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牛”在山中(上)
2021-12-23叙事散文韩开春
壹“去宏村!”在黄山脚下那个叫做太平的镇子,大家的意见前所未有地一致:不去游那风光据说极其旖旎的翡翠谷,只想亲眼见识一下那条传说中的“牛”。情人谷又怎么样?李慕白、玉娇龙竹梢打斗又怎么样?谁还没见过漫山遍野的毛竹?何况,宏村也有李慕白,也有……
壹
“去宏村!”
在黄山脚下那个叫做太平的镇子,大家的意见前所未有地一致:不去游那风光据说极其旖旎的翡翠谷,只想亲眼见识一下那条传说中的“牛”。情人谷又怎么样?李慕白、玉娇龙竹梢打斗又怎么样?谁还没见过漫山遍野的毛竹?何况,宏村也有李慕白,也有玉娇龙,还有俞秀莲。
贰 到底是皖南的风光,虽然时令已近深秋,山上却无半点颓败迹象,顺着黄山的褶皱一路前行,满目苍翠中夹杂斑驳的红叶,也是十分地养眼。 前夜一场小雨,使得一种菌类蓬勃地生长起来,一个因为晕车下车来呼吸新鲜空气的女孩首先发现了它们,一下车便大呼小叫,继而小鸟一般扑向路边,蹲下身子,捡拾起来。原来路边枯黄的草叶上缀满了大片大朵的地衣——这种黑色的地皮菜并不是稀罕之物,我所在县的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就有,度假村里的酒店把它作为一种有特色的山野菜做给游客品尝,游客要是觉得好吃,游览的过程中还可以从山间小道旁摆地摊卖山货的山民手中买上一小袋干货带回家去,用水发了,做成小菜,还能咀嚼出山野的味道。 像是回应她的惊呼,同行的几位女士也很快下车,不同的是,她们的手里多了一个红色方便袋。十分钟以后,当她们再次回到车上的时候,手中红色方便袋里已是满载战利品。一路唧唧喳喳,再无半点晕车迹象。我第一次发现这黑色的地衣不单单能成为饭桌上的佳肴,饱口腹之欲,也可以起晕车宁功效,解舟车之苦。快乐原是无处不在,它才是解除一切不适的不贰良方。
叁 于是,隔着荷塘,我见到了那座让我魂牵梦萦的村庄,最具皖南特色的徽派建筑,一律的粉墙黛瓦,高低错落,层层叠叠,如重重帘幕,密不透风,倒映在平静的南湖中。宏村,一如娇怯柔弱的徽州女人,袅袅婷婷,在人前露面之初,还要遮层薄纱,遮遮掩掩,欲说还休。一种莫名的感动便如闪电般袭遍全身,也像这南湖之水,表面水波不兴,内里暗流汹涌。 据说修建于1607年的南湖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湖面遍植荷藕,我们来的时候仅余水面上残存的荷梗,却可以想见盛夏时节满湖荷花竟相盛开的盛景,必定也如杨万里所见:“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即便是现在,若于一寂静的雨夜,撑一把油纸伞,伫立湖边,或是安卧湖边小屋,隔着窗户,静听湖面上雨打残荷,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然我不是宏村人,无缘在宏村久留,无法消受这样的惬意,所以也只好在想象中过一把干瘾了。 湖呈弯弓形,弓背栽杨植柳,可以想见阳春三月的桃红李白;弓弦一律的青石板铺地,多年的与人鞋底耳鬓厮磨,已是光可鉴人;湖中有一直道,连接弓弦弓背,让人感觉这是一支带响的利箭,驮着这个藏在大山皱褶里的古老村庄,响亮地冲出亚洲,冲向世界。 箭杆的中段有座弯月形的石砌小拱桥,也如一张蓄势待发的弯弓,卧于水面,据说当年李安来宏村拍摄《卧虎藏龙》的时候,李慕白就曾牵马从桥上走过。导游在向我们介绍这个背景的时候,脑海中便现出了周润发那经典的一笑,嘴角似翘非翘,笑容似有若无,不经意间,就让人消融于物我两忘的境界。银幕上李慕白一袭白色长衫,衣袂飘飞,丰神俊朗,走在接天的碧荷之中,是怎样的一种风情?这样的英雄潇洒又该迷倒多少倾慕他的影迷啊。从小马哥到许文强,直至李慕白,周润发就有这样的魅力,让追随者们一路狂奔,难舍难离。
