不丁送来令人骨头发颤的吴侬软语。艳丽,秀媚,如梦如幻的江南,并不是我想要寻觅的远方。
我依然深爱着北方。北方的天空幽蓝深邃,风吹过来,那种忧伤的蓝色会在灵魂中激起一层层涟漪。还有雪山和荒原,老河与废墟,总能在黎明或午夜翻涌出一中神秘的气息,笼罩着我的身心。多年过去后,我还记得家乡的那个黑土堡子,老一辈人说,当年霍去病在这里跟匈奴作战,夯土筑墙,修建了高大巍峨的堡垒。我走进去,堡垒上早已不见了烽火狼烟,四周的围墙剥落塌陷,芨芨草在风中摇曳,似乎是弹拨一曲地老天荒的歌谣。阳光下,斑斑苔痕苍碧幽绿,像暗色调的锦绣,璀璨腐朽。登上古堡的顶端,举目四望,到处是碎瓦残片,乱石嶙峋。在那个瞬间,我突然感到北方的岁月是黑色的,它隐匿于浩荡的天风之中,坚硬,苍凉,混沌,迷茫,年年岁岁的轮回,把壮美和悲凉,把崇高与卑微,一一刻写于苍茫大地。
2000年,我的父亲离开了人世,按照他的遗愿,我们将他安葬到了黑土堡子下面。父亲一辈子生活在山村,最惬意的事情就是坐在古堡的老墙上眺望远方。他心目中的远方仅仅是祁连山,以及山上的苍崖云树、岩羊和狐狸。埋葬父亲的时节,适逢初冬,天下着雪,棺材入土后,纷扬的雪片正好落进墓穴,我不知道,那些白蝴蝶般的雪花,能不能把父亲的灵魂带向更远的远方? 欢迎鼓励与批评!
草叶和花瓣,蝶翅和云翳,从橘黄的晚风中飘过。如果仔细看,还可以发现蒲公英的伞盖,绕着布满皱纹的老墙,旋转,飘舞,然后渐飞渐远……
这是留存在记忆中的一个场景。很早很早之前,幽暗的小窗背后,停留着少年的一双清纯幼稚的眼睛。当那些忧伤的景物从目光中匆匆闪现,不留痕迹地消失在黑夜的边际,少年便想到了远方。远方在哪里呢?一朵白云栖息的峰峦,一只蝴蝶落脚的山谷,一片红叶游荡的河岸,都可以称作远方么?仿佛是一个迷乱模糊的梦,梦境深处,就是神秘的远方。远方有蓝缎子一样的河流,有白鸽般闪亮的麦秸朵,有穿越晚风的红蜻蜓和黑乌鸦。
少年的心事被远方牵扯着。
我第一次离家走向远方时只有十五岁。那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远方,从故乡出发,翻越几座山峰就能望见那里的村庄与土地—一个叫花寨子的地方。在我少年的想象中,那个古老的镇子应该就在天的尽头,很苍茫,也很辽远。听老辈人说,一百年前,花寨子盛产鸦片,每年五月,灿烂的罂粟花云霞般覆盖着广阔的土地,就连河水中、湖泊里都漂浮着血色罂粟花瓣。我来到花寨子,这里的罂粟花早成了孤魂野鬼,美丽妖媚的姿容消失得无影无踪。站在镇子东面的山坡上,我看到的是向日葵,硕大的头颅在向晚的秋风中摇曳,金黄如孤独的灯盏。田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完备,早霜落在了草垛上,落在了白杨树的梢头,落在了河谷的荒草间,恍若剑刃的碎片跌落于岁月,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荒寒和落寞。
花寨子中学是我就读的第一所高中,学校依山傍水,山上的云朵每天都会从校舍的园墙边飘过,洒落几滴细雨之后,从容不迫地消隐于茫茫的原野。墙角的苔藓和狗牙花疯长着,阴绿,幽暗,苍碧,冷艳,仿佛是伸开了一方久病未愈的舌苔。校园里除了读书声之外,剩下的只有乌鸦的聒噪。那个秋季,成群的红嘴鸦从祁连山那边的荒原中飞来,雪片般纷纷扬扬地落在校园中,唱歌,跳舞,啄拾蛆虫蚂蚁。它们发出的声音怪诞诡异,像身穿黑袍的巫师念叨咒语。在我的记忆里,唯有校墙西侧的那条小河是明亮的,无波无浪的水,缓缓向前流淌,笑靥似的涟漪总是纠缠着半边青黛半边橙黄的叶子,向河岸靠近。并不宽敞的河滩里,芦苇挑着细长的穗子在风中摇摆,漫天皆是芦花,飞过身边的时候,会留下一道道莹白的弧线。每逢礼拜六下午,我跟几个同学就沿着河岸,一直向北走去。进入我们视野的是废弃的水磨坊、古旧的庙宇、长满野草的坟场、乱石间嚎叫的狐狸、蹲倨在岩石上秃鹫……有一回,我们竟然在芦苇丛中碰到了一对情人,从稀疏的苇叶中,只能隐约看见男人的后背和女人纷乱的头发。那时的我们尚年轻懵懂,不谙男女之事,惊慌中,不知谁大喊了一声,刹那间,那个男人就一骨碌翻起身跑了,那女人则呆呆地坐着,有幽怨而羞赧的眼神打量着我们。我发现她的衣襟还没有完全掩好,露出的胸脯间,是两个白暄暄的乳房。我记住了那一幕,而印象最深的却是女子的红衬衫,被风吹拂起来,有着火焰般的颜色和疼痛。多年后,只要闭上眼,那团火焰就在我的脑海里燃烧,升腾,不断地灼烤着每一根神经。
