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谁输谁赢
2021-12-23叙事散文萧湖听月
小时候读书,那时上课没现在争分夺秒,在课堂上老师就会讲些通俗易懂的故事。在我八九岁也就是二三年级的光景,记得语文老师常给我们讲故事,而且这位老师很有讲故事的天赋,总是形象逼真绘声绘色,我特喜欢上他的课。有一天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古时候,……
小时候读书,那时上课没现在争分夺秒,在课堂上老师就会讲些通俗易懂的故事。在我八九岁也就是二三年级的光景,记得语文老师常给我们讲故事,而且这位老师很有讲故事的天赋,总是形象逼真绘声绘色,我特喜欢上他的课。有一天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古时候,就在我们这儿,有个叫韩信的老祖宗,他穷得要死,靠流浪乞讨为生,实在混不下去了就到一个叫项羽的人那儿当兵。项羽这个人非常得能干,武功了得,称得上是天下第一条好汉。
项羽一看穿得破破烂烂的韩信身材倒也不孬,高头大马的就收下了他,让韩信当个卫兵角色,认为他能保护自己,谁知一打仗就露馅了,别看韩信高大威猛的样子,根本手无缚鸡之力。按项羽的脾气要将韩信大卸八块才解恨,不过项羽舍不得,韩信这个人也有他的好处,能言善道油嘴滑舌还能逗人可心。要知道那时候从军打仗可闷得要死,有个人说说笑话调节气氛还是很有必要的,项羽就留下了韩信。项羽这个人一向自视甚高,他会常拿韩信的短处取笑,他常听的人夸韩信书读得多,鬼点子多聪明盖了。项羽很是生气,他认为韩信这小瘪三能有什么,不就是会耍嘴皮子吗,我得让他出出丑别太嚣张了。
有一天,项羽带韩信在一条小河边散步,鸟语花香一派大好春光,在这大好心情的时候,项羽想到拿韩信出出丑的事,就说:“韩信,很多人都说你聪明,今天我们就比力气,你要是赢了我,我就承认你聪明,你要是输了,我就要杀了你,你敢吗?”
韩信一听,吓得冷汗直冒,心想完了完了,我没得小命了,谁不知道项羽是盖世豪杰能力拔山河,跟他比力气,不是苍蝇朝茅坑飞——找屎(死),但不和他比也是死路一条,看来我今天是死定了。
韩信这边想,项羽在一旁正瞅着呢,但见韩信小脸吓得煞白,项羽极是得意,你不是聪明吗,看你怎么聪明,今天非叫你聪明的脑袋落地不可。
就在项羽兴高采烈时,韩信忽然看到路边人们吃鸡扔下了一地鸡毛,脑子灵光一闪,他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对项羽说:“好吧,我们就比力气,但比什么由我选,行不行?”
一看韩信答应了比赛,项羽高兴得直点头,心想你这下子小命要稳稳的属于我了。
韩信顺手从地上拿了一根鸡毛,漫不经心地说:“我们就比扔鸡毛怎么样?”
项羽觉得扔鸡毛有什么难的,想我力大无穷,难道一片鸡毛都扔不动?就说行呀。
韩信递过这片羽毛说:“你能将它扔到河对岸就算你赢!”
项羽想也不想,拿过这片羽毛就使劲地一扔,奇怪的事发生了,这片羽毛不但没扔到河对过,相反又随风一飘贴到项羽的脸上。原来是迎面风,风一吹又回来了。项羽觉得很没面子,气得哇哇大叫,“该死的东西是怎么回事,你扔!你扔!你扔给我看。”
韩信忍不住偷着乐,从地上用手扒拉扒拉一捆鸡毛,拿给项羽看,说:“你看,你就一根,你都扔不过去,我这可是一大捆喽,我扔了。”韩信说完一扬手,“嗖”的一声扔了出去,那捆鸡毛“啪”的一声落在河对岸。
这一扔将项羽吓得目瞪口呆,“天呀,这得多大力气,我一根居然都扔不过去,他竟然扔了一大捆,这得有多少根鸡毛,他的力气比我大多少倍?这个人太可怕了,他是深藏不露啊,他要是现在杀了我不是易如翻掌吗?
