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河散记
2021-12-23抒情散文杨德记
天河散记
[农展馆]犁、耙、钗、锹、笤帚、风车、簸箕、箩筐、冲担、谷仓、观音菩萨、香台、烛台、木扳床、夜壶、马灯……导游走马观花地给我们介绍,她含着微笑。我以为这是一种牵强。我想,如果换一位面上布满苍桑的五六旬老人,用他的真实经历给我们解……
天河散记
[农展馆]
犁、耙、钗、锹、笤帚、风车、簸箕、箩筐、冲担、谷仓、观音菩萨、香台、烛台、木扳床、夜壶、马灯……
导游走马观花地给我们介绍,她含着微笑。我以为这是一种牵强。我想,如果换一位面上布满苍桑的五六旬老人,用他的真实经历给我们解说,那是不是一种回归呢?
我走在队伍的最后面,我全然不顾墙壁上贴着的规定,擅自拿起牛辔头,光滑而沉甸。视角只能是模糊,抚摸的触觉才会让我们嗅到乡间原生态的气息。我脑海浮现出一幅农人耕牛图。
安静和古朴。它们陈列在外表辉煌的展览馆。沉静,让时间变得缓慢。返回、遐想、掂量。生活的密度也会慢慢压缩、紧凑。
有同行者怀想着刀耕火种,向往清静自然。透露出喜悦与激动,我想这只能是意识罢,或者言语罢了。
光亮隐隐约约,锈迹只是斑斑点点。泥土会让一切发光,和我们的日子一样,多年以后,仍然散发光亮。我看见我的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或许是他们日夜经营的那一丝亮光? [老艺人]
我们坐在一起。我坐着竹凳,老人身着青绿衣服,坐在石阶上。
绿色稍多,还有红色,也点缀着黄色。从头到脚,他们焕然一新,好像复古的装饰。他们还在忙碌,帽子歪了,衣服有褶皱,还有的绑上长木脚。我静坐,我俨然是一个旁观者。
坐在我身边的老人,脸上满是皱纹,但很干净。我猜想他一定是刮过胡须。我问起这些相关的生活。老人说,他们就是本地天河村的村民,如果是远道而来的贵宾,就会像今天一样,来个热闹的篝火晚会。
我又问:“您这样的生活累吗?”
老人微笑着摇了摇头说:“我今年有七十岁了,我的儿子在孝感有两幢楼房,但我不想去,还是在家里自在。”老人脸上满是自豪。
我又从老人口中知道,他们身上的技艺早就有基础,后来他们到外地学习取经,再回家相互切磋,便可熟能生巧,自编自演,竟也其乐无穷。
篝火。音乐。歌舞。他们唱着本地花鼓戏,跳着高脚舞。吆喝着,微笑着。喧闹中,我看见和我聊天的那位老人,原来是位打锣的好手。 [女人] 我喜欢刘若英,在歌曲中对生活、爱情的原味表白。但我知道她不是刘若英。
用我审美的观点,她对淡黄色应该最为搭配。其实我们眼前的天河度假村都是淡黄。灯光、篝火、我们队员统一的T恤衫、浅笑的面容,以及我们像篝火一样的心情。
她唱歌。她跳舞。她欢笑。她热情。她豪放。
我站在一边,脚下是一小块水地。我右手拿起矿泉水,水一直往下流。我鼓掌、用力地鼓掌,虽然我的手已僵痛。
错乱的人影中,我看清了她的面容,腰身,还有被他人的兴奋所踩踏的影子。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一定要看清什么,就像此时全是她的声音,但我却无法捕捉。
[清流峡] 我们坐着竹排来到清流峡。
大概任何事情都是一个道理,天时地利人和是顺利与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暴雨过后,我们行在天河之上时,仍然飘着小雨。船工煞有介事地让我们穿上救生衣,我们撑着雨伞,脚下渗着河水,向船工打听当地奇闻逸事,虽没有漂流的刺激与惊险,却也别有一番滋味。没有想到的是同行美眉张军兰,原来是一个好舵手,在船头撑船掌舵十多分钟,并没有让我们体验落水之痛。
我们的竹排行程之内,天河水并不是很深,有的地方若稍有不慎还有搁浅的危险。在一转弯处,船工尽量让竹排右行,说是此处水深,再者拐弯之处容易形成旋涡。船工往返一躺近两小时,虽然劳累却倍感欣慰,因为这是他们主要的工作,往来频繁的游客让他们的船工生活变得更加实在。
