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村庄系列 2
2021-12-23叙事散文羽飞飞
1白天的热戏已经休克退场,夏天的晚上,一片嘻嘻哈哈的蛙声是乡间最和谐的音乐。村庄的大树小树在轻风抚摸下,形形色色的稀碎的声音哗哗舔着乘凉人群的心。萤火虫扑向草丛,又跳起来,还对着人群眨眼,与天上那帮风风火火的闪亮不同的是这些神灵般的生命更……
1
白天的热戏已经休克退场,夏天的晚上,一片嘻嘻哈哈的蛙声是乡间最和谐的音乐。村庄的大树小树在轻风抚摸下,形形色色的稀碎的声音哗哗舔着乘凉人群的心。萤火虫扑向草丛,又跳起来,还对着人群眨眼,与天上那帮风风火火的闪亮不同的是这些神灵般的生命更亲切。 我通常喜欢睡在外面,夏天的乡村屋外疏远了白天沉重的焦灼。凉风习习,如果岁月永远都这样,就这么幽静,没有伤痛没有烦恼没有死亡多好,这一页“荒废”之美要陶冶出多少歌颂夜的诗人。
娃娃的哭声突然脆响,谁家的孩子啊,吵醒了许多正好睡着的人。醒来的瞬息,迷糊的往天上瞧瞧,月的谣言飘下来了,月亮月亮,为什么你的目光那么凄迷,月亮月亮,谁家姑娘正与你互望。大地整个一片,开始有露水微微的触探而至。用毯子把头也闷着(据老年人说月亮也会把人晒黑)。一阵晚风吹来,一个激灵睁开眼睛。拽拽毯子,顺手一摸,毯子外面开始微湿了。那是秘密的水,肃静着,也正统一从大草小草们的尖梢向下嬉戏着没人能见的凝结,没有争吵的程序有条不紊,这都是为让隔日其实并不关心这些的人们发现:哦,露水这么大了! 在屋外睡觉的时光是每年的暑假时期。更详细点说是读小学以及上初中的部分时候。在暑假这个时间段里,前一半时期是乡下的农忙时季,后一半时期稍微舒服些,我这里舒服的标准是可以消闲的睡大觉。 上小学3年级开始我就开始做一件事情:捉黄鳝。当然这都只能在假期的后一半时期才能做。有两个原因:一是这时候有时间;二是稻田的“火候”已到----黄鳝主要集中在稻田里。我那时候是村子里捉黄鳝的队伍中最小的,大家不论年龄高低目标一致就是卖钱。统一的工具是“黄鳝笼”-----细竹条编织的,当然是让黄鳝上当能进不能出。我第一次加入捉黄鳝的队伍拥有十个黄鳝笼。其中五个是买的,还有五个是人送的。每个风雨无阻的下午在黄鳝笼里装些蚯蚓或一些带有腥味的东西。在天黑或要黑的时候融入无垠的稻田,在稻田的四周走走,选择好位置,然后将黄鳝笼前半头埋入水中,加点泥在上面压住,后边露出水面(透气,防止黄鳝在里面被蒙死)。接着在田埂上做个标记,不然,第二天清早,来收黄鳝笼时常会忘记准确地点。 刚开始时,我都是在天黑后才出发,而那时稻田边的蚊子已经疯了,瞎闹胡咬。又不好寻觅最佳位置。当时主要是太早怕暴露目标会被人偷(有人为了扩充自己捉黄鳝工具而在漆黑的夜晚去搜寻并占为己有)。很辛苦。后来也就在傍晚很早地就把活儿给结束,但不放心,在天黑后带着手电筒去察看一番。因为我的成绩耀人,家里的一个水缸那么多游动的黄鳝让别的伙伴羡慕不已,很快村子里捉黄鳝的队伍又增加了不少小孩。我们一起去田野察看,也就一帮小孩乱喊乱叫的。很好玩。我们大都穿着靴子,拿个小棍子,有人打着手电筒在前面开路。