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没有硝烟的战斗

2021-12-23叙事散文一阵风909
没有硝烟的战斗——由朱竹及先生作品想到一阵风909文章千古事,若说科学家是在用理性思维认识世界,那么诗人是在用感性思维认识世界并收藏和创造生活的美好。诗歌作为文学精华的最高形式,它在走一个极限,而这种极限给予了它非凡的魅力。其一,诗歌敢于用……
   没有硝烟的战斗
——由朱竹及先生作品想到 一阵风909
  文章千古事,若说科学家是在用理性思维认识世界,那么诗人是在用感性思维认识世界并收藏和创造生活的美好。诗歌作为文学精华的最高形式,它在走一个极限,而这种极限给予了它非凡的魅力。
  其一,诗歌敢于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二,诗歌敢于用最普通的意想示意非凡的哲理(智慧);三,诗歌敢于用错位的思维给予无穷的时空想象;四,诗歌敢于用最精练的语句揭示最本质的东西;五,诗歌敢于追求优美的韵律和雅致的境界;六,诗歌敢于刻画不可言传的状态和或微妙或宏大的变化;七,诗歌敢于用极直白简洁或特委婉含蓄的手法言达热烈或冷酷的感情;八,诗歌敢于把人和万物(包括思想和想象中的万物)融化在一起并赋予丰富多采的生命。
  读朱竹作品后,对以上几点能有更好的体悟。不仅先生诗歌所达到的万物皆美的境界让人仰慕,尤其是先生那种对自然豁达的情怀让人无比鼓励和感念。先生已是古稀之年,生前经历过痛苦的文革“玩笑”,然而无论是在先生的三日系列组诗、秋水系列组诗还是夏日书怀系列诗歌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年轻乐观而勤奋认真的心。没有了解或者拜访过先生的同志,肯定不会料到先生却是个鹤发童颜的老人。
  人如其名,先生是铮铮的竹子,且泛着与众不同的颜色——人矍铄且正直不阿,写诗歌却独树一帜,所以先生是红色的竹子。
  墙壁上挂着友人为他画的朱竹,先生很是满意;本人曾以晚辈的身份为先生写过一首短诗,至今未敢让先生知道,因怕自己的识浅且有失偏颇。诗原是这么写的:
        “不顾光明里黑暗
         还是黑暗里的光明
         静静地站在画中的自然
         也站在自然的画中
         用诗歌勾点竹的外在
         和竹的内在”
  墙壁上还挂有书法,正是先生即将出版的新诗集“太阳雨”三个大字。提及这些事情,其实是想说先生是个喜欢广交朋友的人,且不论辈分和高低。
  先生说“太阳雨”是几十年前,大学同学为他写的。墙壁上另挂有友人写的“太阳河”和“太阳风”。回忆往事,先生淡淡地说大跃进时期校园里满是炼铁的烟筒,哪里还让人读书,文革也是个魔鬼。此前,先生曾表示文革中虽不幸被打倒,但他从来就没有屈服过并为那些可笑的历史表示不可思意——人都糊涂到了那地步!
  对于“竹子”我不想多谈,只想再说说竹子的“颜色”。先生无疑是山水诗人,所谓“乐山者智,乐水者仁”,先生在静静地与大自然进行交流和陶冶性情、激发灵性之时,也不忘把读者领进诗歌的王国去领略山水,是先生以一颗仁慈的心给了我们归真反璞的眼睛。本着认识和理解自然的亲和力而艺术雕刻真纯的自然之美,先生的作品无疑是诗歌中的一朵奇葩。
  先生虽年事已高,却笔耕不辍,尤其可贵的是先生的诗歌始终以大自然为主题,全心全意地给予纯洁圣雅的风景而不搀杂刻意虚伪,其实也在教育我们用感恩的心去贴近自然,在体悟生活的同时不忘乐观。诗人不仅从容自若地为我们再现了自然,且奉献了我们还未看到的自然之美——诗歌不仅给了美的意境,更给予了博大包容的胸怀!
  “童趣”也是先生诗歌的特点,再加上“山水”,先生俨然是在绘画一副副生趣盎然的画面,或热烈或安静,或亲近或遥远。诗人光写“渡口”一题,就写了十三首(其实还远不只十三首,先生说选诗的时还删去了不满意的),足见诗人胸中早已“成竹”。可是诗人并没有止步,诗人的骨子里总是在怀疑和批判自己——经常可以看见先生发表自己的修改稿。对于这么一位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老人,实在让人敬佩不已!
  于如此浮躁的社会,能象先生一样始终如一地在诗的世界里创造干净的画面的人实在不多。是什么让老人浑身有使不完的力量?对艺术的追求吗?还是只是因为老者追求的一种境界?或者说事情本如此?
  然而,我们都猜错了。老人告诉我,他想以自己不断的努力,在新诗这种题材中,更好地表现古诗的那种山水之美!在新环境下,我们照样能把经典(中国的古典美)的东西传承下来,并传承得更好!而不是抛弃经典,盲目地追求新的写法和离奇的意想,其实他们内心是空虚的。对于遗忘先人智慧的做法是令人痛惜的。
  老人最后说,他只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为经典的发展做点贡献。这项事业需要更多的朋友加入进来,团结才会有更大的力量。我们只想澄清一个事实:经典能够承受时间的洗涤,经典可以光辉到永远!
  先生的话如醍醐灌顶,先生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是的,先生正用自己的笔头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事实胜于雄辩,先生的诗歌能够平熄当今新诗写法和题材的挑战并自成一格,那种展示的淋漓尽致的宁静致远之美莫不为众人称赞和学习。夜灯下,田园里还是森林中,先生都在战斗!
  最后以本人之《笔》,献给朱老师:
     
   破笔可生花
   也可泣鬼神
   为匕首
   敢扛起铮铮的脊梁
                  06/11/24于德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