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消逝的童谣
2021-12-23抒情散文若荷
若荷 周末到女友家做客。她家位于郊区的二层居,楼下是一个庭院,院角摆着十几盆花,八月菊、大丽花,还有竞相怒放的海棠花,开的一盆比一盆艳丽。旁边一架简单的楼梯,一节节错落直竖着,脚踏在上面蹬蹬作响,直达二楼的客厅。一楼的院落经人租赁,办成一个……
若荷
周末到女友家做客。她家位于郊区的二层居,楼下是一个庭院,院角摆着十几盆花,八月菊、大丽花,还有竞相怒放的海棠花,开的一盆比一盆艳丽。旁边一架简单的楼梯,一节节错落直竖着,脚踏在上面蹬蹬作响,直达二楼的客厅。一楼的院落经人租赁,办成一个家庭式托儿所,十几个孩子围圈而坐,由一个穿短裙的老师教唱童谣,稚嫩的童声从门缝里飞出来,令我匆忙的脚步轻快了许多。
当那些家长不能按时接送孩子时,就把孩子寄托到这里的小老师身上,让她们接送并留他们在小小的院子里,在迎来送往的差空里,短短的上一些童谣课。好几次,我从楼梯走过,忍不住跑到阳台上,伏在窗口静静地听。然而静静地听去,却发现那“童谣”是由流行歌曲“串”改的,只不过简短了词句,歌词依旧很成人化。比如“妹妹你坐船头,哥哥你岸上走”,还有春节晚会阿牛的“桃花朵朵开”,庞龙的“两只蝴蝶”,也在她们童稚的歌喉里生硬地唱响着。叹息的当口,思绪悄然地散漫开来,悠远的记忆波涌而来,旋即是熟悉的儿时的画面,由远而近,明朗的,无拘无束的,是奔跑在广阔田野或者庭院土坝上的清脆。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久违了,这儿时的歌谣。曾几何时,它伴着我们的童年成长,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的游戏与生活,甚或影响着我们未来的认知与思想。比如“小板凳,一歪歪,面子包韭菜,爷吃了,去赶集,娘吃了,去编席,小孩吃了去玩泥。”又比如:“辞了灶,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婆要个大红袄,老头要个新毡帽。”“小巴狗,带铃铛,铛啷铛啷到集上,待(方言,想要的意思)吃桃,桃有毛,待吃杏,杏又酸,吃个驴粪面蛋蛋。”这一首首童谣,现在回想起来,无不是那种熟悉到骨子里的亲切感觉。
这是小时候,母亲或祖母为我们哼唱过的童谣,无数个寂静的乡村的冬天,或蚊虫纷飞的夏夜,年迈的老祖母一边为孙子摇扇驱蚊,一边慈祥的轻轻哼唱;或者是年轻的母亲,在点起的煤油灯下,一边轻摇一边将搂在怀里的小女儿细细的端详了,轻声中哼唱着一首首童谣。也或母亲把怀里的小女儿轻轻放到床上,一边疼爱地端视着熟睡的小女儿的脸庞,为初做母亲而幸福着骄傲着,一边埋头做上上下下一家人都要穿用的针线。爹爹做活时膝盖上磨成大洞的裤子,哥哥打架时扯破的褂子前襟,那补了又补的层层叠叠的五花补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针针裰成。
我一直认为这些童谣是一种民间艺术,是供人类传承下去的最初接触到的启蒙文学。记忆里的童谣都很古老,内容却涉及得很丰富,涵盖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童谣里的描写节气的,有歌颂美德的,有鞭鞑不孝的,有嘲讽恶人的,有可怜弱者的,有表现风俗的。祖辈创作童谣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利用这一形式表达某种心灵不能融会不能随意表达的思想。而这些童谣,大多是经了女性得以流传的,所以,对于童谣的流传首先应该感谢那些温良的女性,比如祖母、外祖母、母亲,这些终日照看孩子将生命化作爱的源泉的女性,所以我们从小对他们怀着至纯至深的感情。
那年从乡下请来十七岁的小保姆,照看一周岁的女儿,有次下班刚进门,就听到小保姆在给女儿哼童谣:“小白鸡,鸡嘎嘎,打小在它姥姥家……”这首童谣的词句记不大清了,内容大概是讲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因无人照管而不得不寄居在姥姥家的故事,我小时候最怕听这个童谣,母亲是孤儿,打小连姥姥家都不曾待过,每当哼唱这首童谣的时候,母亲就会泪流满面,而我们亦是受了母亲的感染,情绪便深深地陷入这首童谣的感伤里去了.
三十岁以上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刚刚咿呀学语,那些祖母、外祖母、母亲们,就已经在教我们唱一些简单的童谣了。她们在拍逗孩子入睡时唱,给孩子喂饭时唱。孩子们还没有离开母亲的怀抱,心灵里就种下了儿歌的种子。我们从儿歌里汲取善和恶,区分爱和恨。记得有这样一首儿歌:“山老鸹,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沟里,把爹背到山崖上,关煞门,堵煞窗,和他媳妇吃面汤,你说他爹娘悲伤不悲伤。”童谣里反映出一个令人气愤的问题。那童年的心里就在想,那可恶的儿女呀,怎么会如此不孝?竟然遗弃了年迈的亲生父母,背着爹娘吃好东西呢。“荧火虫,夜夜红,公公挑担卖大葱,婆婆养蚕摇丝筒,儿子读书做郎中,新妇织布做裁缝,家中有米吃不空。”无须说,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和睦的勤谨之家。
童谣是伴随着每一个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而民间流传下来的童谣更是以其灵动的想象力、丰富的游戏精神为孩子们构筑起一方快乐的天空。它与当时当地的山水、树木、房屋、动物气候、节气等融入一体,或描述儿童的游戏,或刻画喜庆的节日,或表现田园的风光,或畅达动物的逗趣,都充分体现与大自然的互动、融洽与和谐。童谣对于孩子的影响还表现在,使孩子们从中了解祖辈代代相传的生活背景、历史规迹与文化内涵。
而如今,那些耳熟能祥的古老的童谣,已经面临失传的危机,很多童谣到我们的儿女们这一代已经失传了,岁月已经无情地夺走了童谣在孩子眼中跳跃的光芒。可喜的是,目前开始有人关注并搜集、挖掘、整理起了即将失传的童谣。有些关心孩子早期教育的家庭,不仅开始让孩子接触我们当地的童谣,还让孩子学习各国的童谣,有些幼儿园已经把童谣编成舞蹈,让孩子在歌舞中感受深刻的教育,在童谣的启蒙下自然地学到更多的地理以及风物常识。每当听着那熟悉的歌谣,儿时的记忆,便如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在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