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浮现

2021-12-23叙事散文洪放

浮 现
洪放1
一些若有若无的光亮从龙眠河茫白的水汽上,慢慢地升腾起来。那是些很少却很久远的光亮,有的就生长在水草的根须上,有的就悬挂在旁边石头的棱角上,还有的,就漂流在水里,同蓝藻同最后的一些鱼群一起,慢慢地升腾起来。我站在远处,确切点……
浮 现 洪放
1
一些若有若无的光亮从龙眠河茫白的水汽上,慢慢地升腾起来。那是些很少却很久远的光亮,有的就生长在水草的根须上,有的就悬挂在旁边石头的棱角上,还有的,就漂流在水里,同蓝藻同最后的一些鱼群一起,慢慢地升腾起来。我站在远处,确切点说,是站在才建立了二十年的龙眠桥上。这座桥与我所要述说的这一段河流以及这河流旁边的老街,并不是很远。使劲地往远处估摸,也不过两百米远。这是最适合于看这氤氲水汽的地方。我站着,很多的人从我身边经过。他们以为我在看水,看桥下日渐混浊的水;或者是在看水上那仅有的一只野鸭。它的另一个伙伴,从我刚才看时就消失了。前天,我曾听见它们一前一后地在河水里叫唤。那是一种很纯粹的乡野之音,使我约略听出了它们的来路,并且在心里为它们展开了悲悯。
现在,仅剩的一只野鸭,毫无目的地在冬日的河水中往前漂动着。我看不出它的动作,水也不在流动。它被上升的水汽推动着,成为了水汽的一部份。
而在水汽不断地升腾之中。,一些事物已经从水汽中,慢慢地显出影子与轮廓。那是一些古老而宁静的房子,和房子两边不断推开来的窗子。雕花的窗栏,在水汽中一一地晃动着,形成一个接着一个的不同形状却内容相同的圆圈。在圆圈的底部,便是一些精致得让人伤感的颜面。那是一种桃红的底色,被水慢慢地润开。一点一点的,往外不经意地一探,河面上立即照出了如花的样子。
静静的,旋即被远来的浆橹声打碎了。 2
如果沿着这桥继续往上,除了流水。再远处便是清翠灵气的龙眠山。水是从山里出来的,那些不同地形和不同传说造就的地名,就足以让人想起一些很久以前的故事。像石马潭,像百丈崖。像双溪,这是我尤为喜欢的名字。双溪,一定是与古船及岸上的行走有关。但是,现在,我不能一味地想像双溪,我是站在龙眠桥上,我看着另一座桥下的不断上升的水汽。我的所有的心思,也都在那些不断上升的水汽中,慢慢地弥漫了。
上面的桥叫紫来桥。
紫气东来,这是个很好理解的书面词语。美好而充满象征意味。然而,事实上,在早些年,更早些年,它有着其它的不同的名字。叫过“桐溪”,也叫过“良弼”。它最初建于元,一个被外族人统治的时代。其实,在离京城如此遥远的桐城,外族之疼,怕也渐渐消弭了。老百姓每天从便宜门进城,或者从紫来桥上挑一担柴草,拉一驾马车。进城出城,日子仿佛桥下的流水,千百年来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是个人烟喧哗的地方,从东边,长蛇似的东大街,一直往这桥头奔来。沿途都是五七六八的吆喝声,或者冷不丁从巷子的深处,慢慢踱出一个清瘦得不成人样的老者。甚至贩夫走卒,甚至引车卖浆,反正都往这桥头奔来。然而到了桥头,却嘎地止了。
从紫来桥往下,是我现在所看见的一段河面。往西,是一条直尺形的老街。这街的名字也就叫紫来街。这便是我现在要反复想像和反复述说的地方。街子并不长,一条出口在南,一条出口在西。从南到西,怕也只有三五百米。过了紫来桥,先是古旧的老码头。五十年前,这龙眠河的水浩浩荡荡,行船载舟。后来,下游的枞阳闸切断了长江之水。龙眠河从此成了无舟之河。既无舟,河流的意义失去了大半。而比它更早些,紫来街随着一个时代的来临,一夜之间沉入了逝者如斯的龙眠河水。
