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说说微散文比赛出现的“文抄公”事件

2020-09-17抒情散文蝉衣cy
说说微散文比赛出现的“文抄公”事件提前声明:这是一篇引用比较多的散文。全文7826字,其中近3100字属于引用。“庄羽起诉称,其于2002年11月创作完成了小说《圈里圈外》。之后,庄羽发现,春风文艺出版社于2003年11月出版的郭敬明所著《

说说微散文比赛出现的“文抄公”事件

提前声明:这是一篇引用比较多的散文。全文7826字,其中近3100字属于引用。

“庄羽起诉称,其于2002年11月创作完成了小说《圈里圈外》。之后,庄羽发现,春风文艺出版社于2003年11月出版的郭敬明所著《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以改头换面、人物错位、颠倒顺序等方法,剽窃了《圈里圈外》一书具有独创性的构思、故事的主要线索、大部分情节、主要人物特征、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抄袭多达100余处。为此,庄羽请求法院判决三被告立即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索赔经济损失50万元等。2006年5月22日,持续两年多的"郭敬明抄袭事件"画上句号。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北京一中院审理查明,原告作品《圈》发表在被告郭敬明作品《梦》之前。法院认定,被告郭敬明未经原告许可,在其作品《梦》中剽窃了原告作品《圈》中具有独创性的人物关系的内容,而且在12个主要情节上均与原告作品《圈》中相应的情节相同或者相似,在一般情节、语句上共57处与原告作品《圈》相同或者相近似造成《梦》文与《圈》文整体上构成实质性相似,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北京市高院认定郭敬明所著《梦里花落知多少》对庄羽的《圈里圈外》整体上构成抄袭,判决郭敬明与春风文艺出版社赔偿庄羽经济损失20万元,春风文艺出版社与北京图书大厦停止《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出版、销售行为。 ”(以上内容为网摘)

那么,与当年郭敬明的抄袭方法比,散文版微散文一等奖作品《洋芋》的成型,是否比郭敬明更高明呢?有兴趣查证的朋友,可以打开人邻2011年9月2日的新浪博客,直接对比:洮州日记_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6481a0102dxa4.html。下面我们比较一下:

   人邻《日记》第一段:
田里就剩洋芋了。土色有些暗,高寒地界,晴朗时候,天蓝云白,清澈到晃眼,恍若天堂,可山岩和泥土却是暗色,似乎那样的明净,得深沉衬着,才稳当。
  何也《洋芋》第一段:
田里就剩洋芋了。土色有些潮暗。高寒的早晨,天清澈的晃眼,似乎有些别样的明净,深沉,和稳当。

(38个字符,有29个字与人邻日记一样。同一段字数很少的话里,重复频率这样高,不是抄袭?当然,按照文论类的要求,连续13个字符相同,才是剽窃。可是此文不是文论类的作品,难道就可以随便与别人的文字一样?)   《日记》第二段:
微寒泥土里生长安睡的洋芋,要待地面上的枝叶再倦怠一些,土里的根须再老一些,再也没有汁液养育它们的果实,人们就可以把它们挖回去了。辛劳的人将这土里的恩赐挖了回去,变成各样的吃法养育了人,之后所有的渣滓又都回到土里,再后来,人自己也埋回到泥土里,消失了,想想,是很奇怪的。认真抓一把土,手心里捧着看,真不知该说些什么。转过身只是想,也幸亏有这泥土,不然,人哪里去呢。
   《洋芋》第二段:
洋芋还在泥土里安稳地睡着,要枝叶再枯倦些,根须再老些,汁液再紧缩些,就可以挖回去了。这是土的恩赐,也是土法的养育。之后所有的渣滓又都将回到土里,融化,消失了。想想,抓一把土,认真地捧着,真不知该说些什么。转过身只是想,也幸亏有这广袤的泥土。可化解。