光滑的鹅卵石,歇脚的白鹭,撒网的鱼船。把我们的行船变得更加诗意。两岸葱绿,远处青山绵延。不禁感慨自然的神奇,绿色遮掩着天河,乡村的真面目呈现出来。没有牛马的破坏,更看不到红砖黑瓦。大片的草滩,脚下轻松。山坡建有一间木房供人歇息。庆幸自然的巧夺天工,这里并没有观音如来诸神的保护,不需要烟火缭绕的虔诚膜拜,只要有一颗平静纯真之心,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神灵。
飞流直下,不敢用全诗来譬喻,但震撼的声响,激流的水势足以让人驻足。有巨石半路拦截,奔流的欲望是能挡住的吗?我喜欢坐在崖边,安静下来,去遐想与此有关的事物。逝者如斯,时间能打磨一切。好像说一个诗人也来此游玩过,我没有认真记下其人其事。但会认真记住,2006年7月22日,在天河清流峡,我也和他们一样快乐过。 [通天洞] 先顾名思义,感觉上的深邃延长在脑海中蔓延开来。走在湿润的山道间,似乎要去揭开美女的面纱。我不喜欢给事物冠以夸张的头衔,诸如“华中第一”“亚洲第一”之类,只须形神貌合即可。就像通天河,只是听到这三个字,一切尽在不言中。
望见“通天河”的标牌,拾级而下,不算很长,逼仄狭窄的小道,绷紧心肌,有巨大的声响传来。下到底处,豁然开朗。脚下是清水池,眼前有飞流的河水从天而降。水花四溅,全身有清凉的水气萦绕。穿上草鞋,挽起裤腿,站在被流水清洗过的石块上。流水不腐,和我们的心情一样,清澈透亮。
淌水而过,回到错乱的石板路上,原来通天河给我们开了个玩笑,两条道路相通。想观通天河,必要有一番惊心胆颤的过程,大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味道。顺流而行,或走、或跳,或爬、或下。走过一段土路,必要再过一段石子路,间或还会有一段浅水隔断的小路。走在此间,不要有城市人的皮鞋和紧身的衣裙。没有恢弘的场景和阔气的建筑,但一定敢称人间天上,把你回归到远古。
返回时,才发现这里居住着一户人家,摆着小摊。我们聚集着休息,美好的景色并不会让人气喘吁吁。楚天金报的傅主任让农家杀了两个大西瓜,并且大声吆喝着五毛钱一块,调侃之中被大家全部消灭。还有油炸的虾米,说是从通天河里打捞上来的,散着诱人的香气。我疑心这是天上神仙的食物,犒劳我们此行之乐。
偶尔有几点雨打在脸上,宜昌美女虹珊说要到山顶探寻通天河流水的源头,匆匆之中,竟忘记问其结果,甚感遗憾。
--------------------------------------------------------------------------------
犁、耙、钗、锹、笤帚、风车、簸箕、箩筐、冲担、谷仓、观音菩萨、香台、烛台、木扳床、夜壶、马灯……
导游走马观花地给我们介绍,她含着微笑。我以为这是一种牵强。我想,如果换一位面上布满苍桑的五六旬老人,用他的真实经历给我们解说,那是不是一种回归呢?
我走在队伍的最后面,我全然不顾墙壁上贴着的规定,擅自拿起牛辔头,光滑而沉甸。视角只能是模糊,抚摸的触觉才会让我们嗅到乡间原生态的气息。我脑海浮现出一幅农人耕牛图。
安静和古朴。它们陈列在外表辉煌的展览馆。沉静,让时间变得缓慢。返回、遐想、掂量。生活的密度也会慢慢压缩、紧凑。
有同行者怀想着刀耕火种,向往清静自然。透露出喜悦与激动,我想这只能是意识罢,或者言语罢了。
光亮隐隐约约,锈迹只是斑斑点点。泥土会让一切发光,和我们的日子一样,多年以后,仍然散发光亮。我看见我的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或许是他们日夜经营的那一丝亮光? [老艺人]
我们坐在一起。我坐着竹凳,老人身着青绿衣服,坐在石阶上。
绿色稍多,还有红色,也点缀着黄色。从头到脚,他们焕然一新,好像复古的装饰。他们还在忙碌,帽子歪了,衣服有褶皱,还有的绑上长木脚。我静坐,我俨然是一个旁观者。
坐在我身边的老人,脸上满是皱纹,但很干净。我猜想他一定是刮过胡须。我问起这些相关的生活。老人说,他们就是本地天河村的村民,如果是远道而来的贵宾,就会像今天一样,来个热闹的篝火晚会。
我又问:“您这样的生活累吗?”
