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转贴] 我国散文研究取得大面积丰收

2021-12-23叙事散文蓉城之云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散文创作热潮,持续至今依然保持着繁荣的势头。可喜的是,一直比较滞后的散文理论研究状况,现在也有了极大的改变,出现了成果迭出的喜人局面。文学史的写作打下厚实的研究基础迄今为止,当代散文史著作已经出版了7部,同样冠名为……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散文创作热潮,持续至今依然保持着繁荣的势头。可喜的是,一直比较滞后的散文理论研究状况,现在也有了极大的改变,出现了成果迭出的喜人局面。
  文学史的写作打下厚实的研究基础
  迄今为止,当代散文史著作已经出版了7部,同样冠名为《中国当代散文史》的有5部,作者分别是张振金、徐治平、邓星雨、卢启元、王尧;还有沈义贞的《中国当代散文艺术演变史》,佘树森和程旭光合著的《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这7部史书都是由大学教授撰写完成的,有的侧重作家作品的解读,有的侧重散文思潮的论述,有的侧重分析社会文化与散文创作的关系演变,互为照映,各有所长,基本勾勒出当代散文创作的全貌,为当代散文研究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作家作品研究和散文理论研究细化发展
  追踪着十余年来散文创作的进程,散文研究界顺应其发展,几乎是同步地开展了作家作品和散文理论的研究。像巴金、汪曾祺、余秋雨、贾平凹等散文大家都有评论专著,有的还出版了创作年谱等细密资料。
  散文的理论专著也从无到有,越出越多,从散文的本文研究到理论建构,从分类论说到发展趋向的研究,从艺术赏析到整体美学构成,从本体论到发展论等等,涉及的范围越来越深广。比较好的著作和文章有:曾绍义《散文论坛》和《走向崇高——中国当代散文发展论》、吴周文《散文艺术美》、傅德岷《散文艺术论》、李晓虹《中国当代散文审美建构》、王兆胜《真诚与自由——20世纪中国散文精神》、曾焕鹏《中国当代散文论》、周海波《近20年散文发展的文体特征及其文化精神》等。这些作品对促进当代散文创作,及时地起到了总结梳理和推动作用。
  古典散文、现代散文和台港澳散文研究都有硕果
  有一说认为我国古典散文的研究成就最大,基于这个领域的传统深、底子厚、队伍雄壮,以郭豫衡三卷本《中国散文史》为标志。近年来的成果是对史、论以及对庄子、《史记》、唐宋八大家等个体生命的研究,都开展得热火朝天。
  现代散文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史书有林非的《中国现代散文史稿》、范培松的《中国现代散文史》和《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理论批评史》、傅德岷的《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汪文鼎等编纂的《中国现代散文史》等。理论研究著作有吴欢章的《中国现代散文欣赏》、陈剑晖的《现代散文文体论》、王尧的《乡关何处——中国20世纪散文与现代文化》、丁晓原的《“五四”散文的现代性阐释》、黄科安的《现代散文的建构与阐释》和《中国现代随笔论》等。
  台港澳散文研究在两岸四地都有花开,且研究风格各有不同。内地学者侧重宏观把握,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角度切入,有喻大翔的《两岸四地散文纵横论》;台港学者注重微观研究,一般从艺术的角度着眼,影响大的有台湾女学者郑明俐的《现代散文纵横论》、《现代散文类型论》、《现代散文构成论》、《现代散文现象论》。另一位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女学者卢玮銮,边写散文边研究,出版了《中国现代散文编目》等书。
  涌现出了一批投身散文研究事业的青年学者
  这其实是最值得庆幸的事。众所周知,散文研究一直是我国文学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长期地位不高,不受重视。近年来从我国大量培养的硕士、博士当中,涌现出一大批甘愿把心交给这项事业的学者,他们文化素质高,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又有着新的学科知识和充沛的激情,为散文研究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西北学者张新科有一段精辟论述:“关于散文研究,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开阔视野,注意将中国散文放在整个中国和世界的大文化背景上研究,以探讨中国散文的发展特征;二是注意散文与其他文体之间的关系,不要孤立地就散文而散文;三是注意散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散文与政治学、散文与哲学、散文与地理学等),不要就文学而文学;四是注意研究散文发展的规律性问题,使零散的研究逐步走向整体性、综合性的研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