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消失的小木桥》(给中财的朋友们拜个晚年罗:新春快乐,工作顺利!)
2021-12-23抒情散文透透
消失的小木桥
透透/文通往寨子的路早已有了另外一条,一条让山里人感觉“平坦、开阔、快捷”的乡村公路,但我仍然固执地从那条老山路走回去。这是我潜意识里总想躲避某些由城市延伸而来的东西呢,还是我小时候的魂魄落在了那条老山条路上?母亲没帮我把那……
消失的小木桥
透透/文 通往寨子的路早已有了另外一条,一条让山里人感觉“平坦、开阔、快捷”的乡村公路,但我仍然固执地从那条老山路走回去。这是我潜意识里总想躲避某些由城市延伸而来的东西呢,还是我小时候的魂魄落在了那条老山条路上?母亲没帮我把那颗附着灵魂的小石子捡回来吗?(母亲常说,小孩子走山路,过木桥,容易丢落魂魄。落了魂魄的孩子,心绪不宁,一定要回到原先经过的地方,捡一颗附着灵魂的小石子,放在孩子的衣服口袋里带回家,孩子的魂魄就跟着回来了)我不清楚。我只知道,自己的这种固执,常常不顾周身的疲倦,不顾孩子的抱怨,也不顾时间的早晚,仿佛从这里,我才能真正的“回去”——回到内心的安静、回到自己的灵魂中去。 老山路正在时光中日益荒废,越来越人迹罕至了。风声、鸟声、溪水声,花草、树木、日头和影子,它们如此清晰,凸显着山谷、林子、天空的寂静,而那寂静里又透出大自然血管里悄悄流淌的丝丝孤独和落寞。原来的小木桥,和昔日的米碾屋、榨油房、小水坝、小水渠、小学校一样,只是摇晃在我的记忆里,摇晃在已逝的雨风中。现在的沟谷河岸,山路两旁,野草丛里,只留下几个桥墩,几段朽木,几处废址,呈现着浅浅的伤感,怀念着悠远的生活,它们似乎并不在意已被人们淡忘,又好像在努力让人们记住点什么。
这曾是我的上学之路。
从麻江寨到雷洞小学,约莫2公里。一根凹凸不平的山路,一道清澈亮丽的溪流,它们像两条蜿蜒游动的蛇,一黄一绿,在这里对影成双,阴阳暗合。在山路与溪流交叉的地方,共有9座小木桥——它们曾架设在山谷的溪河上,架设在时光的流水上,连接着我的上学之路,连接着我的读书岁月,是小木桥让我一次又一次从此岸到达彼岸,让那条山路的前方没有尽头和终点,让那个小女孩的命运通向了遥远和未知。
我仍记得,那最长最高最宽的小木桥,架在路口那两条小山溪的汇合之处,木料全是粗壮的老杉木,又因这里筑了米碾房用的水坝,河面变得更宽,桥跨度差不多有20米,由四段连接而成,每段都并列5根被斧头削成方形的杉木,桥面足有2尺半宽,用“蚂蝗”钉钉得稳稳当当的,由五个桥墩支撑着。桥墩大约有2米多高,中间三个用三根老木柱做成“冂”字状,垂直扎到水底,再在柱子四周垒上半米多高的石笼,而两端的桥墩则用黄泥和石头贴着岸边砌成,搭在上面的桥头紧紧地咬着路面,走在上面的人,心里总是踏踏实实的。
因为这座木桥是几座小木桥当中最大的,所以,我们就叫它“大桥”,也是当中唯一有名字的。它是这条山路的开端,我们每天从这里出发,到山路那端的小学校去,只要听到谁用劲喊一声:去(ké)学校噢——,他准是第一个站在这桥上了,然后,各家读书的孩子一个、二个就从半山腰上跑下来,在桥头等上一会,大致到齐了,才一起上路。
拐了几道弯后,每碰见溪水拦住去路,便有一座小木桥出现,它们比路口那座短小,最多是三个桥墩,桥身也不超过四根杉木,通常只有1尺半左右宽。它们大都新旧不一,刚架好的木桥总是新新崭崭、黄净净的,不仅稳当,而且结实,经风吹雨打日晒后,才慢慢变成灰黑,灰黑的小木桥有了腐朽的味道,两、三年就要重修一次,碰着哪年发大水,哪座桥被冲走或者断了,也会提前重修。