项羽呆在那儿一动也不敢动,生怕一不小心激怒了韩信,韩信会杀了他。
“现在谁赢了?”韩信问。
项羽不知是要面子还是惧怕,没吱声,朝韩信呶呶嘴,意思是你赢了。韩信说既然我赢了,那我就可以走了。说完扬长而去。韩信知道项羽现在无论如何都有不会放过自己的,就立马逃出去了,后来在汉朝做了很大的官,还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
老师讲完这个故事,非常有激情地问,“项羽这个人笨不笨啦?”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拖着长腔回答:“笨啦!”
“我们的老祖宗韩信聪不聪明啦?”
“太聪明啦!” 这个故事让我发笑了好几天,居然有像项羽这样的傻蛋,觉得我们的老祖宗真是太聪明了。心中为有这样的老祖宗觉得挺光荣的。等后来长大了,了解一些历史知识,觉得老师讲的这段故事,大概是我们这些后人,为了彰显老祖宗是如何的聪明,胡编乱造了老祖宗的一点野史罢,因为终是无法考证的。读过史书,说心里话,我还是特别喜欢项羽的,那才是真男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在侧,长剑在手,悲苍啸歌。敢爱敢恨,英雄气慨儿女情长,和虞姬上演一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英雄美人的旷世奇情,乌江自刎以首赠敌。谁有这样的绝世豪情。 在我的内心是很佩服我们老祖宗的聪明,但内心又忽觉得一种难言的悲哀。我们老祖宗韩信就竟聪明在那儿? 在一千八百多年前,这儿(淮安楚州区)并不太繁华,有几条狭长的青石板铺成的所谓的大街小巷。在几条巷道中,经常有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魁梧少年,整日里拿本书读,读饿了,就东张西望的,看到那位面善,伸出手向人家乞讨点东西,很多人都讨厌他。他就是我们的老祖宗韩信。 这个叫韩信的少年人,喜欢幻想,却懒惰酸得要死,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每日里手上拿本书,腰间悬着柄剑。满口的为常人不知的自认为雄才大略,父母早早撒手人寰,他一件养活自己的本领也学不会。常常依靠别人施舍糊口度日,说白了的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乞丐,许多人都讨厌他。 但也有例外的,一位下乡的南昌亭长竟赏识韩信,就让他在家里吃闲饭,这样的舒服日子只过了几个月后,引起亭长老婆极大的不满,这也怪不得这女人,老看这么个年轻轻的不学无术的大活人毫无愧色的天天来蹭饭,她也真心如刀割。不过她还算有点涵养,将吃饭的时间提早,等到韩信去吃饭的时候,只有板凳桌子冷眼看他。饭是吃不到了,我们的老祖宗生气了,就再也不去了。 无正业可务又无家可归的韩信,他只好在街上瞎晃荡,一个屠夫实在瞧不起他。想个法子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屠夫见韩信不搭理自己,大为光火,捉住他,叫道:“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左挣又挣摆脱不了,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伏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笑得前仰后翻,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因为被人的耻笑,现在他连饭都讨不到了,只好拿个钓鱼杆到城下的萧湖钓鱼,可这也不是活命的好方法,日复一日韩信饿得面黄肌瘦。这时萧湖边有许多老妇在漂洗丝絮,其中有一位慈善的老妈妈见韩信饿得实在可怜,就给他饭吃。吃了一顿我们老祖宗还想着下顿,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吃人家老妈妈的。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韩信对这位老妈妈说:“吾将来定会重重的报答您的恩情。”老妇听了很生气,斥责道:“男子汉大丈夫连自食其力都不能,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食物,难道还会希图你的报答吗?” 老妈妈的话,让韩信无地自容,激起了他奋发图强的决心。这时的秦末正是群雄四起,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只身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没混出个名堂,后项梁战败身死后,又归属到项羽,项羽让他任执戈郎中(相当侍卫)。 