1980年,我从花寨子中学转入县城一中读高二。又一次走向远方,内心搀杂着激动与迷茫。高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功课十分紧张,而我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县城的黄昏灯火灿烂,人声鼎沸,充满了喧嚣和热闹,可我从来没有歌厅、电影院等娱乐场合。没有自习的夜晚,常常独自走出学校,登上城外的烽火台,眺望远处的雪山与戈壁。陇海铁路穿过县城,火车在此地只停留十分钟时间,就又隆隆地驶出小站,很快就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坐在那个古老的烽燧上,我能清楚地看到车厢里走来走去的旅客,但只是一个瞬间,火车便离我远去,留下车未的灯在黑暗中飞速游弋,宛若狼眼。对于人来说,一旦乘上火车,就意味着要奔向远方,可那些旅客的远方究竟在何方何地,我始终不得而知。
也就是那一年,在离县城不远的古长城脚下,当地农民挖出了一具干尸。是初冬的早晨,天下着零星小雪。我去现场的时候,那里已经围满了人。很逼仄的土坑里,有几个考古工作者在不停地忙碌,他们的头上落着雪花,像罩了一层白白的银箔。大概是十二时左右,干尸被清理了出来。是女尸,身上还裹着薄薄的丝绸,肉体已经腐朽,但丝绸依然完好,经线与纬线之间分明有细碎的金色斑点。下身骨架裸露在外面,腿夹中的阴毛炭化成黑色的尘埃,犹如木柴燃烧后留下的灰烬。左耳上的玉制耳环斜依着臂膀,温润的绿色依旧发着光亮,远离了羊脂般的肌肤,远离了体温和气息,美玉只能沉默无语。根据考古专家推测,死者应该是江南的女子,是随夫征战塞漠,还是远嫁边陲豪门,已成为千古之谜。而让我迷惑的是,在那遥远的年代,一个江南女子是以怎样的方式抵达朔漠边关?想象中,江南的日子总离不开烟雨浸润,桃红柳绿的背景里,点缀着村姑野妇的影子。也许在某个黄昏,水气氤氲的蓝月亮下,她们中的一个人正坐在雕花窗前绣花描红,突然地就有了淡淡的愁怨,也突然就想起了戍边守关的夫君,于是便偷偷地出发了,骑一匹瘦马,摇摇摆摆地踏上了风烟弥漫的关山路……远方,还是远方,在她的梦里,远方暗淡了雨打芭蕉的惆怅,秋风落日、黄沙白草的漠野上,是夫君隐隐约约的身影……
江南女子葬身塞外,魂断关河。两千年后,我登上了去往南方的列车。杭州。苏州。南京。高邮。无锡。绍兴。一个月的时间内,我几乎走遍了江南的古城名镇,远方的黄莺杜鹃,日日在耳边萦绕。潮湿、粘稠的雨雾裹胁着我的灵魂。小桥流水,曲菏迎风,高柳乱蝉,暮山横翠,所有的风景都是旖旎风华中的温软和甜腻。我梦牵魂绕的江南,没有雪,没有丑陋狰狞的石头,没有黝黑硬朗的山冈,没有空旷、寂寞和辽远。走进那些所谓园林的宅地建筑,我总是小心翼翼地躲开那些婉转繁复的事物,生怕疏影横斜的梅花和丁香,冷不丁送来令人骨头发颤的吴侬软语。艳丽,秀媚,如梦如幻的江南,并不是我想要寻觅的远方。
我依然深爱着北方。北方的天空幽蓝深邃,风吹过来,那种忧伤的蓝色会在灵魂中激起一层层涟漪。还有雪山和荒原,老河与废墟,总能在黎明或午夜翻涌出一中神秘的气息,笼罩着我的身心。多年过去后,我还记得家乡的那个黑土堡子,老一辈人说,当年霍去病在这里跟匈奴作战,夯土筑墙,修建了高大巍峨的堡垒。我走进去,堡垒上早已不见了烽火狼烟,四周的围墙剥落塌陷,芨芨草在风中摇曳,似乎是弹拨一曲地老天荒的歌谣。阳光下,斑斑苔痕苍碧幽绿,像暗色调的锦绣,璀璨腐朽。登上古堡的顶端,举目四望,到处是碎瓦残片,乱石嶙峋。在那个瞬间,我突然感到北方的岁月是黑色的,它隐匿于浩荡的天风之中,坚硬,苍凉,混沌,迷茫,年年岁岁的轮回,把壮美和悲凉,把崇高与卑微,一一刻写于苍茫大地。
2000年,我的父亲离开了人世,按照他的遗愿,我们将他安葬到了黑土堡子下面。父亲一辈子生活在山村,最惬意的事情就是坐在古堡的老墙上眺望远方。他心目中的远方仅仅是祁连山,以及山上的苍崖云树、岩羊和狐狸。埋葬父亲的时节,适逢初冬,天下着雪,棺材入土后,纷扬的雪片正好落进墓穴,我不知道,那些白蝴蝶般的雪花,能不能把父亲的灵魂带向更远的远方? 欢迎鼓励与批评!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