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兵 团 生 活

2020-09-17叙事散文ncwls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6 编辑

兵 团 生 活
作者魏洛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是毛泽东在1930年元旦写的一首诗词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36 编辑 <br /><br />兵 团 生 活
作者魏洛书
“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是毛泽东在1930年元旦写的一首诗词,词名《如梦令·元旦》。毛泽东在1929年12月28日至30日主持召开了古田会议,整顿了红军,统一了不同意见,基本上掌控了苏区的局面。这首词表达了他在那一时期的愉快心情。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40年后的1970年,宁化、清流、归化成为福州军区福建生产建设兵团二师的驻地。师部设在明溪,也就是当年的归化,二师的三个团分别驻扎在宁化、清流和明溪三个县。我所在的十团的驻地是宁化,团部就是凉伞岗农场的场部,该农场是个劳改农场。
生产建设兵团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才有的“军队”,在当时多少带有一点广告色彩的宣传中,被称为“不脱离生产的武装部队”。它的整个建制与正规军一模一样,从兵团、军、师、团、营、连、排一直到班,连级以上的干部,正职是真正的军官,穿军装,有领章帽徽,佩戴短枪,副职都是地方干部,跟普通百姓没有两样,叫起来挺响亮的,像副团长,副政委,其实,他们就是原来劳改农场的场长和党委书记,其他副营长、副教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都是农场干部。排长、班长这些基层骨干分子一般都是退伍军人。
资格最老的建设兵团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真正的屯垦戍边,贡献很大。其他建设兵团大多是在文革期间组建,主要是接管劳改农场,顺便收编一些国营农场,尤其是华侨农场。文革期间组建建设兵团是权宜之策。当时,公检法从上到下所有部门受到冲击,无法行使职能,而劳改部门又是一个必须严管的部门。劳改农场成为建设兵团,实质上是军管。
文革期间,解放军威望特别高,只要穿上军装,佩戴红色领章帽徽,哪怕你只是一个小兵,老百姓,尤其是小青年,都会向你投去羡慕的目光。那时候,能穿上部队淘汰下来的旧军装,能戴上一顶旧军帽,都会觉得很过瘾、很帅气。稍微有点门路的干部子弟都参军了,没有门路的城市知青参军无门,就到建设兵团去当“土八路”。所以,建设兵团招兵买马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我就是“自投罗网”,自己送上门去的。
十团的三个营中,一营和二营较正规,其组成包括原来的公安兵和后招的兵团战士。公安兵都穿军装、有领章帽徽,配有真枪实弹,是真正的军人。这两个营的新招收的兵团战士不穿军装,但配有部队淘汰下来的武器,属“土八路”。他们的任务不是生产,而是看押犯人。三营只有八连是由真正的兵团战士组成,大多是来自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等地的小知青,也有像我这样的真正读完高中的老知青,还有为数不多、能量却很大的退伍军人。其他两个连队的人员都是从印度尼西亚回来的归国华侨,其中有全国闻名的41名华侨小英雄,他们老老少少,以家庭为单位,由政府安置在这里。他们的生活其实没有什么变化,领原来的工资,做原来的事,不搞军事化的管理。我们八连就不同了。我们每个排30几个人,住在一间大房间里,上下铺,一个挨着一个。早上准时起床,晚上准时睡觉,如果不老实,会被退伍军人骂得狗血淋头,再不听话,就会被拳打脚踢了。班排长官不大,却挺威风,他们需要的就是“无条件服从”,没有道理可讲。
三营的营部设在我们八连。营长、教导员、连长、指导员都是现役军官,拖家带口,住在小破屋里。营长姓赵,蒙古族人,脸色黝黑,高大威猛,一看就知道,是个身经百战,杀敌不眨眼的汉子。有个晚上,皓月当空,八连的全部男丁紧急集合,几个班排长带着我们几十个人和十几个就业犯,借着月光,沿着一条小路,朝山里狂奔十几里,来到了山上一个废弃的钨矿,班排长一声令下,我们这伙“夜盗”把这座矿山上有用的东西搬了个精光,我扛了一根房梁回来。就业犯本事大,他们竟然把几台马达搞了回来。钨矿的几个留守人员鸣枪示警,我们的一个排长也端起冲锋枪朝天扫了一梭子,以示回应。没过多久,一排漂亮的营房拔地而起,几个军官与其家人全住上了宽敞的新房。因为有马达发电,我们的营房在晚上亮堂了许多。后来,我们知道那晚我们执行的是营长的命令。他说,我们搬回来的全是国家的财产,与其让国家财产在山上烂掉、锈掉,我们还不如把它们全用起来。当时,我感觉他说得很有道理。
