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骑车访李白

2021-12-23叙事散文言子

骑车访李白
言子金牛道:绵阳——梓橦——剑阁——广元。这条古蜀道是古代通西安的官道。阴平道:绵阳——江油——天水。又称左担道,因道路狭窄,担担子只能左肩担,不能换肩,是脚夫、挑夫的谋生之道。三月的某一天,接近中午,我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拜……
骑车访李白
言子
  金牛道:绵阳——梓橦——剑阁——广元。这条古蜀道是古代通西安的官道。   阴平道:绵阳——江油——天水。又称左担道,因道路狭窄,担担子只能左肩担,不能换肩,是脚夫、挑夫的谋生之道。
  三月的某一天,接近中午,我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拜访李白,走的不是上面的路线。上面的两条路是古人走的,李白出川时也走过。我想,他既走了阴平道也走了金牛道。李白出川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去长安走一条仕途之路,遭挫折,李白才开始了一生的游山玩水,把情感寄托在名山大川上。   我骑着车穿行在绵(阳)——江(油)公路上。目的地是青莲,李白的故地,以前是青莲乡,现在是青莲镇。像我这样骑车去访李白恐怕没有几个,没有官车和私家车,我也可以乘公交车。绵阳至江油的公交车都要经过青莲,每天不知要发多少趟。我选择了自行车。一直喜欢自行车这样的交通工具,方便、自由、没有污染。最大的好处是它的速度能让我一路慢慢地观赏风景。李白出川时骑的是一匹五花马,现在连高地上的牧人都不怎么骑马了,骑摩托。李白如果是在今天出游,我想他也不会乘车,没有五花马,他可能要选择自行车。当然,骑马比骑车更人性更悠闲更散漫,两个都是活物,都有生命。自行车不是活物,但也悠闲自在。
  我穿行在公路上,沿着涪江。   现在不要对江抱希望。黄河长江都越来越让人失望,更不要说一条涪江。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涪江是美丽的,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江。水域宽阔、清波荡漾,河床上覆盖着青草和庄稼。那时的长江也是美丽的,中国大大小小江河都是美丽的。后来城镇不断拓展,不管走到哪条江上都停泊着挖沙的船只。城镇美丽了壮观了,江河却开始衰老、丑陋。走在江边,不要看河床,看到被机器弄得给小山丘一样的河床,你就怀疑那是不是一条江。春节我回老家,去柏溪看我的姨娘,特意去了金沙江边,它,一样让我失望。我那帆影悠悠,江波浩荡的长江离我越来越远了。   李白骑着他的五花马过长江过黄河,会不会失望呢?   沿着涪江,我穿过了青义、龙门、高岭三小镇,到达李白的故地青莲。   从陇西院进太白碑林,站在碑林上面,一丛绿荫下,我给江油的诗人蒋雪峰打电话,他问我在哪里?我说在一座雪峰下。他笑了笑。我告诉他在李白的青莲,小灵通就没信号了。   继续拾级而上,至天宝山顶至太白楼。碑林和太白楼近几年建筑的,一个懂文化的江油官员,为了使李白的知名度和他的故地名副其实,也是为了提高李白这块响誉世界的文化旅游品牌,请了专家设计碑林和太白楼。在李白生活了多年的这块土地上,李白的妹妹李月圆比李白幸运。李月圆直到现在还拥有一座粉竹楼。她的墓地在粉竹楼上侧,一座大气、典雅、青石镶嵌的坟墓。宽大的坟头上长满青草、修竹。这种观赏性的竹在这里称为粉竹,说是李月圆每天早上把洗脸水泼在楼下,时间长了,水里的脂粉被竹吸收,就成了粉色。我看到的粉竹是翠色,清秀、飘逸。也许是一千多年来没有了李月圆的洗脸水浇灌,粉竹又还原成本色。墓的背后贴着坡坎彻了一道墙,墙上刻画着李白和李月圆的童年生活。墙上面,长满粉竹和迎春,为整堵墙遮荫挡凉。墓的前面,下石级,是一片苍翠的柏树林。这就是李白的妹妹李月圆的墓地,一块宽阔、幽静、绿荫缭绕的墓地。而李白的遗迹在陇西院,他年少时睡过的床,读过的书,配过的剑……不知道是不是李白用过的,也许是几件道具?不像他的妹妹李月圆,躺在宽阔的墓地享受清风明月,聆听青鸟翠竹吟唱,真是沾了李白的光。   多年来,李白在他的故地一直是受冷落的。很多人知道江油有李白纪念馆,却不知道李白的青莲,不知道李白生活过的陇西院。