(这里的“真不知该说些什么。转过身只是想,也幸亏有这”,与日记的“真不知该说些什么。转过身只是想,也幸亏有这”,连续有21个字符相同,构成了连续13个字符的相同。可以认定是抄袭。)   《日记》第三段:
这儿人吃洋芋,多是煮了,白着吃,蘸点盐的也有,再好点是蘸点辣椒面。也有后来酒店里胡乱讲究的,切一牙一牙,油炸了,蘸上辣椒盐吃。
  《洋芋》第三段:
洋芋的吃,多是煮了,掰开,蘸点盐,辣椒面,或白吃。一口一口,吸溜着,吞咽着。响声油炸似的,传到院外,引的麻雀旋着,飞来飞去的。    《日记》第四段:
最叫人温暖的吃法,是一位洮州人写的:“下了雪的时候,家里人就会说今天做一锅洋芋蒸菜吧。像是给自己说,又像是给媳妇说。会听话的媳妇自然领会这话的意思,悄声地出去钻进窖里掏选洋芋。”有这样的媳妇的人,日子多苦,也是安逸满足的吧。
   《洋芋》第四段:
最温暖的吃法,是秋风起的时候,家里人就会说晌午煮一锅洋芋淘一碗浆水吧。像是给自己说,又像是给媳妇说。女人听后,悄声地钻进窖里掏洋芋。锅开了,放进洋芋,贴几个玉米粑粑。有气缓缓飘出来,香香的,从鼻孔里钻来钻去的。像走亲戚。这时,恍惚觉得,日子再苦焦,也是安逸的。暖暖的。 (其中的“像是给自己说,又像是给媳妇说。”连续有15个字符相同。)   《日记》第六段:
人的饭食,只要是热的,捧在手里热乎乎的,就好。只要不是冰锅冷灶,没有吃的,下地回来,笸箩里没有馍馍,凉的也没有,就只有铁锅里剩下的煮洋芋,凉凉的,没一丝热气,一口热水也没有,人拿一个,呆呆地吃,不想也没有力气说话,眼泪不知怎么,忽地就下来了。只要不这样就好,再怎么样,一个家,哪怕什么都没有,只要有热乎乎的人,热乎乎的几句话,再苦也都是好的。
  《洋芋》第五段:
乡间人的饭食,只要是热的,舀进碗里乎乎冒气,就好。下地回来,冰锅冷灶,笸箩里没有馍馍,就剩铁锅里的洋芋,凉凉的,尸身一样,不出气,不进气,拿一个,呆呆地吃,不想说话,不想坐下。这样的日子,眼泪就会忽地滴下来。连同那些忙乱的日子,都是漏气的。破房一样。

  《日记》写了洋芋后的间隔开的另写部分的第一段:
油菜籽打过了,去了菜籽的秆子一簇一簇戳在地头。有些已经枯干,无色;也有色泽淡黄和近乎惨白的,似乎先前绿色的血液给抽尽了,彻底失血,只剩下枯白。
  《洋芋》第六段:
幸亏还有油菜籽。去了籽的秆子一簇簇戳在地头。枯干,无色,像贫血,只剩下枯白。而菜油盛在缸里,澄清澄清,油黄油黄的,密密匝匝。熟过后的油渣,急煞煞泛着香,蘸一口洋芋,几乎香透几天。    《日记》写了油菜籽后的间隔开的另写部分的第一段:
地气还没彻底凉下来。麦子收割了,剩下的短短麦茬,虽然枯黄衰败,可还是有几分不羁野性。野草依旧生长,不过显得孤伶伶罢了。这些野草也不过是短暂的。九月,很快要霜降了。野草的匆匆生长,为了什么呢?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草木一秋,也是人生一世吧。不过草木安然,没有悲欣妄念罢了。人已经离了世界的本心太远,所谓万劫不复,所谓苦海回头,哪里能回得去呢?
   《洋芋》第七段:
地气还没彻底凉下来。麦茬,虽然衰败,可还有几分野性。野草孤伶伶的,飘来飘去。很快要霜降了。可草木一秋,哪还能再回得去呢?    《日记》写了麦茬后的间隔开的另写部分的第二段:
歇着的,还有那些农具。磨损了的农具,和人一样,也会慢慢变老。木头构件,反复的受力,日晒雨淋,会变化、弯曲,若老人的佝偻,表面也如老人脸上一样,满是皱纹。
   《洋芋》第八段:
许多家的大门上都会挂着一根柴棍棍。一问,是锁院门的。可院里光光的,静静的。就像那些农具。磨损了的农具,和人一样,弯曲,佝偻,满是皱纹。 (其中的“那些农具。磨损了的农具,和人一样,”连续有17个字符相同。)

