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云逸斋日志(2010年,在武汉)

2020-09-17抒情散文李灿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14 编辑

4月12日星期一阴以前,我们总是抱怨大学只有少数人进得去。可是如今,大学纷纷扩招,结果又怎样呢?很多的家庭为了儿女上大学负债累累,他们的儿女毕业后却很难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14 编辑 <br /><br />4月12日星期一阴以前,我们总是抱怨大学只有少数人进得去。可是如今,大学纷纷扩招,结果又怎样呢?很多的家庭为了儿女上大学负债累累,他们的儿女毕业后却很难找到好工作。我们总是抱怨高考属于应试教育,有很多弊端。可是,如果马上把高考取消,又会怎样呢?那么大学将会被有钱、有权、有关系的人的子女填充,这样的现象我们愿意看到吗?我们以前总是抱怨中小学教材只有一个版本,没有照顾各地实际。现在版本多了,新问题又出现了。每个版本自成一体,错误也得不到纠正,这严重影响了中国各地的文化、教育沟通。我们以前总是抱怨领导干部年纪太大,思想顽固,呼吁领导干部年轻化。然而,领导干部年轻化就一定是好事吗?有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在单位担任要职,却没有基层工作的经验。他们外行领导内行,常把事情弄糟。年轻人身居高位往往妄自尊大,不懂得敬老爱幼,这不管是对团队还是对个人都不利。中国是一个大国,很多问题是复杂的,决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解决。抱怨、走极端不但解决不了旧的问题,还会产生新的问题。4月13日星期二阴我在实习的时候,房东大姐有一个小孩读小学。她每天晚上都手把手辅导小孩做作业,小孩一个问题没想通她就又打又骂。毕竟,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位母亲的做法我实在不敢苟同。小孩文化知识的获得主要应该依靠学校教育,父母不能替代老师。如果父母总是去辅导孩子学习,那他们在学校里又会干什么呢?不抓紧学校时间,回家后再补课,这样只会得不偿失。父母不管学生会不会做都一味辅导,长期以来就会助长他们的惰性,他们不愿意思考,也不敢思考。学生一旦不会思考,没有自己的思想,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家庭教育不能成为学校教育的复制,父母不同于教师。父母如果不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反而用粗暴的态度督促孩子学习,就会使孩子觉得父母是可怕的,陌生的。为什么父母和子女会有代沟?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外,像这样把小孩束缚在作业本上,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错误的导向。他们认为只要课本知识掌握好了,会做题了就了不起了。其实,课本上的知识也有局限性,还有很多的知识存在于课外。其实,课本之外的知识才是一个人应该用一辈子去学的。陪读的确是一种不可取的教育方法,应该果断地抛弃。4月14日星期三雨杜甫的《春望》中有这么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看到不同的书上对这两句的解释有所不同。这些解释的分歧主要有以下两个。第一,这两句是不是互文?有的书上将这两句分开来解释,他们也有理由。诗的下一联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显然,这里的“感时”对应“烽火连三月”,恨别对应“家书抵万金”。律诗是讲章法的,中间两联一一对应非常合理。然而,我本人倾向于互文。首先,“感时”和“恨别”在诗人心中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分开。“花”和“鸟”都是春天常见的景物,不能割裂开来。如果将两句分开来解释,只会使它的整体意义变得支离破碎,很不连贯。第二,“溅”和“惊”是使动词还是一般动词?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认为它们是使动词。这种意见有它的可取之处,自然界的景物出发了诗人的感情,当然就会使诗人泪往出溅,心受到惊吓。而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认为把“溅”和“惊”理解为一般动词也可以。“花”和“鸟”怎么会“溅泪”和“惊心”呢?显然,这是拟人的说法。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花”和“鸟”都感慨人世的沧桑,作为人怎么能无动于衷呢?我觉得这种理解更好一点,文学世界的动植物都不是自然界的动植物,它们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这并不奇怪。文学上的东西没有必要定于一尊,关键要看它能否自圆其说。