韩信为了施展自己的才华,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认为项羽真是有勇无谋,成不了大事,失望之后又投靠了入蜀的刘邦。从这一刻起韩信开始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帮帮助刘邦得到了天下。 我们老祖宗韩信投奔的人刘邦,那可真是地地道道的地痞流氓。虽然我们的老祖宗好吃懒做点,但说穿了骨子里还是彻头彻尾的知识分子,虽然他聪明绝顶,但还是看重人格的。刘邦因为是地痞流氓,他看重的是实际,人格在他心里是不值一文钱。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不顾亲娘老子,有一次被敌人追赶,为了让自己的马车跑得快,竟推下了老婆儿子,以便让自己一个逃命,他奉行的是一切皆为我用,我只爱我自己。 似乎刘邦是个不学无术一无是处的人,但他有一个过人之处,他在社会当流氓的那段时间,他学会了一样本领,洞察人情世故猜摩人的心里。他从骨子里瞧不起知识分子,但他知道知识分子是可以利用的,没有他们是千万不行的。他早就看穿知识分子所谓清高,其实知识分子的心态非常天真幼稚。表面上他们是很清高,可内心往往最急于证明自己的本事,所以,当人家给了一些空间给他们,他们就会以士为知己者死,不顾身家性命地干,竭尽忠诚,但干完这后,人家怎样对待知识分子,他们往往是一无所知。 为了自己称王的目的,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还搞了场面宏大的授权仪式,这使我们的老祖宗韩信受宠若惊,感恩戴德,誓死为刘邦打天下,把刘邦当成了重塑人生的大恩人。尽管刘邦的心里极端的蔑视知识分子,但这个人很会利用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就这么俯首贴耳的为他卖命。你瞅瞅萧何这一类的知识分子,那可是被刘邦用得没一点人味了,当为了挽救刘邦的惨败,不顾一切的月下追韩信,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韩信留下辅助刘邦。等大功告成时,刘邦想铲除韩信,他明明知道韩信谋反的罪名牵强附会,但还是自己主动请缨来欺骗韩信,因为他知道韩信最相信自己,大家都是知识分子嘛,都是朋友嘛,也是他最容易取韩信的性命。所以韩信是“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有萧何这样的知识分子朋友,未免太可怕了。可就是这样为了刘邦,牺牲了人性的萧何,最后也只得靠装疯卖傻,在刘邦的眼皮下,苟延残喘于世。可怜!可悲!可叹呀! 刘邦就靠抓住了你知识分子,这种致命的弱点,这么能用、善用各类知识分子一技之长,天下之主,让人家刘邦当上了。你韩信是奇才吧,你萧何有智慧吧,真是屁用! 当然,我们老祖宗韩信的身上还沾染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坏毛病,因为曾经的生活过度的贫寒,读书又读得极为刻苦,所以当他成为人人敬仰的用兵如神的将军时,打了大胜仗以后,往往露出得意之态,他竟然生出要奖赏的念头,于是向刘邦请示,傻傻地要求封其为假齐王。大概我们老祖宗天真地想,我要个官回乡的时候也好糊弄糊弄那帮曾瞧不起我的乡人,但开口要官心里似乎不好意思,于是就要一个假官吧,这可以给自己身上贴点金有面子,风光风光。自以雄才大略聪明绝了的老祖宗,真是干了一件蠢得不能再蠢的事了,这犯了刘邦的大忌。刘邦当时就气得半死,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急忙改口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一听说得到一个真的,我们老祖宗快乐极了,打仗打得更欢了。韩信要齐王只是要个虚名为了图个颜面好看,可在刘邦看来,这就是谋权夺位的野心。 更要命的是,我们的老祖宗还有点憨头憨脑的所谓清高,他觉得你刘邦就是个大老粗,什么也不懂,有一次当刘邦问他:“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心想,这个人真是要死了,居然藐视我,不服我,看来他的野心是昭然若揭。 这可冤枉了我们的老祖宗,如果他真的有野心的话,完全可以韬光养晦,不露声色,慢慢积蓄力量,就凭韩信的军事才能,打败刘邦实在是绰绰有余。韩信在拥有重兵时,齐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举足轻重的关键在韩信手中,于是用相人术劝说韩信,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险。