乱唱些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忽然又唱到《卖报歌》。那时郑智化的歌正如火如荼流行着,我们也能乱唱几句。青蛙听到我们的歌声呱呱得更欢,高兴得不得了。 月亮升起来,田野里我们的队伍已消失。赶紧睡觉明天还要早起。 村庄的最东面或最西边是最凉快的,晚风怡人不断吹拂。很多老人集中在那里抽烟唠家常。有能讲故事的老人是小孩子们最尊敬的。老头往那一坐,周围很快聚来一圈仰着脸等待的渴望。有时候讲“大书”----就如收音机上的长篇评书。讲杨家将,讲罗成,讲呼延庆,讲程咬金……。我是真的羡慕能讲的老头,也不知他究竟怎么知道这么多好听的故事。甚至他们根本就没有念过书。当过兵打过仗的也有大讲战场事件。也有讲鬼故事的,听得我们一帮小孩瑟瑟发抖,老人们却哈哈大笑。我那时候非常崇拜那些老头,那么多故事有许多让我一生难忘。需要肯定的是,能讲故事的老头所流露的很多故事细节,在我今天看来,多是怎样做人。那些老人们也真是用心良苦。如今回忆起来很是感动。然而离开家以来,偶然回家去,村庄里的老人逐渐停止了他们的足迹。今年过年在家,一打听,能讲故事的老人大都不在了。很是怅然。
那个年轮乡下的电视机是有钱人家的骄傲。《渴望》刚播放时我记忆很深。那么多人聚在院子里拥挤着盯着14英寸黑白电视机,在动情。我挤不进去,只知道大人们都在看什么“渴望”-----这个词语从此开始热烈的伴随着我。 2 我所在的苏北农村冬夜静极,冷瑟的静,只有犬吠来点缀些动静。冷是最能衬托暖的,冬季的屋内拥着小火炉捧本书就着火苗读,那是惬意所不能形容的。外面若还有雨声淅沥,而寒气却进不了房子,那种幸福的冲动:真暖和。 冬夜的月与夏不同,失去了夏季那月的惺忪,反之是精神抖擞。乡下的树很多,当然几乎清一色的空丫。月光扑下来,村庄的内幕仍然无法敞开。嘘叹,夜行人吐出一口口热气。
昼短夜长,冬夜难熬。此乃小偷活动频率最高的时节,偷鸡摸狗之事异常丰富。这类事件我未曾参与也就不好叙述。冬夜,麻雀在竹林以及密树群中歇息。也是抓麻雀的好时机。小时候就听有说是动物体积越小越好吃(真正意思该是动物体积越小营养越高)。我想那麻雀肉肯定比野鸡肉还要香。我吃过野鸡肉,香得要命。但我至终没有吃麻雀肉,只有一个原因,我觉得小麻雀可怜。不过我还是参加过冬夜捉麻雀的行动,那是在我感到麻雀可怜之前。 矿灯的光亮极其刺眼。用矿灯猛然照向竹梢树梢。麻雀们应该正在睡觉,忽然被惊醒,面对强烈的灯光而不知所措。 我们的队伍带有家伙(也就是气枪),闭着眼睛往上打吧,麻雀轰轰烈烈往下掉。待麻雀队伍的老大发现不对劲,使暗号让麻雀们逃跑时,地上死伤的已经不计其数。也有用网兜把麻雀活生生给囊入其中的 ,方法笨拙但屡试不爽若干笨蛋麻雀尽入中来,我都有点郁闷。麻雀在挣扎,我们陶醉在收获的喜悦之中。快乐的大叫,麻雀对声音是敏感的,于是我们队伍的老大要我们小心点,别出声。-----但是就像麻雀的队伍老大逃跑号令发送已迟。麻雀一听到大叫开始狂飞乱钻。
我是故意大叫的。我看那些麻雀被打的死死伤伤,顿时升起火热的怜悯,甚至我的心痛沸腾的几欲爆炸。我们队伍的老大见我很嚣张好像是故意给麻雀通风报信的,让我滚。我偏不理他,就是不滚,还更加涌起拯救麻雀的冲动。但最终我还是被大家给开除了。并训斥我不懂事,至于麻雀嘛我分成的资格被大家一致同意予以剥夺。我发誓不吃麻雀肉,尽管后来几番喊我去吃。