4月15日星期四阴有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搜集一些小幽默,有汉语的,也有英语的。其实,幽默中也有一些有趣的语言学问题。几年以前,我曾看过这样一则英语小幽默: W:Tom thinks that I’m pretty,while Jim thinks that I’m ugly.What about you? M:I agree with both of them,I think you’re pretty ugly.从修辞上讲,它运用了双关的手法。“pretty”既有“美丽的”这个意思,也有“非常”这个意思。后来,我一直在想,“pretty”和汉语中的哪个词有类似之处呢?我自己想出的答案是“好”。“好”作形容词与“坏”相对,(古汉语中它也有“美丽的”这个意思)作副词指“非常”,这一点和“pretty”有着惊人的相似。而且,我也看过一则类似的汉语小幽默:妻子炒菜,丈夫总是挑剔,一会说太苦,一会说太酸,一会儿说太辣。妻子说:“你就不能说个‘好’字吗?”丈夫说:“好烫啊!”处处留心皆学问,不要总把学问看得太枯燥。4月16日星期五晴前年是我最得意的一年。这一年,我发表了很多作品,获得了很多荣誉。而且,这一年的年底有个女生爱上了我。很多同学都羡慕我,我也陷入了自我陶醉。可惜,好景不长,我的爱情很快夭折了。那个女生当初给我提了个条件,那就是我必须考上研究生,否则我们就散伙。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家里十分困难,无法再支持我读研究生。我咬咬牙,从考研的阵营中退出来了。我的女朋友非常无情地将我抛弃了。她要考研,就另外找了一个正在备战考研的小白脸做女朋友。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乱撞,结果是不断碰壁。我想出版自己的书稿,却因为没有经费而搁置。我想申请科研项目,结果却不了了之。我想搞勤工俭学,想搞自主实习,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实习结束后,我糊里糊涂地做了语文编辑。虽说当初的梦想只能深藏在心底,但毕竟已经能够自食其力,心情也就不像以前那么忧郁。前几天,那个女生又来联系我。她考研失败了,找工作处处碰壁,又受不了委屈。我没有幸灾乐祸,想想我前一年不也和她差不多嘛!当初,我们都太年轻,把问题想得太简单。我们总认为考研考上了会很幸福,研究生总比本科生好。其实,考研总有失败的危险,不管你准备得多么充分。考研一旦失败,你想过自己的后路吗?社会会使人变得成熟,变得稳重,这些是我们在学校里无法学到的。4月17日星期六阴我最初进入师范院校,志向就是当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可是如今我却连小学都进不了。想到这些,我的心里总有一种失落感。我们一方面设立很多师范类专业,另外一方面又让很多师范生毕业后无法走上教师岗位,而我们这时候又反过来抱怨中国的教师资源不足。如此荒唐的现实不能不叫人痛心。有些不负责任的人指责我们年轻人吃不了苦,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其实他们根本就不了解事实。大学毕业生中有走上教师岗位的,可是他们中很多人却不能在这个岗位上长久地坚持下去。工作累,待遇低,这是客观事实。在当今这个讲学历、讲关系的风气下,想进入教师行业,谈何容易!看来,我们的教育体制的确需要改革了,否则将会有大量的教育人才流失,这将威胁到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4月20日星期二雨《读写天地》2009年第7期刊登了司春艳老师的《在细致观察中学会运用想象》。这篇文章是她的一篇作文课教案。刚开始,老师请学生看了一个作文片段,这个片段中有“知了还在一个劲地叫着”,时间是在深夜。然后,老师请学生指出片段中的问题。于是,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知了在天黑时一般是不叫的。怎么这里都‘已经是深夜了’,知了还在叫个不停呢?”老师在几个学生回答之后说这是由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造成的。其实,知了在黑夜不一定不叫。我们可以读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面就写了知了的叫声。同样是《读写天地》第9期,有邵建新先生的《朱自清对‘月夜蝉声’的考证》,文中就指出了知了一般在夜晚不叫,但并不是所有的知了在夜间永远都不会叫,而且也确实有人听到了知了在夜间叫。这位老师教育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是很好的,而她事实上却把常有的经验当做绝对真理,这就和她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如果原有的经验根深蒂固,谁还会仔细观察生活?常识有时候也是有害的。我们都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但谁敢肯定世上没有白乌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