在孩子们心里,修架木桥是一项大工程,它总是调动了全村的力量,从早到晚,水里,岸上,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个个全身湿巴巴的。架桥的重活由队里的青壮年男人来做,比如砍树,翻晒,搬运,开锯,安装,垒墩等等,妇女们挑石头和黄泥,两名木匠师傅负责设计、弹墨、粗劈,再细削。削好的木头,露出树疙瘩,桥身上就像是长了一只只眼睛,看见大人走,孩子走,桥摇,身体也摇,走着走着,桥就会发出嘎吱嘎吱的笑声,身体像被谁挠了小腋窝。
挠小腋窝可以,不能挠脚板底,这是老阿婆说的。被挠了脚板底的小孩子,长大后害怕过桥。现在想来,这话是有道理的,那时,一年四季,只有晚上脚洗干净后,才在家里拖上一双旧布鞋,要不就是冬天太冷,穿上一对解放鞋或半筒胶靴,垫垫脚板,平常日子里,大都赤脚走路,要是脚板被挠得怕痒了,过桥自然会胆怯的。 在那9座小木桥中,龙塘坳前后那两座最是让人记忆深刻。龙潭坳因有龙的传说而起名。在这里,溪流遇山急转,绕了一道180度大弯后,再遇回而流,在这座山的两面形成了两个深潭。因山路翻山坳而过,与溪流两次交错,所以,两头都架了小木桥,一座架在第一个水潭的下游,因地势较陡而水流急湍,一座架在第二个水潭的上游,河面较宽,水势变得平缓。据说两潭有岩洞贯通,绿幽幽的,深不见底,古时有龙,现在龙是否仍在潭洞里,不得而知,反正每次发大水时,这里就会有巨大的旋涡,潭水发出啾啾的声音,小孩子路过这里时,总感觉心里面发怵,要是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下去,潭里真的有龙的话,被吃掉可不得了(图画上的龙是吉祥物啊,可真龙会不会吃人,谁知道呢?)。有时,小孩之间也有互相欺哄的,大一点的娃仔,常使坏,没等那个小的过桥,自己先过了,就在对岸喊:龙来了——!然后拔腿就跑,吓得小的双脚打颤,掉了魂似的,哭着在后面拼命追撵,跌得浑身泥巴,书包也弄脏了,他倒是在前面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被告状后,回到家里挨打挨骂,也记不住多久就重犯。但大水漫过桥面或把桥冲断了,大娃仔总是主动牵着或背着小的过河,就算自己裤子全湿了,也是义不容辞的。
到了秋天,溪流小了,河面瘦了,桥下的水也浅了,清清粼粼,看得见鱼虾游弋,看得见水草飘摇,看得见河石斑斓,也看得见小木桥的倒影,山林的倒影,蓝天的倒影,自己的倒影。秋剥皮啊,看那天气热的,谁都愿意挽起裤筒,走水里过,甚至躲到小木桥的阴影底下,一边凉快,一边摸鱼抓螃蟹,水波荡漾时,太阳的光影,便从水面上反射上来,照得桥背面明晃晃、亮堂堂的,如果发现有翘屁股蚂蚁从桥背结队走过,顽皮的娃仔就掬起一捧水,抛上去,数着它们一只只掉进水里,然后被水冲走,心里便恨恨的说,看你还爬不爬上脚来咬我!当然,有几只蚂蚁也拼命抓住了从岸边伸过来的草叶爬回去,那种求生的欲望和能力倒是让人吃惊,便不再理它。