但我们的老祖宗表现出十足的书生意气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终不忍背叛刘邦,又自以为帮刘邦做过很多大事,刘邦不会加害自己的,于是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 知识分子的坏毛病可送了我们老祖宗的命,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心直口快没有一点防范之心,没有想到自己的功劳太大对刘邦是一件坏事,项羽曾是刘邦的心腹大患,现在项羽死了,韩信便成了刘邦的心腹大患,把他当成眼中钉肉中刺。我们聪明的老祖宗一点不察,心里虽然不痛快,还是忍受了。在韩信的一生中,韩信身上知识分子的美德又将他朝刀口上推了一步,当初他不背叛刘邦是因为信义。然而,这信义的美德在尔虞我诈的社会环境里,韩信的这种信义反而成为一种致命的弱点。结果他没有逃掉,枉送了性命,以至到死时他还不白明这是为什么。 当我们的老祖宗喋血钟室的那一刻,我心里很是悲伤。老祖宗其实真的很不聪明,一个打了一辈子胜仗的军事家到死也没参透:“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的玄机,这就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开到桃花百草菲,草湖水满鲫鱼肥。
故乡风景年年好,惟问王孙归不归。 这是清朝刘鹗在家乡的好水好花间,想起了昔日从贫贱到贵为王孙的韩信,大约是同病相怜吧,问他孤独受伤害的灵魂,回不回故乡抚慰自己的创伤。这真是个不幸的谶言,这两个大才大怪特立独行的人,他们的结局却极其相似,都是梦断异乡。只是刘鹗回来了,他终于魂归故土,安葬在上河镇大后村刘氏祖茔。而韩信的魂魄却正在异乡摸索,不知他能不能找到回故乡的路。 悲剧式的人生,对老祖宗韩信来说太不幸了,而对于人们审美视觉来言,悲剧更有他意想不到震魂荡魄的功效。你想想项羽,要不是我们老祖宗韩信熟谙兵法,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伟大的军事谋略,项羽也就不会被逼到在垓下,让世人永远记住他和虞姬英雄美人凄美千古的恋情。 我们的老祖宗留下了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而他在长乐宫喋血种室悲剧人生,竟使后人对他徒生了万千的美感。 刘邦是成功了,成了一代帝王,但因为他背信弃义灭了项羽,妒贤忌能杀了韩信,再加上他种种的不耻行为,后人都唾其为地痞流氓。 人的生生死死,一生慢长之路,功与过,胜与败,输和赢又怎能一言而蔽之。有的人活着,却活得其丑无比,有的人死了,却死得美丽无疆。谁输谁赢?只有历史能言。
“太聪明啦!” 这个故事让我发笑了好几天,居然有像项羽这样的傻蛋,觉得我们的老祖宗真是太聪明了。心中为有这样的老祖宗觉得挺光荣的。等后来长大了,了解一些历史知识,觉得老师讲的这段故事,大概是我们这些后人,为了彰显老祖宗是如何的聪明,胡编乱造了老祖宗的一点野史罢,因为终是无法考证的。读过史书,说心里话,我还是特别喜欢项羽的,那才是真男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在侧,长剑在手,悲苍啸歌。敢爱敢恨,英雄气慨儿女情长,和虞姬上演一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英雄美人的旷世奇情,乌江自刎以首赠敌。谁有这样的绝世豪情。 在我的内心是很佩服我们老祖宗的聪明,但内心又忽觉得一种难言的悲哀。我们老祖宗韩信就竟聪明在那儿? 在一千八百多年前,这儿(淮安楚州区)并不太繁华,有几条狭长的青石板铺成的所谓的大街小巷。在几条巷道中,经常有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魁梧少年,整日里拿本书读,读饿了,就东张西望的,看到那位面善,伸出手向人家乞讨点东西,很多人都讨厌他。他就是我们的老祖宗韩信。 这个叫韩信的少年人,喜欢幻想,却懒惰酸得要死,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每日里手上拿本书,腰间悬着柄剑。满口的为常人不知的自认为雄才大略,父母早早撒手人寰,他一件养活自己的本领也学不会。常常依靠别人施舍糊口度日,说白了的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乞丐,许多人都讨厌他。 但也有例外的,一位下乡的南昌亭长竟赏识韩信,就让他在家里吃闲饭,这样的舒服日子只过了几个月后,引起亭长老婆极大的不满,这也怪不得这女人,老看这么个年轻轻的不学无术的大活人毫无愧色的天天来蹭饭,她也真心如刀割。不过她还算有点涵养,将吃饭的时间提早,等到韩信去吃饭的时候,只有板凳桌子冷眼看他。饭是吃不到了,我们的老祖宗生气了,就再也不去了。 