紫来街是花街。
烟花的气息,在我现在站在远处想像时,依然从水汽中逃逸出来,在那已然消失了的街址上盘旋。 3
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从乡下进到城里。我最初眼中的城里,是南大街。与紫来街相距甚远。我曾经牵着母亲的衣角,到南大街的崔家坟市场卖过毛豆。但对于东大街,特别是紫来街,我是没有任何的印象与记忆。直到有一天,我到了这个小城的郊区工作。每当要到城里,必得经过一大片菜地和菜地边的人家,然后转过付家那高大的长满长春藤的老宅子,再走一段低矮的街面,就到了紫来桥。那虽然不是我进城的唯一通道,但是是最便捷的一条通道。
紫来桥上的深深的车辙,那时就已经和现在一样地深了。黄昏时,我一个人沿街走着走着,就上了紫来桥。桥上一定有很多的人了。有的倚着桥栏杆,有的端一把竹凳子,慢悠悠地坐下来。这都是些在时光中老去的人。慢慢地老去的,看着紫来桥下的流水,宁静地看着,无限遥远地说着一些我或许听懂或者根本不知道所云的故事。这里面最多的就是紫来街的故事。那街近在咫尺,却不能再言语。它的故事,只好借着这些古旧的人物的述说,而慢慢地呈现和浮现出来。
烟花之气,从黄昏的桥面上开始升腾。
所有的木格子窗子都打开了。不,我以为是推开。推开窗子,是一种极致了的心情。落日的金黄,还在河面上徘徊。窗子推开的一瞬,那金黄扑面而来,立即将长年关在阁楼上的颜面,照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这一刻是宁静的。河水还在向下流动,而夜晚所要来不断系缆的客船,也还在途中。这一刻就是宁静的了。难得的宁静,仿佛一根闪着光泽的玉的簪子,缓缓地抚着青丝。
极目向远处,东面的城外,高大的望城岗,在黄昏的苍茫中,渐渐地沉下去了。
古琴放在案上,弦子已经调好。旁边的花瓶里,插着三两朵前日客人带来的花朵。那是一种山间的花朵。听说是客人从山里随手摘来的。山里隐居着一些名士,客人也必是访那些名士之后才来的。访名士是风雅,来紫来街喝花酒也是风雅。只是这些花朵,离了山久了,花瓣开始没了神气。来时的那缕缕清新,也慢慢地散尽了。 4
终于,一切静下来了。
这是黄昏来临之后夜晚真正开始之前的静。就像流水,流着流着,突然在一脉水草上停下了。它低头看见水草的根部,那里有一只正在不断往高处浮动的小鱼。而远处,其实并不远。但是,隔着好几条街道,文庙檐上的风铎,在响到第三下的时候,风已经停了。风就如同这紫来街一样,突然地静了。
一切都是静的。
挑出来的大红的灯笼,被小心翼翼地挂到门楣上。门楣之上,便是二层的木栏。再上面,便是雕花的窗子。金黄收胧,暮霭上来。沿着灯笼,慢慢地往窗子上行走。里面的人便开始听到夜晚的气息了。一种淡淡的却弥漫在心头里的气息。这是这些美好颜面的黄昏,对于她们,生活如同水中那只正在浮动的鱼,不久就要在一片哗然而令人依赖的声音中开场了。
紫来街这时,回到了七百年来任何一个同样的黄昏。它上面的车辙,更深地往桥面上印下去。而在桥头往上一望,黑黑的山峦,仿佛古人的泼墨,浓得一点声息都没有。如果这一会儿,我往那桥头一站,也许就成了一枚芥子。紫来街阅读过无数的芥子,而真正能留下来的,就像街头那灯笼上的惨红的光亮一般,早已被燃成了冷冷的注视。
而事实是,我来紫来街时,已经是几百年后。不,其实也才几十年之后。