   《日记》写了农具后的间隔开的最后部分的第三段和第四段:
村里,都是老人和孩子,没有青壮男女,有点凄惶,显得村子里单薄薄的,没一点儿生气和分量。秋收时候,青壮们才会回来,之后,又候鸟一般,飞走了。
想这儿的人,一个人若永远待在这村子里,不出去,永看不见外面的一切,会怎么样呢?如果能丰衣足食,或简而温饱,一生会面相平和,一切简单,就在这儿生老病死,多一分的事情都不必知道,内心里会有更多安逸的吧。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自有他的大道理。这世界不一定是要往前走的,停下来,横着走走,安然,自给自足,不好么?人真的需要飞那么高,跑那么远么?
   《洋芋》第九段:
村里,全是老人,和小孩,没有青壮劳力。有点凄惶,显得单薄薄的,没穿衣服似的。风一吹,会倒下去。风过了,又会爬起来,晃晃,再横着走。安然。
  
对《洋芋》全文九个段落的比较,甄别的过程累心也累眼,花费精力和时间太多,还不如另写一篇评论文章省劲。不想让何也先生的文字挨着人邻先生的思维结晶,怕侮辱了人邻先生。可是,不放在一起,不方便何也先生在申明里提醒的“仔细对照”。所以就使用了权宜之计:把人邻先生的日记内容放在高处。对于二者的相同部分,人邻先生的日记内容使用了飘红;为了醒目,对何也先生的文字使用了嫩色。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不会引起人邻先生的不快。被盗后,谁的心情会好呢? 总共九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很多完全一样的文字。不一样的文字又是原文创作构象所涵盖的,包括语意的阐释和文意的稀释。有意思的是,九个段落的顺序跟原作的内容顺序一模一样,何也先生的对应能力真的很强!不得不赞:“很棒”!创意、结构、内容、顺序完全一样,谁都可以看出这是“双胞胎孪生姐妹(兄弟)”。如果作者是在写一篇关于“洋芋”的微散文,就不会那么傻乎乎地生搬硬套人家的日记、顺序地“拿来”,甚至把溢出的内容游离地呆置在文章后面。这化妆技法也太拙劣了,完全是一种笨拙的伪装!一点儿也不时尚,没有时装的做派。

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对庄羽的《圈里圈外》的抄袭,那是长篇小说,却只有57处,先生这800字的微散文多少处照搬?按照法院判决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对庄羽的《圈里圈外》构成剽窃的判令方法:“整体上构成实质性相似,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那么《洋芋》与人邻先生日记的相同与相似处合并计算,应该是整体上构成实质性相同。什么是剽窃?暗暗地偷呗。得认可和赞叹何也先生偷得很完全又圆满。可是何也先生(没有使用“作者”一词,因为已经有了真正的作者)被取消获奖资格后,竟然跟帖发了五点【申明】。这也是何也先生比当年的郭敬明更胆肥的地方,分别看看吧:

“一、征文之前,我从未读过该作品。”

“从未读过该作品”?谁信啊?!何也先生扪心自问一下:你这样说的时候,自己信吗?没有读过原作,居然把别人新浪微博日记里写的多段不同的内容集中到一篇散文中,而且排列顺序也丁点不错,做到思维特点、思维内容、思考呈现方式都相同,更神奇的是思维顺序和使用的语句、语词、语意等,都像一个人的。中财论坛的文友里,还有谁写的文章与别人的作品有这么多重合之处?请问谁能做到这样?!何也先生,你也太厉害了!仅就这种能力,你就是中财论坛绝对的“一哥”!没有人在进行独我的创作时,文章内容可以达到这种境界!想超越你,那就是新的神话!你也太神了! 对于第一条申明,何也先生是可以展开诡辩的,因为有诡辩理由的存在:“征文之前”。也就是说,何也先生是征文开始的时候才开始到处寻找的。不可能是之前就有印象。因为何也先生说了:“之前,我从未读过该作品”。“临时抱佛脚”,把“佛脚”的脚丫子都掰扯开了,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取得一等奖,大家说厉害不?!何也先生在这种情境下是可以骄傲的:在别人微博里偷来的、经过简单装修的、不同内容拼凑的、不是自己辛苦写就的、不能体现自己的艺术思维方式的文字,就可以轻松拿到一等奖!请围观一下:何也这样的“文人”,挣钱多容易啊!