我担忧起无数的麻雀们,它们漫长的冬季究竟该怎么过。这个担忧我保持至今。(那次我应该是小学二年级时)。尽管如今肯定少有闲人去捉麻雀了。
捉麻雀的时候,通常都很冷。在寒冷的冬天,过年时,有放烟花的习惯。但小时候,我家买不起。记忆中,我上了初中逢过年可能开始玩烟花。我不是太喜爱。冬夜萧冷,烟花横空确实很美。可惜很多年来我一直在忽略这个微妙的景致。我不知道为什么。
有必要提提那时的乡村电影,在我这个年龄段以及之前的人肯定对此满腔记忆。那可是热闹的,晚饭都吃得心不在焉,大人反复强调不把饭吃完不准走,才安下心来将饭吃完。忽然喇叭声传来了,啊,放了!赶紧搬上凳子狂奔过去,大人们也赶紧收拾碗筷锁好们陆续赶过来。精神食粮的征服度想起来还真有些可怕。电影放完了,夜已深,人群开始分散。散开的笑语或沉思多跟电影的故事有关。慢慢的散开,越散越远,直到散得乡村电影一去不回……
3
关于夜晚。春天与秋天我还没有提。比起特征可能与冬夏两季的明显程度相异。
不论怎么来回忆或看待夜晚,尤其是乡村的夜晚,月亮与星星是最值得笔墨付之的载体,是有着浓缩的村庄灵魂的化身。明月入睡,月光是皎洁的液体。静静的平铺渗透下来,村庄的安谧仿佛藏匿着惊叫。 春寒料峭刚过,暖和了,我们这帮小孩又开始大大咧咧的乱跑。村子里严冬的死寂迅速复苏。春天的泥土与百草在晚间激动的散发出朴实的香气。我和小伙伴们玩不腻的是捉迷藏。月光与春天清新气息闹得我们心跳不已,藏得再隐蔽都能被对方捉到。能藏身之处无外乎草垛的间隙。还有个好去处就是爬树上去。我的爬树水平大家不敢恭维,所以小伙伴们坚决不相信我会藏到树上。然而我被逼急了没办法硬是脱了鞋子,爬上了一棵很大的槐树。这树不粗不细正适合直攀而上,但我还是费了老鼻子劲。上了树,空余气喘。手皮生疼。我的小伙伴有的爬树那速度与姿态----让人轻易的就会想到猴子。我很羡慕那份矫捷。 上了树,我又感到很遗憾,他们没有看到我是靠自己的力量爬上了树。可能不相信以为我搞了个梯子上来的,后来梯子肯定被我的同伙撤走了。我的这个想法确实狭隘,但必须要提前这样想,不然被他们给说出来,会更惭愧。 我在树上闻着“夜来香”-----槐花在晚上的香似乎不同于白天。小心翼翼不让槐树的刺扎着自己。树上的感觉不错,我可以瞥见下面寻找者的身影乱奔乱叫没有效果。一直延续了好长时间,我都等不住了。但还没有把我给找着。 果然不出所料,我主动发出呼声后。树下聚集来了全部的队伍。我哈哈大笑。而对手们话锋一转,一致不承认我是亲自爬树上去的。我怎么说都不能得到肯定。最后我说算了罢,不争了,是你们没有机会看到我爬树而已。我决定今晚不和他们玩了。回家去。我朝树下一看,真险,完了,我不敢也似乎不知道该怎么下去了。真是尴尬。后来果真是梯子把我给救了下来----我疑惑至今,那些家伙怎么很快给我整来个梯子,以至于我的爬树成绩全面彻底的等于零。 我说不玩了。幸亏我妈在喊我回家吃饭。这个声音是夜晚的村庄最有色彩的音律。我的小伙伴们也就在逐渐的“XX子,来家吃饭啦”的呼唤中分别回家去。迅速的安静顿时又与月亮的和谐达成一致。