无正业可务又无家可归的韩信,他只好在街上瞎晃荡,一个屠夫实在瞧不起他。想个法子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屠夫见韩信不搭理自己,大为光火,捉住他,叫道:“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左挣又挣摆脱不了,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伏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笑得前仰后翻,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因为被人的耻笑,现在他连饭都讨不到了,只好拿个钓鱼杆到城下的萧湖钓鱼,可这也不是活命的好方法,日复一日韩信饿得面黄肌瘦。这时萧湖边有许多老妇在漂洗丝絮,其中有一位慈善的老妈妈见韩信饿得实在可怜,就给他饭吃。吃了一顿我们老祖宗还想着下顿,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吃人家老妈妈的。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韩信对这位老妈妈说:“吾将来定会重重的报答您的恩情。”老妇听了很生气,斥责道:“男子汉大丈夫连自食其力都不能,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食物,难道还会希图你的报答吗?” 老妈妈的话,让韩信无地自容,激起了他奋发图强的决心。这时的秦末正是群雄四起,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只身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没混出个名堂,后项梁战败身死后,又归属到项羽,项羽让他任执戈郎中(相当侍卫)。 韩信为了施展自己的才华,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认为项羽真是有勇无谋,成不了大事,失望之后又投靠了入蜀的刘邦。从这一刻起韩信开始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帮帮助刘邦得到了天下。 我们老祖宗韩信投奔的人刘邦,那可真是地地道道的地痞流氓。虽然我们的老祖宗好吃懒做点,但说穿了骨子里还是彻头彻尾的知识分子,虽然他聪明绝顶,但还是看重人格的。刘邦因为是地痞流氓,他看重的是实际,人格在他心里是不值一文钱。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不顾亲娘老子,有一次被敌人追赶,为了让自己的马车跑得快,竟推下了老婆儿子,以便让自己一个逃命,他奉行的是一切皆为我用,我只爱我自己。 似乎刘邦是个不学无术一无是处的人,但他有一个过人之处,他在社会当流氓的那段时间,他学会了一样本领,洞察人情世故猜摩人的心里。他从骨子里瞧不起知识分子,但他知道知识分子是可以利用的,没有他们是千万不行的。他早就看穿知识分子所谓清高,其实知识分子的心态非常天真幼稚。表面上他们是很清高,可内心往往最急于证明自己的本事,所以,当人家给了一些空间给他们,他们就会以士为知己者死,不顾身家性命地干,竭尽忠诚,但干完这后,人家怎样对待知识分子,他们往往是一无所知。 为了自己称王的目的,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还搞了场面宏大的授权仪式,这使我们的老祖宗韩信受宠若惊,感恩戴德,誓死为刘邦打天下,把刘邦当成了重塑人生的大恩人。尽管刘邦的心里极端的蔑视知识分子,但这个人很会利用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就这么俯首贴耳的为他卖命。你瞅瞅萧何这一类的知识分子,那可是被刘邦用得没一点人味了,当为了挽救刘邦的惨败,不顾一切的月下追韩信,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韩信留下辅助刘邦。等大功告成时,刘邦想铲除韩信,他明明知道韩信谋反的罪名牵强附会,但还是自己主动请缨来欺骗韩信,因为他知道韩信最相信自己,大家都是知识分子嘛,都是朋友嘛,也是他最容易取韩信的性命。所以韩信是“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有萧何这样的知识分子朋友,未免太可怕了。可就是这样为了刘邦,牺牲了人性的萧何,最后也只得靠装疯卖傻,在刘邦的眼皮下,苟延残喘于世。可怜!可悲!可叹呀! 刘邦就靠抓住了你知识分子,这种致命的弱点,这么能用、善用各类知识分子一技之长,天下之主,让人家刘邦当上了。