肆 南湖书院是我进入宏村后所见的第一座建筑,前临一湖碧水,后倚连栋民宅,碧水蓝天交相辉映,粉墙黛瓦相得益彰,还没进院,就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把教书育人的所在设在这样一个风景怡人的地方,可见宏村人的识见不浅,“把最好的留给下一代”,我们现在不是也常这样说、这样做吗? 整个书院由六部分组成,分别为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祗园。“志道堂”系先生讲学之场所;“文昌阁”奉设孔子文位,供学生瞻仰膜拜;“启蒙阁”乃启蒙读书之处;“会文阁”供学子阅鉴四书五经;“望湖楼”为教学闲暇观景休息之地;“祗园”则为内苑。据导游介绍,书院的前身原为六所私塾,明末就已建成,又称“依湖六院”,以供子弟授业解惑。清嘉庆年间,才将依湖六院合并重建,取名以文家塾,亦名南湖书院。 站在这座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内,我的神思一阵恍惚,耳边隐隐传来琅琅书声,当年的学童诵读、文人酬唱似乎都在那一刻于眼前重现。 徽州历来就有重视文化的传统,历史上曾出过不少的文化名人,最著名的当数南宋理学家朱熹,他的老家在婺源县,婺源,现属江西,古归徽州,他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学说之后的正统官方哲学,统治中国思想界达七、八百年之久,其影响远涉海外,因此徽州又有“程朱理学”老家的说法;还有徽商出身的清代大学者,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徽派朴学的创建及领袖人物戴震,也是徽州屯溪人;到了近代,徽州人詹天佑、黄宾虹、胡适、陶行知等一连串闪亮的名字更是灿若星辰,光照四野。宏村属于徽州黟县,有这样规模的书院存在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这样一想,也便释然。仅从这座书院中,走出来的名人就不少,曾任大清内阁中书汪康年;民国时期驻英、日公使、代理国务大臣汪大燮;当代著名科学家、澳星发射研制专家之一李小娟可为其中代表,当年,他们都在南湖书院发蒙。 面对这座古老的建筑,我整整衣冠,肃然起敬。
贰 到底是皖南的风光,虽然时令已近深秋,山上却无半点颓败迹象,顺着黄山的褶皱一路前行,满目苍翠中夹杂斑驳的红叶,也是十分地养眼。 前夜一场小雨,使得一种菌类蓬勃地生长起来,一个因为晕车下车来呼吸新鲜空气的女孩首先发现了它们,一下车便大呼小叫,继而小鸟一般扑向路边,蹲下身子,捡拾起来。原来路边枯黄的草叶上缀满了大片大朵的地衣——这种黑色的地皮菜并不是稀罕之物,我所在县的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就有,度假村里的酒店把它作为一种有特色的山野菜做给游客品尝,游客要是觉得好吃,游览的过程中还可以从山间小道旁摆地摊卖山货的山民手中买上一小袋干货带回家去,用水发了,做成小菜,还能咀嚼出山野的味道。 像是回应她的惊呼,同行的几位女士也很快下车,不同的是,她们的手里多了一个红色方便袋。十分钟以后,当她们再次回到车上的时候,手中红色方便袋里已是满载战利品。一路唧唧喳喳,再无半点晕车迹象。我第一次发现这黑色的地衣不单单能成为饭桌上的佳肴,饱口腹之欲,也可以起晕车宁功效,解舟车之苦。快乐原是无处不在,它才是解除一切不适的不贰良方。