捉迷藏的游戏还有一个高峰,是在中秋节的那段时间。这段时间还荡秋千,枣子熟了,柿子也熟了。夜晚的月亮格外的圆。成熟的谷香飘逸。蠢蠢欲动的春天之夜忽然一夜间远去,代之给人一种想蓦然回首的豪迈。
白天的热戏已经休克退场,夏天的晚上,一片嘻嘻哈哈的蛙声是乡间最和谐的音乐。村庄的大树小树在轻风抚摸下,形形色色的稀碎的声音哗哗舔着乘凉人群的心。萤火虫扑向草丛,又跳起来,还对着人群眨眼,与天上那帮风风火火的闪亮不同的是这些神灵般的生命更亲切。 我通常喜欢睡在外面,夏天的乡村屋外疏远了白天沉重的焦灼。凉风习习,如果岁月永远都这样,就这么幽静,没有伤痛没有烦恼没有死亡多好,这一页“荒废”之美要陶冶出多少歌颂夜的诗人。
娃娃的哭声突然脆响,谁家的孩子啊,吵醒了许多正好睡着的人。醒来的瞬息,迷糊的往天上瞧瞧,月的谣言飘下来了,月亮月亮,为什么你的目光那么凄迷,月亮月亮,谁家姑娘正与你互望。大地整个一片,开始有露水微微的触探而至。用毯子把头也闷着(据老年人说月亮也会把人晒黑)。一阵晚风吹来,一个激灵睁开眼睛。拽拽毯子,顺手一摸,毯子外面开始微湿了。那是秘密的水,肃静着,也正统一从大草小草们的尖梢向下嬉戏着没人能见的凝结,没有争吵的程序有条不紊,这都是为让隔日其实并不关心这些的人们发现:哦,露水这么大了! 在屋外睡觉的时光是每年的暑假时期。更详细点说是读小学以及上初中的部分时候。在暑假这个时间段里,前一半时期是乡下的农忙时季,后一半时期稍微舒服些,我这里舒服的标准是可以消闲的睡大觉。 上小学3年级开始我就开始做一件事情:捉黄鳝。当然这都只能在假期的后一半时期才能做。有两个原因:一是这时候有时间;二是稻田的“火候”已到----黄鳝主要集中在稻田里。我那时候是村子里捉黄鳝的队伍中最小的,大家不论年龄高低目标一致就是卖钱。统一的工具是“黄鳝笼”-----细竹条编织的,当然是让黄鳝上当能进不能出。我第一次加入捉黄鳝的队伍拥有十个黄鳝笼。其中五个是买的,还有五个是人送的。每个风雨无阻的下午在黄鳝笼里装些蚯蚓或一些带有腥味的东西。在天黑或要黑的时候融入无垠的稻田,在稻田的四周走走,选择好位置,然后将黄鳝笼前半头埋入水中,加点泥在上面压住,后边露出水面(透气,防止黄鳝在里面被蒙死)。接着在田埂上做个标记,不然,第二天清早,来收黄鳝笼时常会忘记准确地点。 刚开始时,我都是在天黑后才出发,而那时稻田边的蚊子已经疯了,瞎闹胡咬。又不好寻觅最佳位置。当时主要是太早怕暴露目标会被人偷(有人为了扩充自己捉黄鳝工具而在漆黑的夜晚去搜寻并占为己有)。很辛苦。后来也就在傍晚很早地就把活儿给结束,但不放心,在天黑后带着手电筒去察看一番。因为我的成绩耀人,家里的一个水缸那么多游动的黄鳝让别的伙伴羡慕不已,很快村子里捉黄鳝的队伍又增加了不少小孩。我们一起去田野察看,也就一帮小孩乱喊乱叫的。很好玩。我们大都穿着靴子,拿个小棍子,有人打着手电筒在前面开路。乱唱些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忽然又唱到《卖报歌》。那时郑智化的歌正如火如荼流行着,我们也能乱唱几句。青蛙听到我们的歌声呱呱得更欢,高兴得不得了。 月亮升起来,田野里我们的队伍已消失。赶紧睡觉明天还要早起。 