你韩信是奇才吧,你萧何有智慧吧,真是屁用! 当然,我们老祖宗韩信的身上还沾染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坏毛病,因为曾经的生活过度的贫寒,读书又读得极为刻苦,所以当他成为人人敬仰的用兵如神的将军时,打了大胜仗以后,往往露出得意之态,他竟然生出要奖赏的念头,于是向刘邦请示,傻傻地要求封其为假齐王。大概我们老祖宗天真地想,我要个官回乡的时候也好糊弄糊弄那帮曾瞧不起我的乡人,但开口要官心里似乎不好意思,于是就要一个假官吧,这可以给自己身上贴点金有面子,风光风光。自以雄才大略聪明绝了的老祖宗,真是干了一件蠢得不能再蠢的事了,这犯了刘邦的大忌。刘邦当时就气得半死,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急忙改口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一听说得到一个真的,我们老祖宗快乐极了,打仗打得更欢了。韩信要齐王只是要个虚名为了图个颜面好看,可在刘邦看来,这就是谋权夺位的野心。 更要命的是,我们的老祖宗还有点憨头憨脑的所谓清高,他觉得你刘邦就是个大老粗,什么也不懂,有一次当刘邦问他:“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心想,这个人真是要死了,居然藐视我,不服我,看来他的野心是昭然若揭。 这可冤枉了我们的老祖宗,如果他真的有野心的话,完全可以韬光养晦,不露声色,慢慢积蓄力量,就凭韩信的军事才能,打败刘邦实在是绰绰有余。韩信在拥有重兵时,齐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举足轻重的关键在韩信手中,于是用相人术劝说韩信,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险。但我们的老祖宗表现出十足的书生意气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终不忍背叛刘邦,又自以为帮刘邦做过很多大事,刘邦不会加害自己的,于是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 知识分子的坏毛病可送了我们老祖宗的命,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心直口快没有一点防范之心,没有想到自己的功劳太大对刘邦是一件坏事,项羽曾是刘邦的心腹大患,现在项羽死了,韩信便成了刘邦的心腹大患,把他当成眼中钉肉中刺。我们聪明的老祖宗一点不察,心里虽然不痛快,还是忍受了。在韩信的一生中,韩信身上知识分子的美德又将他朝刀口上推了一步,当初他不背叛刘邦是因为信义。然而,这信义的美德在尔虞我诈的社会环境里,韩信的这种信义反而成为一种致命的弱点。结果他没有逃掉,枉送了性命,以至到死时他还不白明这是为什么。 当我们的老祖宗喋血钟室的那一刻,我心里很是悲伤。老祖宗其实真的很不聪明,一个打了一辈子胜仗的军事家到死也没参透:“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的玄机,这就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开到桃花百草菲,草湖水满鲫鱼肥。
故乡风景年年好,惟问王孙归不归。 这是清朝刘鹗在家乡的好水好花间,想起了昔日从贫贱到贵为王孙的韩信,大约是同病相怜吧,问他孤独受伤害的灵魂,回不回故乡抚慰自己的创伤。这真是个不幸的谶言,这两个大才大怪特立独行的人,他们的结局却极其相似,都是梦断异乡。只是刘鹗回来了,他终于魂归故土,安葬在上河镇大后村刘氏祖茔。而韩信的魂魄却正在异乡摸索,不知他能不能找到回故乡的路。 悲剧式的人生,对老祖宗韩信来说太不幸了,而对于人们审美视觉来言,悲剧更有他意想不到震魂荡魄的功效。你想想项羽,要不是我们老祖宗韩信熟谙兵法,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伟大的军事谋略,项羽也就不会被逼到在垓下,让世人永远记住他和虞姬英雄美人凄美千古的恋情。 我们的老祖宗留下了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而他在长乐宫喋血种室悲剧人生,竟使后人对他徒生了万千的美感。 刘邦是成功了,成了一代帝王,但因为他背信弃义灭了项羽,妒贤忌能杀了韩信,再加上他种种的不耻行为,后人都唾其为地痞流氓。 人的生生死死,一生慢长之路,功与过,胜与败,输和赢又怎能一言而蔽之。有的人活着,却活得其丑无比,有的人死了,却死得美丽无疆。谁输谁赢?只有历史能言。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