叁 于是,隔着荷塘,我见到了那座让我魂牵梦萦的村庄,最具皖南特色的徽派建筑,一律的粉墙黛瓦,高低错落,层层叠叠,如重重帘幕,密不透风,倒映在平静的南湖中。宏村,一如娇怯柔弱的徽州女人,袅袅婷婷,在人前露面之初,还要遮层薄纱,遮遮掩掩,欲说还休。一种莫名的感动便如闪电般袭遍全身,也像这南湖之水,表面水波不兴,内里暗流汹涌。 据说修建于1607年的南湖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湖面遍植荷藕,我们来的时候仅余水面上残存的荷梗,却可以想见盛夏时节满湖荷花竟相盛开的盛景,必定也如杨万里所见:“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即便是现在,若于一寂静的雨夜,撑一把油纸伞,伫立湖边,或是安卧湖边小屋,隔着窗户,静听湖面上雨打残荷,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然我不是宏村人,无缘在宏村久留,无法消受这样的惬意,所以也只好在想象中过一把干瘾了。 湖呈弯弓形,弓背栽杨植柳,可以想见阳春三月的桃红李白;弓弦一律的青石板铺地,多年的与人鞋底耳鬓厮磨,已是光可鉴人;湖中有一直道,连接弓弦弓背,让人感觉这是一支带响的利箭,驮着这个藏在大山皱褶里的古老村庄,响亮地冲出亚洲,冲向世界。 箭杆的中段有座弯月形的石砌小拱桥,也如一张蓄势待发的弯弓,卧于水面,据说当年李安来宏村拍摄《卧虎藏龙》的时候,李慕白就曾牵马从桥上走过。导游在向我们介绍这个背景的时候,脑海中便现出了周润发那经典的一笑,嘴角似翘非翘,笑容似有若无,不经意间,就让人消融于物我两忘的境界。银幕上李慕白一袭白色长衫,衣袂飘飞,丰神俊朗,走在接天的碧荷之中,是怎样的一种风情?这样的英雄潇洒又该迷倒多少倾慕他的影迷啊。从小马哥到许文强,直至李慕白,周润发就有这样的魅力,让追随者们一路狂奔,难舍难离。
肆 南湖书院是我进入宏村后所见的第一座建筑,前临一湖碧水,后倚连栋民宅,碧水蓝天交相辉映,粉墙黛瓦相得益彰,还没进院,就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把教书育人的所在设在这样一个风景怡人的地方,可见宏村人的识见不浅,“把最好的留给下一代”,我们现在不是也常这样说、这样做吗? 整个书院由六部分组成,分别为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祗园。“志道堂”系先生讲学之场所;“文昌阁”奉设孔子文位,供学生瞻仰膜拜;“启蒙阁”乃启蒙读书之处;“会文阁”供学子阅鉴四书五经;“望湖楼”为教学闲暇观景休息之地;“祗园”则为内苑。据导游介绍,书院的前身原为六所私塾,明末就已建成,又称“依湖六院”,以供子弟授业解惑。清嘉庆年间,才将依湖六院合并重建,取名以文家塾,亦名南湖书院。 站在这座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内,我的神思一阵恍惚,耳边隐隐传来琅琅书声,当年的学童诵读、文人酬唱似乎都在那一刻于眼前重现。 徽州历来就有重视文化的传统,历史上曾出过不少的文化名人,最著名的当数南宋理学家朱熹,他的老家在婺源县,婺源,现属江西,古归徽州,他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学说之后的正统官方哲学,统治中国思想界达七、八百年之久,其影响远涉海外,因此徽州又有“程朱理学”老家的说法;还有徽商出身的清代大学者,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徽派朴学的创建及领袖人物戴震,也是徽州屯溪人;到了近代,徽州人詹天佑、黄宾虹、胡适、陶行知等一连串闪亮的名字更是灿若星辰,光照四野。宏村属于徽州黟县,有这样规模的书院存在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这样一想,也便释然。仅从这座书院中,走出来的名人就不少,曾任大清内阁中书汪康年;民国时期驻英、日公使、代理国务大臣汪大燮;当代著名科学家、澳星发射研制专家之一李小娟可为其中代表,当年,他们都在南湖书院发蒙。 面对这座古老的建筑,我整整衣冠,肃然起敬。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