村庄的最东面或最西边是最凉快的,晚风怡人不断吹拂。很多老人集中在那里抽烟唠家常。有能讲故事的老人是小孩子们最尊敬的。老头往那一坐,周围很快聚来一圈仰着脸等待的渴望。有时候讲“大书”----就如收音机上的长篇评书。讲杨家将,讲罗成,讲呼延庆,讲程咬金……。我是真的羡慕能讲的老头,也不知他究竟怎么知道这么多好听的故事。甚至他们根本就没有念过书。当过兵打过仗的也有大讲战场事件。也有讲鬼故事的,听得我们一帮小孩瑟瑟发抖,老人们却哈哈大笑。我那时候非常崇拜那些老头,那么多故事有许多让我一生难忘。需要肯定的是,能讲故事的老头所流露的很多故事细节,在我今天看来,多是怎样做人。那些老人们也真是用心良苦。如今回忆起来很是感动。然而离开家以来,偶然回家去,村庄里的老人逐渐停止了他们的足迹。今年过年在家,一打听,能讲故事的老人大都不在了。很是怅然。
那个年轮乡下的电视机是有钱人家的骄傲。《渴望》刚播放时我记忆很深。那么多人聚在院子里拥挤着盯着14英寸黑白电视机,在动情。我挤不进去,只知道大人们都在看什么“渴望”-----这个词语从此开始热烈的伴随着我。 2 我所在的苏北农村冬夜静极,冷瑟的静,只有犬吠来点缀些动静。冷是最能衬托暖的,冬季的屋内拥着小火炉捧本书就着火苗读,那是惬意所不能形容的。外面若还有雨声淅沥,而寒气却进不了房子,那种幸福的冲动:真暖和。 冬夜的月与夏不同,失去了夏季那月的惺忪,反之是精神抖擞。乡下的树很多,当然几乎清一色的空丫。月光扑下来,村庄的内幕仍然无法敞开。嘘叹,夜行人吐出一口口热气。
昼短夜长,冬夜难熬。此乃小偷活动频率最高的时节,偷鸡摸狗之事异常丰富。这类事件我未曾参与也就不好叙述。冬夜,麻雀在竹林以及密树群中歇息。也是抓麻雀的好时机。小时候就听有说是动物体积越小越好吃(真正意思该是动物体积越小营养越高)。我想那麻雀肉肯定比野鸡肉还要香。我吃过野鸡肉,香得要命。但我至终没有吃麻雀肉,只有一个原因,我觉得小麻雀可怜。不过我还是参加过冬夜捉麻雀的行动,那是在我感到麻雀可怜之前。 矿灯的光亮极其刺眼。用矿灯猛然照向竹梢树梢。麻雀们应该正在睡觉,忽然被惊醒,面对强烈的灯光而不知所措。 我们的队伍带有家伙(也就是气枪),闭着眼睛往上打吧,麻雀轰轰烈烈往下掉。待麻雀队伍的老大发现不对劲,使暗号让麻雀们逃跑时,地上死伤的已经不计其数。也有用网兜把麻雀活生生给囊入其中的 ,方法笨拙但屡试不爽若干笨蛋麻雀尽入中来,我都有点郁闷。麻雀在挣扎,我们陶醉在收获的喜悦之中。快乐的大叫,麻雀对声音是敏感的,于是我们队伍的老大要我们小心点,别出声。-----但是就像麻雀的队伍老大逃跑号令发送已迟。麻雀一听到大叫开始狂飞乱钻。
我是故意大叫的。我看那些麻雀被打的死死伤伤,顿时升起火热的怜悯,甚至我的心痛沸腾的几欲爆炸。我们队伍的老大见我很嚣张好像是故意给麻雀通风报信的,让我滚。我偏不理他,就是不滚,还更加涌起拯救麻雀的冲动。但最终我还是被大家给开除了。并训斥我不懂事,至于麻雀嘛我分成的资格被大家一致同意予以剥夺。我发誓不吃麻雀肉,尽管后来几番喊我去吃。
我担忧起无数的麻雀们,它们漫长的冬季究竟该怎么过。这个担忧我保持至今。(那次我应该是小学二年级时)。尽管如今肯定少有闲人去捉麻雀了。
