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热泪化作倾盆雨

2021-12-23叙事散文黑龙江小龙女
2006年11月21日6时40分,黑龙江省双城市周家镇接送学生的通勤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8名小学生惨死,7名重伤的严重后果。下午,苍天含悲,外面飘起雪花,凛冽的风吹着,气温比上午明显下降。我得到这条消息时,正与多年不见的同学叙旧。同学的……
  2006年11月21日6时40分,黑龙江省双城市周家镇接送学生的通勤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8名小学生惨死,7名重伤的严重后果。   下午,苍天含悲,外面飘起雪花,凛冽的风吹着,气温比上午明显下降。我得到这条消息时,正与多年不见的同学叙旧。同学的朋友是当地主管教育的领导,面对我们吃惊的表情,简单介绍下车祸情况,利落“干了”杯中酒,起身去参加紧急会议。听他带上门,我的思路随之偏离了同学之谊。   生活中天灾人祸并不鲜见,以往听见媒体通报,总是随口叹息一两句,依然我行我素不停手中事情。但是周家镇车祸,像一把锋利的刀子,把这个原本温馨的冬日下午割裂了。周家镇离我的居住地不足20公里,悲剧几乎触手可及。由此联想到当地接送学生通勤车的情况,我惶恐中竟然夹杂些许庆幸。   上小学的女儿两年前就与我说起班里通勤同学的情况。一个定员三人的“老爷车”——用摩托车改成的三轮,竟然拉了13名同学,孩子们沙丁鱼般挤在狭小车厢里,驾驶员每天早晚像运货物般跑在乡间土路阅读着春秋岁月,尤其冬天路滑,老爷车颠簸在满是雪的车辙沟里,车尾在亮如镜子的路面上趔趄的甩来甩去,孩子们的头不时撞到车棚,参差不停的惊叫类似自习课的喧闹……参与运送学生的破旧中巴,往返村庄与学校之间,因为挤的学生太多,最后车门已经打不开了,要上车的同学,竟然得从车窗爬进去……胆战心惊的担忧在日复一日的相安无事中,被忽视、淡漠了。   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拉动了消费,更加剧了城乡差别,经济收入与消费落差的错位,农村只能消化城市的劣质品、略微有使用价值的废品,廉价伴着隐患涌入,安全仿佛赌博筹码,事故、灾祸的频率则被形象比喻为彩票中奖,500万人人想中,但几人能有这样的“幸运”?直到周家镇车祸死去的8名孩子,他们用生命、用鲜血、用悲壮的死敲响了警钟。这些9岁——11岁的孩子,当车从桥上翻倒河里,把他们从车窗甩出,磕掉了门牙,挣扎中被冰冷的河水灌死。抢救现场一片混乱,路旁堆着书包,摊开的作业本、文具盒眼神空洞,仿佛都在控诉。家长们悲痛欲绝,同样作为母亲,我感同身受,孩子们的年龄与女儿相仿,花季、蓓蕾,这样的形容词来不及修饰,幼小的生命就已经阴阳两隔。把孩子从小养到大的爱心投入是领导从重从快处理责任人所不能补救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情以何堪?   太阳的直射点邻近南回归线,北方冬天的白昼正一日日缩短,但21日下午却显得格外漫长。我神情恍惚的与同学告别,离女儿放学还有一段时间,便去路旁等她。站在风雪中,也许翘首过于专注,不少出租车在我面前停下来揽客,对于一降再降的车资我视而不见,用快走的碎步表示厌烦:快走,别挡住我的视线。路旁公厕不敢恭维的味道直往鼻孔里钻,怕错过女儿的车,只能偶尔的扭过头,大口呼吸新鲜冷空气。灰暗的天空下,我的脸温暖而热切。   等女儿出现在胡同口,我心里石头落了地,眼眶竟然一热,忙奔过去揽着她的肩。也许平时的母女情不如此热烈直白,女儿诧异的目光,竟然让我有些羞涩。别过头去,脑中闪过失去孩子的绝望母亲,她就是站成一座生动的雕塑,也不能奢望我此时的幸福。擦去不知不觉涌出的热泪,我感谢、感恩每天如是的平凡。   晚上坐在电视旁,中央台、省台、市台关于此事故的最新报道,我都要第一时间关注。对于平日盼着下回分解的电视连续剧已经失去胃口,声嘶力竭的通俗歌星卖力煽情,竟不能触动我一丝一毫。女儿已经睡了,我还睡意全无跟爱人唠叨。失去孩子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即使再生养一个,但这道伤痕却是永远的痛,怎能说放就放,说忘就忘呢?!生命中的灾难成为经历,没做过的事情,留下生命的空白,原来人什么也躲不过。   我忍了许久的眼泪,面对着雪白的空墙壁夺眶而出……泪眼朦胧的开始假设,假如孩子不坐报废车,付出点辛苦,走路或者骑车上学,这样的悲剧不就可以避免吗?或者降低事故概率?虽然我们无法预知将来,起码可以绕开预设的陷阱啊!   虽说事后的空议论于事无补。但20年前,我确实每天往返20里路步行上学,走在为抄近路的人在田里踩出的“毛道儿”上,枯燥的数着垄台儿、垄沟儿给自己鼓劲儿,前方路的一棵树、转角、笔直的林荫道,都被我作为努力奔向的目标。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习惯平常的理所当然,不这样又能怎样呢?有一辆自行车代步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与同村几个同学披星戴月穿过初中三年时光,倒也不觉如何辛苦。   如今多数的通村公路都是水泥路,最不济也是沙石路,若不赶上连雨天,骑自行车倒好惬意。但实际情况是普及了自行车,却没人骑它了。尤其在北方冬季,走在外面,用围巾、帽子护住头脸,呼出的气瞬间变成白雾,迎风面结成瘆人的霜花。现在,不用说孩子不能承受这种“折磨”,就我自己来说,以前工作下乡可以步行,可以骑自行车,现在不也千方百计省下钱坐捎脚车、通勤车吗?   孩子希望相对舒适的去上学,农村学校根本没能力提供通勤车,村里客车屈指可数,不超员的拉送学生,运力根本不够用,雇用外地车辆,费时费钱,没有操作性。车主希望多拉快跑,家长要求费用低廉,这样一拍即合的结果就只有超载了。   事故发生后,当地领导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交通局马上深入学校调查,派出所民警在校门口禁止学生乘坐超员的通勤车。打破平时的生活秩序,暂时没能解决通勤学生的后顾之忧,他们的反映则是本能的木然与抗拒。孩子们怕上学坐不到车,隐瞒通勤车严重超载的事实,提供对车主特别有利的情况。拉送学生的报废车,躲开校门口的监督警察,授意孩子们在村外下车步行去学校……我从悲哀陷入矛盾,悲愤的有些昏乱了。   每天都有事故进展的最新报道。驾驶员已被警方拘留,负有相关责任的交警队长等被行政撤职,每个死亡孩子的父母从民政局、保险公司处领取了总值为20万元的赔付、保险金。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无证黑车的查处力度,超载罚款最高额度达到10万元,严厉的经济制裁令黑车车主痛下决心退出接送学生的运营市场,学生纷纷住校,一些恼人的症结被逐渐理顺。   那些孩子,匆匆奔向天堂的孩子,如果非要深究你们牺牲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也许就在于相关部门领导“亡羊补牢”的及时与坚决吧!天堂里的通勤车一定明亮、宽敞、舒适,我以母亲的名义流泪祈祷,愿仁慈的地母替你们安静收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