在桥面撒一层木削或米糠,是因为冬天结冰或下雪、桥面太滑、而桥两端的山路又太陡的缘故。滑自然是防了,但冰太厚时,仍免不了偶尔有小孩子从桥上滑跌到水里去,别说摔坏冻伤,单是吓也吓出一场病来。家里大人少不得要掐掐手指头,找个合适的时辰,背着孩子来到这座桥头烧香撒水饭 ,一通喃喃有词后,找到那颗附着孩子魂魄的小石子,装进口袋里带回去。之后,这座桥便有了一点古怪之气,是危险之桥,比如龙潭坳那第一座木桥,天麻麻黑时,胆小的人单独经过这里,是可以用“冲过去”这样的革命精神来形容的,结果精神是有了,却满手心都是汗,那颗怦怦乱跳的心脏也差点没掉地上。当然,给小木桥烧香祭祀,并不都是为了招魂驱怪,也有向桥祈福的。如哪家孩子命太弱太薄或太硬太克了(或难产累了母亲的,或出生时辰不好的,或体弱多病磨难太多的,等等),父母亲就会给这孩子认个“寄娘”,有“护佑”、“化灾”或“渡难”这等意思,让家庭顺利渡过危难,让孩子平安长大。这当中有找人的,也有找物的,如一块田,一颗树,一座桥等,“大桥”就是因为平稳、坚固、宽阔,常年可以闻到碾房飘来的米香味,而成了好几个孩子的“寄娘”。逢年过节,良辰吉时,这里就会香雾升腾,酒肉飘香。在山里人心里,人有灵,物亦有灵,人生应道而行,敬畏自然,便求得心安和顺利。
桥沟通岸,连接路,也沟通人,连接心。有多少座桥,让那么多的爱情故事神奇迷俪?又有多少个爱情故事,让那么多的桥韵味深长?尽管小时候不知情为何物,却也晓得有桥的地方就有爱情,就爱听大人讲那些与桥有关的爱情故事,《白蛇传》呀,《梁山伯与祝英台》呀,还《苏小小》什么的,不知不觉,故事中的断桥、长桥、西泠桥,就时常与小木桥一起,在儿时的梦中摇啊摇,七夕到了,几个娃仔还会在小木桥上嫩着嗓子学喊几句《天仙配》,好不容易等到晚上星星出来,便迫不及待地跑到地坪去,瞪大眼睛,使劲在银河上面找鹊桥,想看牛郎织女约会。后来,在山路上碰见在桥头谈恋爱的后生,听他们把“情哥送妹到河旁,河上有座木桥梁;我俩相貌水底现,真像一对好鸳鸯”、“当初和哥砌桥墩,十拿九稳不得崩;放米下锅煮成饭,旁人掺水转翻生”这样或快乐或忧伤的的山歌唱得人情不自禁,柔肠百转,我们就吃吃地笑,回来和大人讲,哪个和哪个款了,哪个不理哪个哦,然后问,为什么长大了要款后生呀?大人说:你娃仔屎,懂个屁!
不懂就继续读书,继续走山路,继续过小木桥…… 多少个春夏秋冬,我们就这样走过小木桥啊,走着走着,小木桥便没了。
已经没有了小木桥的山路,在与溪流交错的地方中断了,行走就常常被迫停顿下来,想方设法涉水而过,经受那种切肤的冰凉之后,重新上路,而等待在前面的,仍会有道道坎坷和激流。
于是,那次回家,我禁不住问起了父母,小木桥怎么没了?涨水的时候,读书的娃仔怎么办?可是,连老一辈记都不清它们是什么时候断的了,只是告诉我,分林下户后,木材值钱,没人舍得用自家木头架新桥,就算架了新桥,说不定一下子就会被偷走了。还说,因为原来的几位老师都退休了,年轻老师又不愿意过河淌水,到村里面来教书,雷洞小学就没有啦。现在,麻江寨的娃仔都到板江中心小学读书了,从公路去有车,又快,哪个还走这条恁蒙恁悖(意思:杂草丛生、不开阔)山路啊?只有进山来做活路的雷洞人走走。
小木桥,还有山路那端的小学校,我始终无法确定它们的存在或消失意味着什么。我只是看到,在另一条路上,有了钢筋水泥建造的桥梁,而走在这桥上的人们,脸上露着我熟悉、却又感觉有些陌生的笑容,他们或赶集,或做生意,或运木材,或外出打工,或去镇里上学。
其实,从老山路回去,我总是一步步走近那小山村,又一步步远离了小山村,而在这一路的寂寥和安静中,终觉得时代的变迁,一切事物的消亡或存在,荒芜或美丽,都是那么平静,自然,安祥。伤感或者怀念,只是与它们一道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们情感的表达。而我的表达,只能从一条老山路开始,在一条老山路上结束,消失的小木桥不过是那条路上一个无形的结。