捉麻雀的时候,通常都很冷。在寒冷的冬天,过年时,有放烟花的习惯。但小时候,我家买不起。记忆中,我上了初中逢过年可能开始玩烟花。我不是太喜爱。冬夜萧冷,烟花横空确实很美。可惜很多年来我一直在忽略这个微妙的景致。我不知道为什么。
有必要提提那时的乡村电影,在我这个年龄段以及之前的人肯定对此满腔记忆。那可是热闹的,晚饭都吃得心不在焉,大人反复强调不把饭吃完不准走,才安下心来将饭吃完。忽然喇叭声传来了,啊,放了!赶紧搬上凳子狂奔过去,大人们也赶紧收拾碗筷锁好们陆续赶过来。精神食粮的征服度想起来还真有些可怕。电影放完了,夜已深,人群开始分散。散开的笑语或沉思多跟电影的故事有关。慢慢的散开,越散越远,直到散得乡村电影一去不回……
3
关于夜晚。春天与秋天我还没有提。比起特征可能与冬夏两季的明显程度相异。
不论怎么来回忆或看待夜晚,尤其是乡村的夜晚,月亮与星星是最值得笔墨付之的载体,是有着浓缩的村庄灵魂的化身。明月入睡,月光是皎洁的液体。静静的平铺渗透下来,村庄的安谧仿佛藏匿着惊叫。 春寒料峭刚过,暖和了,我们这帮小孩又开始大大咧咧的乱跑。村子里严冬的死寂迅速复苏。春天的泥土与百草在晚间激动的散发出朴实的香气。我和小伙伴们玩不腻的是捉迷藏。月光与春天清新气息闹得我们心跳不已,藏得再隐蔽都能被对方捉到。能藏身之处无外乎草垛的间隙。还有个好去处就是爬树上去。我的爬树水平大家不敢恭维,所以小伙伴们坚决不相信我会藏到树上。然而我被逼急了没办法硬是脱了鞋子,爬上了一棵很大的槐树。这树不粗不细正适合直攀而上,但我还是费了老鼻子劲。上了树,空余气喘。手皮生疼。我的小伙伴有的爬树那速度与姿态----让人轻易的就会想到猴子。我很羡慕那份矫捷。 上了树,我又感到很遗憾,他们没有看到我是靠自己的力量爬上了树。可能不相信以为我搞了个梯子上来的,后来梯子肯定被我的同伙撤走了。我的这个想法确实狭隘,但必须要提前这样想,不然被他们给说出来,会更惭愧。 我在树上闻着“夜来香”-----槐花在晚上的香似乎不同于白天。小心翼翼不让槐树的刺扎着自己。树上的感觉不错,我可以瞥见下面寻找者的身影乱奔乱叫没有效果。一直延续了好长时间,我都等不住了。但还没有把我给找着。 果然不出所料,我主动发出呼声后。树下聚集来了全部的队伍。我哈哈大笑。而对手们话锋一转,一致不承认我是亲自爬树上去的。我怎么说都不能得到肯定。最后我说算了罢,不争了,是你们没有机会看到我爬树而已。我决定今晚不和他们玩了。回家去。我朝树下一看,真险,完了,我不敢也似乎不知道该怎么下去了。真是尴尬。后来果真是梯子把我给救了下来----我疑惑至今,那些家伙怎么很快给我整来个梯子,以至于我的爬树成绩全面彻底的等于零。 我说不玩了。幸亏我妈在喊我回家吃饭。这个声音是夜晚的村庄最有色彩的音律。我的小伙伴们也就在逐渐的“XX子,来家吃饭啦”的呼唤中分别回家去。迅速的安静顿时又与月亮的和谐达成一致。
捉迷藏的游戏还有一个高峰,是在中秋节的那段时间。这段时间还荡秋千,枣子熟了,柿子也熟了。夜晚的月亮格外的圆。成熟的谷香飘逸。蠢蠢欲动的春天之夜忽然一夜间远去,代之给人一种想蓦然回首的豪迈。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