“二、网上搜来举报之文,仔细对照,除个别词语相似外,其余未见重复。” 何也先生,你真的“仔细对照”了?请你找来一个比较弱智的人,与“举报之文,仔细对照”,看看是否是“除个别词语相似外,其余未见重复”?这是“个别词语相似”?是“其余未见重复”?你自己看看800字里,有多少不是原文的?与原文不同处又有多少保留着原文的语意?我咋没有看到你的创作构思呢?有你的创意吗?!先生在这么短的篇幅内,偷窃的内容超过了57处。 相比之下,郭敬明的长篇小说才有57处,他是否有点冤?关键是他的是相似处多,你是相同处多。多到去除人邻日记内容的文字后,你改头换面的文字还没有去掉的人邻日记内容的文字多。郭敬明至少比你冤屈很多,可是你都可以翻案,他却不能。跟你的这种聪明比,他也太不走运了!他在判决后的做法是否很糊涂?他也太傻了呀!嗯,我也认为郭敬明比你“弱智”!

“三、生活的阅历、经验、感受等,决定了行文的节奏、语气、用词等。如果说有相似度,则属意外。” 何也先生,你不如直接说:你就是那位“人邻”。这样可以防止“意外”。可是也有麻烦处,因为你“从未读过该作品”。看看一例你说的“相似度”:人邻的是“村里,都是老人和孩子,没有青壮男女”,你改为“村里,全是老人,和小孩,没有青壮劳力”,这是相似吗?本质上就是相同!说白了,你的“相似度”就是狡辩。人邻先生的生活阅历、经验、感受等,居然决定了你行文的节奏、语气,甚至确定了你的具体用词等,人邻先生会隔空“点穴”功夫?真是神仙啊!这是“有相似度”吗?中观和微观方面,都超越了你说的“相似度”,即使在宏观上也没有你一滴一丝的创意,确实是够“意外”的!不仅你觉得“意外”,我们更“意外”——煮熟的鸭子,就是嘴硬!:死不认账!我相信以后的你不是这样的鸭子,也许会令我感到意外。 “四、对论坛、文友、评委造成的影响,本人谨表遗憾和抱歉。” 何也先生,以上事实,是“遗憾和抱歉”的事吗?知道人身上的那个器官吗?就是可以厚,也可以薄;可以不要,也可以要;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的那个器官。其实,别人撕碎你的面子,依靠自恋和诡辩是无法缝补的。郭敬明的那篇长篇小说是以相似为主的,人家是赔偿20万并真诚道歉。再看看800字之中——9个自然段的微散文内,你做了什么:你的第一自然段仅有38个文字,搞成10处29个字与人家的一样。全文以超过“57处”相同的非常拙劣地抄袭着的你到底在干什么?!这时候的你居然说“谨表遗憾和抱歉”,你的“谨表”——这种表示确实够谨慎的。有这样的“谨表”,咋觉得你的“申明”已经很像日本军国主义奉行者现在还在祭拜的“靖国神社”呢!提醒一下:拜鬼者一定会撞见鬼!遇到我们的善意提醒,可能是你的侥幸心理中还有为你自己祈福的成份。你自己继续祈福吧!因为对于这样的你,我无法祝福。

“五、作为论坛一员,我还会一如既往和各位文友进行交流。” 何也先生,你的“作品”《洋芋》后面,我也跟帖和回帖了,就是没有看到先生“一如既往”的“交流”。剽窃后的申明,能够表现得如此镇定、气定神闲、闲庭信步似的。中财论坛是你家后院?你的心理素质如此之好,我得夸你:就像电影里的地下党似的,内心有一份崇高的信念做底气。何也先生,干好这样的事,真的是你的崇高事业吗?心里咋这么安之若素呢?已经习惯了?当然,先生依然是论坛一员,我们也希望先生能够“一如既往和各位文友进行交流”,但是,不能以申明里的前四条和前面的事实为基础!请原谅,没有向你的这种“崇高”“理想”致以敬意。

