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这里就是罗陀斯

2020-09-17抒情散文山水之间
这里就是罗陀斯何昕《伊索寓言》里有一则故事,讲一位运动健将旅行归来,告诉众人,他在罗陀斯跳得远极了,没一个奥林匹克选手比得过他。听众里面有一位听不下去了,就插嘴:“假若真有其事,也不需要什么见证——就当这里是罗陀斯好了,你跳吧!”《我的罗陀

  这里就是罗陀斯
  
  何昕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故事,讲一位运动健将旅行归来,告诉众人,他在罗陀斯跳得远极了,没一个奥林匹克选手比得过他。听众里面有一位听不下去了,就插嘴:“假若真有其事,也不需要什么见证——就当这里是罗陀斯好了,你跳吧!”
  《我的罗陀斯》—上海七十年代,作者吴亮,文学评论家,以此作书名,意为:我在上海生活,成长,经历青春,度过难忘的七十年代。吴亮站在新世纪,向已经逝去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投去远远一瞥,字里行间,流动着一种特有的缅怀、伤逝、追忆、怀旧的动人情调,引人遐思,感怀不已。
  作为回忆录,这本书没有采取通常的以时间为脉络,而是以当年自己的“地下阅读”为线索,描述与书有关的人与事。尽管这给我们梳理作者的生活轨迹带来了一定难度,但是所有的章节都和吴亮最主要的经历——阅读有关,更便于了解他的内心历程:少年的理想,青春的悸动,激情的冷却,求知的渴望,模糊的怀疑,蠕动的不满……
  从书中我们得知,吴亮的七十年代并不比同龄人幸运,小学毕业文化大革命开始,正常的学校教育便宣告结束,成为自然科学家的理想随之夭折;虽然没有插队,但十六岁便被安排到工厂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没有资格被推荐上大学,学历最终只有小学文化程度。
  在这样的经历下成长为文学评论家,艰难可想而知。通过生活全方位的回忆,我们看到了吴亮的成长道路。在混乱、艰苦的环境中,为读书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在文化、思想贫瘠的时代中,一直未曾放弃汲取知识素养。父亲的藏书、单位图书馆里德马列著作、同学、工友的书,不放过任何一种途径。即使白天在工厂极度疲劳的情况下,晚上也要阅读。“我每天筋疲力尽回家,仍然手不释卷,读书不是为求职的饥渴,而是为逃避的饥渴。”“我的身体除了疲劳,一切已被抽空,我需要积极的精神,填充我,鼓动我,不然我会下坠……”“只有阅读能持久吸引我,阅读才是我不可戒除的瘾品。阅读对我不是谋生之必须,也绝非功利交易或达成未来野心之必须……”描述自己对于阅读求知的渴望,俯拾皆是。
  吴亮的阅读范围,在当时的条件下达到了最大限度的广泛,俄国、英国、法国等外国优秀作品,开拓了视野,同时又教会他理性地思考,去观察身边的生活。我相信吴亮不可避免的也经历过蒙昧状态,但书本指引他最终走向理性。“正是巴尔扎克那双敏锐、刻薄甚至庸俗的眼睛,驱使并教会了我乐此不疲地观察生活,观察上海”。对生活思辨能力的提高,使得吴亮与周围的环境保持了一种冷静的疏离,在某种意义上“虚度”了七十年代,“虚度它,才能保全自己,保全内心免遭毒化,免遭大面积污染”。正是这样的虚度,成就了吴亮在八十年代的文学评论成就。
  “世界上是不是真有一个罗陀斯,在那里你可以比在希腊跳得更远?不过,至少我们都制造过另一个罗陀斯,在那里,所有的东西都比现实中更慢,在那个罗陀斯,距离是任意的,时间是不均匀的。”对于普通的大多数人来说,当下生活的不理想状态,很可能使我们都曾寄希望于生活在别处,寄希望于未知的罗陀斯。但最终我们会发现,别处与此处并无区别。吴亮的七十年代告诉我们,生活别无选择,理性地面对现实。尽管有种种不如意,但是,脚下就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跃吧!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