沧海桑田,有时几千年也没有太大的变故,有时一瞬就改变了一切。
我就是在这一瞬之间来到的。一切静下来后,我慢慢地走过紫来桥,那些灯笼哗的一下亮了出来。然后我听见静之中的隐约的声音——
一个个影子,从流水上掠过。
我疑心那是些水中的草,或者案头的花…… 5
多少年后,我在一个黄昏站在紫来街的桥与街的接壤处。桥尽了,街才开始。时间久了,我的到来却是新的。
通过两边二层的木楼。不,确切些说是三层的。最上面一层是假的,只是小小的阁楼。但是,却是我最能想像得出浪漫与美好的地方。我闻到了我喜欢的气息。
流水依然从桥下一点点流过,这种气息,从房子的每一个角落往外轻轻地渗透。
那是一柱香的气息。
黄昏静了之后,香在楼上点了起来。琴已经放好了。上好的龙眠茶,正在靠近窗子的几案上舒展着身子。这是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光。也是最让人回忆和沉入往事的时光。所有的景象都浮现出来。连同茫白雾气里的远道而来的浆橹声,还有正在江湖上奔走不息的马蹄声。这些声音,都指向一个地方——桐城。江淮之间一个小小的县城,文章和士子不断的地方,山水和烟花不绝的所在。
走向紫来桥,迎面而来的是茶楼。上边的对联应该是:紫来桥下水,龙眠山上茶。那茶字,墨已经很浓润了。恰到好处的四下里发散,宛如茶的经年的幽香。
一座久负文名的小城,白天的书声朗朗现在都过去了。真正开始登场的,就要登场了。而这繁华之中的主角,此刻却静静的坐着。她们或许从湖湘来,或许从江宁来,还或许从蜀中来。甚至从长安来,从京城来。不管来自哪里,此刻,都是静静的。一些不属于自己的夜晚正要展开。
我听见一枚花从手上落下来了。
此刻,一切成了清供——紫来街成了大地的清供,这些颜面成了紫来街的清供。 6
水在夜里的流动,远远快于白天。只是我们不能感觉。我们眼中和心中的水,永远停在白天,最多是黄昏的天色里。那些流动,是携带着世俗的气息,成为不断上升的水汽,而更加迷茫的。
而此刻,让我们进入到紫来街的夜晚。
远来的船在桥下的码头上系缆后,青衫和纸扇一并上来了。走过桥头,一整条街都是静的,没有人声。如果你抬头,你或许能看见在二楼的窗口,闪过匆匆的人影。熟悉的脚步,头也不回地便跨进了门栏。才来的,或者是第一次的,还在犹豫着——间或故作般地停停听听水声。或者踱到紫来桥上。但是,那灯笼已经打开了眼睛,心从桥上一点点地滑落到灯笼的光里了。
于是下去。
于是进到紫来街氤氲的气息里。
茶香和琴声一道,缓慢而沉静地穿过窗子,直接到达街外的无边的夜空。如果有星,那些星光便印在了流水里。今夜的话题,,或许就从水中的星光说起……
一条烟花的街,所有的声音,你就是不听你也能想见。仿佛伸手去摘一朵梦中的花,那些叶子和那些花骨朵,早已是熟在心里了。
紫来街成全了士子们读书后的想往,成全了商贾们长途奔波后的温暖,更成全了那些飞短流长,和那些时光里终究要老去的爱与来来往往的风流。
窗了开着,檀香的气息,掩盖了脂粉的气息。
河水流着,温软的话语笼罩了流水的响动。
这是仅有的一条街,在江淮之间,这个叫桐城的小县城里。一切都自然得比流水还自然。而紫来街靠北边的那条直街,此刻却沉入了另外一种景象——这是最市民化的一条街道。紫来桥成了烟花与炊烟的界限,也成了过客与平民的渊薮。
同样是生活,不同是方式。而所有的痕迹,都已被流水带走了。 7
二十多年前,我从郊外的小四合院到城里,必得经过紫来街。那时,紫来街还是一条完整的街。烟花的气息已然消失了。但是,倘若你仔细看——