透透/文 通往寨子的路早已有了另外一条,一条让山里人感觉“平坦、开阔、快捷”的乡村公路,但我仍然固执地从那条老山路走回去。这是我潜意识里总想躲避某些由城市延伸而来的东西呢,还是我小时候的魂魄落在了那条老山条路上?母亲没帮我把那颗附着灵魂的小石子捡回来吗?(母亲常说,小孩子走山路,过木桥,容易丢落魂魄。落了魂魄的孩子,心绪不宁,一定要回到原先经过的地方,捡一颗附着灵魂的小石子,放在孩子的衣服口袋里带回家,孩子的魂魄就跟着回来了)我不清楚。我只知道,自己的这种固执,常常不顾周身的疲倦,不顾孩子的抱怨,也不顾时间的早晚,仿佛从这里,我才能真正的“回去”——回到内心的安静、回到自己的灵魂中去。 老山路正在时光中日益荒废,越来越人迹罕至了。风声、鸟声、溪水声,花草、树木、日头和影子,它们如此清晰,凸显着山谷、林子、天空的寂静,而那寂静里又透出大自然血管里悄悄流淌的丝丝孤独和落寞。原来的小木桥,和昔日的米碾屋、榨油房、小水坝、小水渠、小学校一样,只是摇晃在我的记忆里,摇晃在已逝的雨风中。现在的沟谷河岸,山路两旁,野草丛里,只留下几个桥墩,几段朽木,几处废址,呈现着浅浅的伤感,怀念着悠远的生活,它们似乎并不在意已被人们淡忘,又好像在努力让人们记住点什么。
这曾是我的上学之路。
从麻江寨到雷洞小学,约莫2公里。一根凹凸不平的山路,一道清澈亮丽的溪流,它们像两条蜿蜒游动的蛇,一黄一绿,在这里对影成双,阴阳暗合。在山路与溪流交叉的地方,共有9座小木桥——它们曾架设在山谷的溪河上,架设在时光的流水上,连接着我的上学之路,连接着我的读书岁月,是小木桥让我一次又一次从此岸到达彼岸,让那条山路的前方没有尽头和终点,让那个小女孩的命运通向了遥远和未知。
我仍记得,那最长最高最宽的小木桥,架在路口那两条小山溪的汇合之处,木料全是粗壮的老杉木,又因这里筑了米碾房用的水坝,河面变得更宽,桥跨度差不多有20米,由四段连接而成,每段都并列5根被斧头削成方形的杉木,桥面足有2尺半宽,用“蚂蝗”钉钉得稳稳当当的,由五个桥墩支撑着。桥墩大约有2米多高,中间三个用三根老木柱做成“冂”字状,垂直扎到水底,再在柱子四周垒上半米多高的石笼,而两端的桥墩则用黄泥和石头贴着岸边砌成,搭在上面的桥头紧紧地咬着路面,走在上面的人,心里总是踏踏实实的。
因为这座木桥是几座小木桥当中最大的,所以,我们就叫它“大桥”,也是当中唯一有名字的。它是这条山路的开端,我们每天从这里出发,到山路那端的小学校去,只要听到谁用劲喊一声:去(ké)学校噢——,他准是第一个站在这桥上了,然后,各家读书的孩子一个、二个就从半山腰上跑下来,在桥头等上一会,大致到齐了,才一起上路。
拐了几道弯后,每碰见溪水拦住去路,便有一座小木桥出现,它们比路口那座短小,最多是三个桥墩,桥身也不超过四根杉木,通常只有1尺半左右宽。它们大都新旧不一,刚架好的木桥总是新新崭崭、黄净净的,不仅稳当,而且结实,经风吹雨打日晒后,才慢慢变成灰黑,灰黑的小木桥有了腐朽的味道,两、三年就要重修一次,碰着哪年发大水,哪座桥被冲走或者断了,也会提前重修。