没有关注过何也先生的作品,不认识论坛的何也先生,不知道其人格品质,更不晓得他的写作经历等。所以也不可能了解是谁关心他并举报的。但是,既然出现了这种情况,就不可能是偶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偶然性是受制于必然性的”。换句话说:何也先生的《洋芋》不是偶然出现的,一方面有心理基础,另一方面是行为必然有其它表现。于是我打开了何也先生的主题,只扫了一眼他的另一篇参赛作品:以【时间】为主题的参赛文《一直》,从中找了一句话:“埙,是和莲花一样,能从自心底里慢慢绽放的。就像是另一个自己。”搜索后,看到了另一篇文章。我没有“仔细对照”,简单呈现两句,大家做一下判断:

雪小禅《看取莲花净》:“那些埙是让人萧索的——山高水远,万转千回,万籁在心中,俱已萧萧。我看到一朵莲花自心底里慢慢绽放。看到有另一个自己”“所求所寻的,不过是人世间最干净的饱满。那莲花净,是一种对时间和生活的敬畏和体贴。”
何也【时间】主题参赛文《一直》:“埙,是和莲花一样,能从自心底里慢慢绽放的。就像是另一个自己。”“已经有了一种干干净净的饱满,”“我知道,那是跨越时间和生活的敬畏,回望与感念。” 何也先生,以抄为背景的“做文”,也是需要技术支撑的!雪小禅先生(也可能是女士)的原句里是“自心底里慢慢绽放”,你弄成了“从自心底里慢慢绽放”,你不知道“从”与“自”不能这样合并使用吗?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你知道,只是你想使用“从”来装修一下,就像你在其它地方进行的粉饰一样,这里却忘了去掉人家的“自”,结果就“意外”了:揭开了伪装的面纱。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对何也先生的这篇“文章”继续搜索一下,更应该对他的其它“作品”进行检验。可以推断的结果是:“偶然性深深扎根于必然性之中”。因为何也先生“已经习惯了”,“习惯成自然”嘛。 我承认没有何也先生更了解人邻先生的博客,没有他知道哪里还有可以“借用”的内容,更相信《洋芋》里还有我找不到的“拿来”语句和换了一件小褂的伪饰。即使是人邻先生的这一篇日记,也没有仔细阅读,没有达到何也先生说的“仔细对照”的程度。也欢迎文友们对我证伪能力的不足展开批判。根据何也先生在中财论坛的表现,我希望何也先生去做考据学研究,那样可以更多地使用别人的文章内容,而且可以明目张胆地执行“拿来主义”,更可以光明正大地为稻粮谋,而不是这种被人诟病并被唾骂的龌龊做法。

人,不怕摔倒,怕的是自己不能再次站起来。曾经被王蒙等人向中国作协引荐的郭敬明,在此事件之后除了执行赔偿和真诚道歉,又积极创作,还成立公司为更多年轻作家提供平台。他为什么有如此洗心革面的决心和姿态?因为他对文学女神有虔敬的诚心、不想做小偷、不愿成为一个老赖!尤其是在当下非常重视诚信的社会氛围中。这位身高只有155cm的小男人,内心还是强大的。和无数网友一样,我早就原谅和宽恕他了,而且为他的新表现由衷地点赞!并为他重新站起来的伟岸姿态喝彩!也相信中财论坛以后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何也先生!就像何也先生另一篇获奖作品抄袭(Plagiarism)雪小禅的:“是另一个自己”——“自心底里慢慢绽放的”有着“干干净净的饱满”。当然,“那是跨越时间和生活的敬畏,回望与感念”之后的。可以让我们相信吗?

在物欲横流、欲望至上、娱乐至死、节操落地、极端自私、我行我素的环境里,论坛上的抄袭这件事,有那么“冒天下之大不韪”吗?!何况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应该做过“文抄公”呢!但是,大多数人做“文抄公”的时候,还没有懂得艺术是个性的,不能重复别人的。就像齐白石说的“似我者死,学我者活”。艺术的这种个性化也凸显着她的独立品格——凛然不能侵犯的独特品质。但凡侵犯者最终只能徒留笑柄。或许文学圈里也有江湖更有社会,会使得部分人盲从着耍心计,甚至为一时得手而狂喜。可是,文学女神的眼睛里是什么?时间过去后是铺在地板上的历史,这历史的图示里,我们看到的是那眼神里不屑的蔑视和无视的忽视着的遗忘!希望从这一刻开始,大家一起严格地自律,朝着各自的前行方向,不知疲倦地追索。哪怕只是为了“人”的尊严。相信何也先生也愿意与文友们一起出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