那些窗子依然开着。黄昏,走在街道上,不经意地一抬头,正好碰到一双幽怨的目光。很多年了,我一想起那目光,就好像听见目光中所含的话语。那目光,从窗子上一直望下去,望过了紫来桥,和桥上每一个行人。然后望过了东大街,望过七里外的望城岗。一个很小的女孩子,正在目光的深处行走着。而这一刻,她老了。颜面里的光辉,被锁在那只红漆的木箱里。一封信,一枚最后的来自山上的花,一个人最后的气息,一张不可能再行走的船票,甚至一片被咀嚼过的茶叶,一根被吸吮过的烟蒂,一页被反复看过的油印的报纸……
颜面里的光辉,只有在翻动木箱时,才有一小刻的温暖。那时,她会看到龙眠河上正涨起春水,早些年远去的船只,慢慢地回来了。
紫来桥冷静而无奈地看着这一切。看着永远留在了紫来街上的颜面——当年,在时代迅速变革的一瞬,这些颜面选择了留下。其实,留下或许是留下了一种美好,也或许是留下了更多的疼痛,更多的苍茫,更多的叹息。
烟花之中一定也升腾过美好的。
就像流水之中,一定也流淌过承诺的。
这些留下的颜面,多年后当我到来时,她们已经成了紫来街最老的居民。颜面里的美好,只是隐约的了。她们有的已经开始最朴素的生活。而有的,其实是更多的,还在一个人的回忆和寂寞中,静静地写着我不经意一瞥中的影象。
而最初,我是忽略和无视这些的。烟花离我们已经遥远。紫来街只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街了。我在上面行走。它把我从紫来桥的东头送到西头。而有一天,我听见在二楼之上,隔街两个女人的对骂。都是外地的口音,骂的内容很简单,大意是当初没人出你的彩,老了还能风流?
我听着。而从桥上下来的老者,已经在慢慢地摇着他白发的头了。 8
最后,这一切都消失了。
我站在新的龙眠桥上,对望中的紫来桥依然静静的。龙眠河经过了整治,原来河道的样子,存着在心里,却已然模糊。新植的杨树,在冬天的水汽升腾中,变得有些阴郁。紫来街随着城市的改造,变成了一堆尘土。
近六十年前,烟花消失。
五十年前,船只离开。
五年前,紫来街成了空洞的名字。
那些从紫来街上拆下来的旧房子旧材料,以及破旧的家具,还都匆忙地推在街后的空地上,形成了一座不小的土山。有几次,我站在龙眠桥上,曾想到那土山上走走。也许我能寻着些什么,也许我还能闻见尘土里的隐约的气息。哪怕是一柱香的气息,是一朵花的气息,是一小枚胭脂的气息……
但是,我终于没有过去。
龙眠河水每天从龙眠山里流下来,不会有同样的水。但是,也许有同样的水中的影子。前两天突然消失了那只野鸭,它的影子其实已经流走了。然而,现在我看到,留下的这只鸭子,还在寻找。影子走了,一定还有些东西附在根里,随着根中的水汽,在慢慢地升腾,在慢慢地还原,和慢慢地氤氤。
不止一次,我曾想在已被拆了的紫来街上再走一回,有人说,烟花里也许有最美的爱情。就像流水里,也许藏着最内心的琴声……
终究,直到现在,我依然站在龙眠桥上,不远不近地看着紫来桥和消失了的紫来街。静静的,静静的。
我不能对别人说——我只是这紫来街上曾经的行走者和最后的回忆者。
2007-1-24 桐城
洪放,男,1968年生,安徽桐城人。曾在《散文》《青年文学》等发表散文、小说若干。多次获奖和入选诗文集。安徽作协会员,桐城市作协主席。 安徽省桐城市文明办:洪放,231400,
邮箱:ahtchf127@163.com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