在孩子们心里,修架木桥是一项大工程,它总是调动了全村的力量,从早到晚,水里,岸上,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个个全身湿巴巴的。架桥的重活由队里的青壮年男人来做,比如砍树,翻晒,搬运,开锯,安装,垒墩等等,妇女们挑石头和黄泥,两名木匠师傅负责设计、弹墨、粗劈,再细削。削好的木头,露出树疙瘩,桥身上就像是长了一只只眼睛,看见大人走,孩子走,桥摇,身体也摇,走着走着,桥就会发出嘎吱嘎吱的笑声,身体像被谁挠了小腋窝。
挠小腋窝可以,不能挠脚板底,这是老阿婆说的。被挠了脚板底的小孩子,长大后害怕过桥。现在想来,这话是有道理的,那时,一年四季,只有晚上脚洗干净后,才在家里拖上一双旧布鞋,要不就是冬天太冷,穿上一对解放鞋或半筒胶靴,垫垫脚板,平常日子里,大都赤脚走路,要是脚板被挠得怕痒了,过桥自然会胆怯的。 在那9座小木桥中,龙塘坳前后那两座最是让人记忆深刻。龙潭坳因有龙的传说而起名。在这里,溪流遇山急转,绕了一道180度大弯后,再遇回而流,在这座山的两面形成了两个深潭。因山路翻山坳而过,与溪流两次交错,所以,两头都架了小木桥,一座架在第一个水潭的下游,因地势较陡而水流急湍,一座架在第二个水潭的上游,河面较宽,水势变得平缓。据说两潭有岩洞贯通,绿幽幽的,深不见底,古时有龙,现在龙是否仍在潭洞里,不得而知,反正每次发大水时,这里就会有巨大的旋涡,潭水发出啾啾的声音,小孩子路过这里时,总感觉心里面发怵,要是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下去,潭里真的有龙的话,被吃掉可不得了(图画上的龙是吉祥物啊,可真龙会不会吃人,谁知道呢?)。有时,小孩之间也有互相欺哄的,大一点的娃仔,常使坏,没等那个小的过桥,自己先过了,就在对岸喊:龙来了——!然后拔腿就跑,吓得小的双脚打颤,掉了魂似的,哭着在后面拼命追撵,跌得浑身泥巴,书包也弄脏了,他倒是在前面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被告状后,回到家里挨打挨骂,也记不住多久就重犯。但大水漫过桥面或把桥冲断了,大娃仔总是主动牵着或背着小的过河,就算自己裤子全湿了,也是义不容辞的。
到了秋天,溪流小了,河面瘦了,桥下的水也浅了,清清粼粼,看得见鱼虾游弋,看得见水草飘摇,看得见河石斑斓,也看得见小木桥的倒影,山林的倒影,蓝天的倒影,自己的倒影。秋剥皮啊,看那天气热的,谁都愿意挽起裤筒,走水里过,甚至躲到小木桥的阴影底下,一边凉快,一边摸鱼抓螃蟹,水波荡漾时,太阳的光影,便从水面上反射上来,照得桥背面明晃晃、亮堂堂的,如果发现有翘屁股蚂蚁从桥背结队走过,顽皮的娃仔就掬起一捧水,抛上去,数着它们一只只掉进水里,然后被水冲走,心里便恨恨的说,看你还爬不爬上脚来咬我!当然,有几只蚂蚁也拼命抓住了从岸边伸过来的草叶爬回去,那种求生的欲望和能力倒是让人吃惊,便不再理它。
在桥面撒一层木削或米糠,是因为冬天结冰或下雪、桥面太滑、而桥两端的山路又太陡的缘故。滑自然是防了,但冰太厚时,仍免不了偶尔有小孩子从桥上滑跌到水里去,别说摔坏冻伤,单是吓也吓出一场病来。家里大人少不得要掐掐手指头,找个合适的时辰,背着孩子来到这座桥头烧香撒水饭 ,一通喃喃有词后,找到那颗附着孩子魂魄的小石子,装进口袋里带回去。之后,这座桥便有了一点古怪之气,是危险之桥,比如龙潭坳那第一座木桥,天麻麻黑时,胆小的人单独经过这里,是可以用“冲过去”这样的革命精神来形容的,结果精神是有了,却满手心都是汗,那颗怦怦乱跳的心脏也差点没掉地上。