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穿越千年的马铃
2021-12-23叙事散文左中美
走进祥云茶马古驿道,那种古朴的气息就扑面而来了。窄窄的石铺古道,两旁风格古旧的民居,甚至从门里走出来的戴黑色头帕的老妇,还有笑闹着远去的顽童。脚下的古道,正中一溜青石板铺就的走马道,两旁铺着小圆石,被马队千万遍地踩踏过的石板和石子,泛出清幽……
走进祥云茶马古驿道,那种古朴的气息就扑面而来了。窄窄的石铺古道,两旁风格古旧的民居,甚至从门里走出来的戴黑色头帕的老妇,还有笑闹着远去的顽童。脚下的古道,正中一溜青石板铺就的走马道,两旁铺着小圆石,被马队千万遍地踩踏过的石板和石子,泛出清幽的光泽。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明清尤盛。从最初的“汉茶”易“蕃马”始,至后来成为中原与边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传播的纽带,是丝绸之路之外中国与异域沟通的又一重要途径。祥云茶马古道遗址,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境内,从县城出发约有二十公里的路程。现存古道遗址约为一公里,古道风貌保留较为完整,是茶马古道上现存较完整的遗迹之一。古道内有一处马店遗址,为一处门面古旧的院落,门楣上悬着一块木牌,上书“马店”。进了大门,是一个过厅,过厅右边墙面上是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绘制了茶马古道上的两条主干道,一条从广西进入云南,经红河、昆明再到楚雄、大理;另一条则从四川西昌出发,进云南后经丽江、大理到保山、腾冲。茶马古道出云南后,向西南进入缅甸、印度等国家,向西北则经迪庆进西藏,至昌都、拉萨等地。粗线画就的路线图,简单的地理位置标记,一如这面古旧的墙,无声地透出一种历史的厚重。过厅的左边墙面上挂了一些像征性的古物,最醒目的是两只草鞋,鞋尖朝下静静挂在墙上,似乎还留着赶马人踏过长路后的风尘。
在进入主院前的过厅里,布置了一处马队在野外露营的场景:三棵铁杆支起的三角架,用铁丝拴着挂在三角架上的铜锅,铜锅下面燃烧过的火堆,左右两排马驮子装着以茶叶为主的在这茶马古道上来往的物资,在整齐排列的马驮子下面,躺着一袭蓑衣。据说,赶马人在野外宿营,总是睡在并排的马驮下,一来可以借马驮遮挡风雨,二来方便看守货物。那些在野外宿营的夜晚,火堆总要通宵不灭,除了煮食物和取暧,还为了防范野物袭击。看着模拟的马帮在野外露营的场景,特别是那一袭席地的蓑衣,我的耳中仿佛听到了远远吹来的山林里的夜风,间着还未息灭的虫鸣。赶马人躺在马驮下,看见了满天的星光,那些星光那样遥远,就像走不尽的马道;那些星光又那样近切,就像一直藏在心里的姑娘含笑的眼眸。伴着火堆里木柴炸裂的噼啪声,辛劳了一天的赶马人进入了梦乡。
古老的茶马古道横贯藏、川、滇高原横断山脉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蜿蜒数千公里,穿越了数不尽的险峻大峡谷和雪峰冰川。常年奔走在茶马古道上的行商、锅头和马夫们,穿越丛山峻岭,跨过江河峡谷,在荒凉与孤寂中长途跋涉。在茶马古道上行走的赶马人,常常要一年半载才能回得了一次家,他们生命中绝大部分的时间,就在无尽的马道上度过。也许,会曾有过那样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赶马人躺在蓑衣上,看着头顶的星星睡去了。梦里,心上姑娘的双眸含笑望着他,赛过那满天的星光。
茶马古道,这条内地与藏区交往的古老驿道,作为一种载体,它承载着特殊的物质与文化的丰富内涵,筑就了一条文化和文明的传播通道。几千年来,马帮们沿着这条坎坷崎岖的古道,源源不断地为内地与藏区交易着茶、糖、盐、布匹、日用品、马匹、牛羊和皮毛,使内地与藏区相交相通。同时,古道也是一条民族迁徙的大走廊,在川、滇、藏三省区的茶马古道上,汇聚了二十余个民族,各民族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实现了互通共融。
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南沿海交通受阻,西南山地的茶马古道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除了美军飞虎队的空中支援,大后方的民用物资及部分军用物资的运输,主要通过茶马古道的陆路完成。这条茶马古道演化的国际大通道,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马店正院的左右两侧房檐下,静静挂着两排马鞍,落在上面的尘埃,像是古道千年的历史终于落定的尘埃。历史走到今天,那条迤逦数千公里,穿越整个横断山脉的天堑古道的完整形象早已不复存在。在历史的进程中,古老的茶马古道终于走完了自己的使命。
在马鞍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副铜制的特大脖铃,上面系着红绸带,那是用来挂在头骡的颈上,以引领长长的马队前行的。试着用手轻轻摇一摇,悠远的铃音让人禁不住想象那走在数千里驿道上的长长马队,年复一年,马帮的铃声响彻了数千年的漫长岁月。(总字数1728字)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