老人微笑着摇了摇头说:“我今年有七十岁了,我的儿子在孝感有两幢楼房,但我不想去,还是在家里自在。”老人脸上满是自豪。
我又从老人口中知道,他们身上的技艺早就有基础,后来他们到外地学习取经,再回家相互切磋,便可熟能生巧,自编自演,竟也其乐无穷。
篝火。音乐。歌舞。他们唱着本地花鼓戏,跳着高脚舞。吆喝着,微笑着。喧闹中,我看见和我聊天的那位老人,原来是位打锣的好手。 [女人] 我喜欢刘若英,在歌曲中对生活、爱情的原味表白。但我知道她不是刘若英。
用我审美的观点,她对淡黄色应该最为搭配。其实我们眼前的天河度假村都是淡黄。灯光、篝火、我们队员统一的T恤衫、浅笑的面容,以及我们像篝火一样的心情。
她唱歌。她跳舞。她欢笑。她热情。她豪放。
我站在一边,脚下是一小块水地。我右手拿起矿泉水,水一直往下流。我鼓掌、用力地鼓掌,虽然我的手已僵痛。
错乱的人影中,我看清了她的面容,腰身,还有被他人的兴奋所踩踏的影子。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一定要看清什么,就像此时全是她的声音,但我却无法捕捉。
[清流峡] 我们坐着竹排来到清流峡。
大概任何事情都是一个道理,天时地利人和是顺利与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暴雨过后,我们行在天河之上时,仍然飘着小雨。船工煞有介事地让我们穿上救生衣,我们撑着雨伞,脚下渗着河水,向船工打听当地奇闻逸事,虽没有漂流的刺激与惊险,却也别有一番滋味。没有想到的是同行美眉张军兰,原来是一个好舵手,在船头撑船掌舵十多分钟,并没有让我们体验落水之痛。
我们的竹排行程之内,天河水并不是很深,有的地方若稍有不慎还有搁浅的危险。在一转弯处,船工尽量让竹排右行,说是此处水深,再者拐弯之处容易形成旋涡。船工往返一躺近两小时,虽然劳累却倍感欣慰,因为这是他们主要的工作,往来频繁的游客让他们的船工生活变得更加实在。
光滑的鹅卵石,歇脚的白鹭,撒网的鱼船。把我们的行船变得更加诗意。两岸葱绿,远处青山绵延。不禁感慨自然的神奇,绿色遮掩着天河,乡村的真面目呈现出来。没有牛马的破坏,更看不到红砖黑瓦。大片的草滩,脚下轻松。山坡建有一间木房供人歇息。庆幸自然的巧夺天工,这里并没有观音如来诸神的保护,不需要烟火缭绕的虔诚膜拜,只要有一颗平静纯真之心,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神灵。
飞流直下,不敢用全诗来譬喻,但震撼的声响,激流的水势足以让人驻足。有巨石半路拦截,奔流的欲望是能挡住的吗?我喜欢坐在崖边,安静下来,去遐想与此有关的事物。逝者如斯,时间能打磨一切。好像说一个诗人也来此游玩过,我没有认真记下其人其事。但会认真记住,2006年7月22日,在天河清流峡,我也和他们一样快乐过。 [通天洞] 先顾名思义,感觉上的深邃延长在脑海中蔓延开来。走在湿润的山道间,似乎要去揭开美女的面纱。我不喜欢给事物冠以夸张的头衔,诸如“华中第一”“亚洲第一”之类,只须形神貌合即可。就像通天河,只是听到这三个字,一切尽在不言中。
望见“通天河”的标牌,拾级而下,不算很长,逼仄狭窄的小道,绷紧心肌,有巨大的声响传来。下到底处,豁然开朗。脚下是清水池,眼前有飞流的河水从天而降。水花四溅,全身有清凉的水气萦绕。穿上草鞋,挽起裤腿,站在被流水清洗过的石块上。流水不腐,和我们的心情一样,清澈透亮。
淌水而过,回到错乱的石板路上,原来通天河给我们开了个玩笑,两条道路相通。想观通天河,必要有一番惊心胆颤的过程,大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味道。顺流而行,或走、或跳,或爬、或下。走过一段土路,必要再过一段石子路,间或还会有一段浅水隔断的小路。走在此间,不要有城市人的皮鞋和紧身的衣裙。没有恢弘的场景和阔气的建筑,但一定敢称人间天上,把你回归到远古。
返回时,才发现这里居住着一户人家,摆着小摊。我们聚集着休息,美好的景色并不会让人气喘吁吁。楚天金报的傅主任让农家杀了两个大西瓜,并且大声吆喝着五毛钱一块,调侃之中被大家全部消灭。还有油炸的虾米,说是从通天河里打捞上来的,散着诱人的香气。我疑心这是天上神仙的食物,犒劳我们此行之乐。
偶尔有几点雨打在脸上,宜昌美女虹珊说要到山顶探寻通天河流水的源头,匆匆之中,竟忘记问其结果,甚感遗憾。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