当然,给小木桥烧香祭祀,并不都是为了招魂驱怪,也有向桥祈福的。如哪家孩子命太弱太薄或太硬太克了(或难产累了母亲的,或出生时辰不好的,或体弱多病磨难太多的,等等),父母亲就会给这孩子认个“寄娘”,有“护佑”、“化灾”或“渡难”这等意思,让家庭顺利渡过危难,让孩子平安长大。这当中有找人的,也有找物的,如一块田,一颗树,一座桥等,“大桥”就是因为平稳、坚固、宽阔,常年可以闻到碾房飘来的米香味,而成了好几个孩子的“寄娘”。逢年过节,良辰吉时,这里就会香雾升腾,酒肉飘香。在山里人心里,人有灵,物亦有灵,人生应道而行,敬畏自然,便求得心安和顺利。
桥沟通岸,连接路,也沟通人,连接心。有多少座桥,让那么多的爱情故事神奇迷俪?又有多少个爱情故事,让那么多的桥韵味深长?尽管小时候不知情为何物,却也晓得有桥的地方就有爱情,就爱听大人讲那些与桥有关的爱情故事,《白蛇传》呀,《梁山伯与祝英台》呀,还《苏小小》什么的,不知不觉,故事中的断桥、长桥、西泠桥,就时常与小木桥一起,在儿时的梦中摇啊摇,七夕到了,几个娃仔还会在小木桥上嫩着嗓子学喊几句《天仙配》,好不容易等到晚上星星出来,便迫不及待地跑到地坪去,瞪大眼睛,使劲在银河上面找鹊桥,想看牛郎织女约会。后来,在山路上碰见在桥头谈恋爱的后生,听他们把“情哥送妹到河旁,河上有座木桥梁;我俩相貌水底现,真像一对好鸳鸯”、“当初和哥砌桥墩,十拿九稳不得崩;放米下锅煮成饭,旁人掺水转翻生”这样或快乐或忧伤的的山歌唱得人情不自禁,柔肠百转,我们就吃吃地笑,回来和大人讲,哪个和哪个款了,哪个不理哪个哦,然后问,为什么长大了要款后生呀?大人说:你娃仔屎,懂个屁!
不懂就继续读书,继续走山路,继续过小木桥…… 多少个春夏秋冬,我们就这样走过小木桥啊,走着走着,小木桥便没了。
已经没有了小木桥的山路,在与溪流交错的地方中断了,行走就常常被迫停顿下来,想方设法涉水而过,经受那种切肤的冰凉之后,重新上路,而等待在前面的,仍会有道道坎坷和激流。
于是,那次回家,我禁不住问起了父母,小木桥怎么没了?涨水的时候,读书的娃仔怎么办?可是,连老一辈记都不清它们是什么时候断的了,只是告诉我,分林下户后,木材值钱,没人舍得用自家木头架新桥,就算架了新桥,说不定一下子就会被偷走了。还说,因为原来的几位老师都退休了,年轻老师又不愿意过河淌水,到村里面来教书,雷洞小学就没有啦。现在,麻江寨的娃仔都到板江中心小学读书了,从公路去有车,又快,哪个还走这条恁蒙恁悖(意思:杂草丛生、不开阔)山路啊?只有进山来做活路的雷洞人走走。
小木桥,还有山路那端的小学校,我始终无法确定它们的存在或消失意味着什么。我只是看到,在另一条路上,有了钢筋水泥建造的桥梁,而走在这桥上的人们,脸上露着我熟悉、却又感觉有些陌生的笑容,他们或赶集,或做生意,或运木材,或外出打工,或去镇里上学。
其实,从老山路回去,我总是一步步走近那小山村,又一步步远离了小山村,而在这一路的寂寥和安静中,终觉得时代的变迁,一切事物的消亡或存在,荒芜或美丽,都是那么平静,自然,安祥。伤感或者怀念,只是与它们一道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们情感的表达。而我的表达,只能从一条老山路开始,在一条老山路上结束,消失的小木桥不过是那条路上一个无形的结。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