青莲和陇西院一直是冷清的,这几年才多了一些朝拜的人。陇西院下修了公路,公路边建了休闲、饮食的仿唐遗韵房子。不知道李白喜不喜欢现在的青莲?以前的青莲完全是田园风光,四周是田野、农舍,是阡陌纵横的小径;月夜下的清风是不带尘埃的,飘拂着庄稼、瓜果、花草的香气。现在的青莲,春天的田野上还看得到油菜花盛开,看得见桃花李花飘落,但多了一些尘埃和田园外的声音。想必李白还是喜欢现在的青莲,他是个爱玩爱喝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偷偷跑回来,在月夜在陇西院和游客一起狂饮。以前的青莲实在是太冷清了。现在的青莲恰到好处。以后的青莲呢?如果把青莲完全弄成一个城镇,失去了它特有的田园气息,恐怕连李白都不喜欢。他还回来吗?   寻着李白的足迹,沿着石梯慢慢朝上走。   站在太白楼下,俯瞰四周,净是田野。油菜花在三月的春光里开得灿烂,从田间到山丘,起伏着、绚丽着川西北这块难得的乡村丘陵。现在居住城市,要出门看看野花野草真是不容易,得穿过多少条川流不息、纵横交错的街道,还得穿过一些正在扩建,永远是乱七八遭的乡镇(在四川,乡镇的建设是糟糕的,没有规划,没有美学,没有卫生)。城市人要呼吸乡村的那一口空气,浏览乡间的那一眼景色真是越来越难了。骑车走过青义,城市就远离了我,一路的李花桃花梨花杏花苹果花油菜花的香气扑面而来,这些或黄或白或红的花儿铺展在乡村的天空下,放眼望去,丘陵的尽头白蒙蒙一片,或一片金黄色。选择三月骑车访李白,就是要一路看这样的好春光。没有哪一家农舍的前后没有果木,在花的气息和环绕下,伸向农舍的小径散着花的气息。做一个城市人有什么好,在这里做一个农人就像做神仙一样。一路上,留恋着花中的农舍,想着在这块田野上有自己的一间房子就美了。房子四周,栽满绿树和果木,那是怎样的一种悠闲、美好的生活!李白如果梦回故地,他也回留恋春花下的农舍。   桃花李花梨花就在太白楼下开放,在一家青瓦农家的房前屋后。房后的两株李子树看上去有些岁月了,枝叶繁茂,树干沧桑,花开得如云如雾。看到这样有些阅历的树,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觉得它们,不仅仅是一株树,更具美学价值。我想下山,陇西院背后的山,走近山下的农家,走近那两株开着繁花的李子树。可是,被一道朱红色的围墙隔断。只能站在山上,站在太白楼下遥望农家和那沧桑的李子树,遥望那一树如云如雾的李花。在这样的山下居住是很幸运的。我只能叹息、幻想、遥望。   离开太白楼,下山,顺着石级返回。经过了月圆墓,一阵清风吹拂,竹叶飘摇。几只鸟,站在竹梢上,低吟浅唱。李月圆静静地安息。   她比李白幸运,享受这样的修竹、绿荫、幽静。是李白给了她这些。   又回到陇西院,再看李白居住过的地方。青瓦木版房,这样的房子保存下来的不多了。它,本身就是文物,是一道古典的风景,更不要说瓦缝墙壁上还有李白成长的气息。   这是第二次朝拜。第一次是几年前,王曼玲的长篇小说《潮湿》研讨会在江油举办,我和巴金文学院的人一起来到了青莲,来到了陇西院。那时太白碑林和太白楼还没有完工。几十个人在导游的带领下朝拜李白。但我一点感觉也没找到。这样的地方是要独自一人,是要孤独和寂静。我又独自来了,这是那次离开青莲后的一个愿望。我想以后还会独自来,每年的三月或是秋天,这样的行走,这样的一个人出游,这样静静地朝拜李白,是我内心的一种需要。   李白二十六岁出川再也没有回过青莲,但青莲永远是李白的故地。   回到家已是黄昏,很累。这种辛劳是一种快乐的辛劳。第二天,我给诗人蒋雪峰打电话,问他绵阳到青莲有多远?蒋雪峰说:有二十七公里。也就是说,那天我骑车访李白,来回骑了五十四公里。虽是二级公路,在丘陵地带,公路常有起伏,有几次要推着车前行。   我有些得意,一个已经过了四十的女人,能连续骑五十四公里的车,能独自骑车访李白,我觉得自己真是了不起。这五十四公里真没白跑。我,又一次走近了李白的灵魂。沿途的乡村风景,坡上坡下笼罩的如云的花朵,梦一般开在我的心空上,不再凋零。我想,李白也喜欢这样的出游,骑着他的五花马,走在农耕社会,走在唐朝的一条开满李花的小径上。   我,没有李白幸运。   但我可以拒绝一些现代的科学的东西。   选择一个好季节,徒步行走金牛道,这是我的又一个愿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