八连不看管犯人,是纯粹的生产连队,就是种地,有水的田种水稻,没水的田种花生、甘蔗、玉米或红薯。兵团战士不但要从事强体力劳动,还要服从命令听指挥,每天都得体验那种不自由的军事化的生活,而且收入极低,月薪只有16元。低工资不要紧,没有自由才真难受。我无法适应这种生活。就在感觉痛不欲生之时,我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八连旱地较多,旱地里种的尽是些好吃的东西。这些地都在远离营房的山坡上,经常有成群的野猪出没,一到晚上,野猪们就到地里大吃大喝,把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糟蹋殆尽。连部决定派一个兵团战士晚上上山值班。结果,没人愿意去,因为半夜三更孤身吊影呆在山上,确实需有足够的胆量,何况,野猪虽然吃素,也能咬死人的。我认真权衡了一下,决定试一下。头几个晚上,我带了一把手电筒,一面铜锣,到了山上,不停地敲锣,那不是赶野猪,是在给自己壮胆。后来,我胆子大了,隔一段时间敲锣,不时大声吆喝,山里会传来美妙的回音。再后来,我干脆唱歌吊嗓子,每个晚上歇歇停停,至少要唱上两个小时,有时候,我还把连部的手风琴背上山,在山上狂拉几个小时。连长配给我一支冲锋枪,我没要,只要了一面铜锣。白天,我一个人在宿舍里睡大觉,晚上,我一个人去唱山歌,自由自在,太幸福了。
兵团生活中常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最频发的莫过于男欢女爱。七连的文书是个退伍军人,爱上一个在七连子弟小学教书的女华侨,她是国家定的41名华侨小英雄之一。结果,这文书受处分,丟了文书的差事。八连的事务长是有家室的人,英俊潇洒,一表人才,他使炊事班的漂亮小妞怀孕了,只受了处分,因为他跟指导员关系好。最荒诞的一件事是,睡在二排长旁边的小伙子向连部状告二排长,说他鸡奸他。这事闹大了。指导员亲自坐镇,开了一个全连男战士的批斗会,说小伙子诬陷二排长。好家伙,只见几个膀大腰圆的退伍军人把那小子推进会场,要他跪下,他不跪,接着就给他一顿拳打脚踢。指导员看着他们打人,竟然不吭声。我实在看不下去,就站了起来,说:“不要打人。他有错,但不是敌人。他可能不知道鸡奸是什么意思。” 小伙子望着我,显然是希望我能说清楚。我接着说:“我们一个个挨着睡在一起,晚上睡得糊里糊涂,搂抱在一起,是很正常的,这不叫鸡奸。只要二排长的生殖器没有进入你的肛门,就不能说二排长鸡奸你。” 我说这话时,很严肃,义正言辞,但不知为什么,许多人笑了起来,指导员也笑了。
当然,兵团生活也有快乐的时光。虽然是搞生产的部队,毕竟是职业军人在领导,他们讲究的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十团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汇演,每个连队都得参加。我们八连的文艺骨干是三个老高中生,郭瑞明、魏桂义和我,我们三人年龄一样,关系特好,有如兄弟。瑞明是厦门人,很会画画,还很会拉手风琴,他的乐感特强。桂义是莆田人,他的舞姿堪称一流,他在舞台上可以连续翻几个空心跟头,安然无恙,他的舞台造型总能把观众迷倒一大片。我负责唱歌、后台指挥和朗诵。我还扮演过指导员。我们八连的指导员名叫林本,是闽南人,他把他的军装和五四式手枪都借给了我。记得演出时,我穿着一身真的军装,挎着一支真的手枪,昂首挺胸,站在舞台中央,伸出右手,指向远方,大声说:“看吧,那就是红军走过的地方···”。可惜这快乐时光不长,一年只有50天左右。
有件事让我感觉十分幸运。那天是休息日,许多人都去十里开外的集镇玩去了,寝室里只有几个人在闲聊。就在我们海阔天空胡说八道的时候,走进一个人来。此人五短身材,个头不高,很壮实,脸上一根胡须都没有,没戴帽子,平头短发,只穿了件军人穿的短袖T恤,没穿外衣,一看便知,是个老军人。我当时胡子拉杂,身穿一件破旧绒衣,脏兮兮的。没想到他径直朝我走来,向我伸出了手。我赶紧握住他的手,对他傻笑,一句话都没说。他握着我的手,对我上下打量,然后,用另一只手在我的肩上用劲拍了两下,笑呵呵地说:“老油条!”。后来,我才知道,跟我握手的那位老军人是我们的兵团司令彭飞。他可是共和国的开国将军呵!我后悔死了,没有向彭司令行个军礼。
1971年,大学重新开始招生。大学新生直接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推荐产生,而不是通过高考。全连一百多号人都有资格申请报名,但八连只有两个名额,这两个名额实际上掌握在指导员手上。为了博取指导员的欢心,得到他的推荐,我和郭瑞明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我们三营有两个归国华侨连,因为生活拮据,他们经常变卖从外国带回来的物品。指导员给他的妻子买了一台缝纫机,外国名牌,使用说明书全是英文,看不懂。我自告奋勇帮他翻译,郭瑞明负责把说明书上的插图全描画下来,我们费了一个星期才弄完,把译本恭恭敬敬地交到指导员手上。没想到,他眯着一双小眼瞄了我们几眼,皮笑肉不笑,连声谢谢都不说。我们俩都知道没希望了,这狡猾的家伙简直油盐不进。
1971年9月13日,中国出大事了,林彪在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我们这些兵团战士麻木得很。出事好几个月后,我们才有了一点点感觉,先是发现营长、教导员、连长和指导员的行事风格跟往常大不一样,过去这几位现役军官跟我们打成一片,谈笑自如,突然这些军官难得一见,即便见到了,也是少言寡语,看上去有点失魂落魄。后来,小道消息开始传播、蔓延,大家都知道了,但是谁都不敢公开说出来,因为这件事太离谱,离谱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尤其是文革时期的中国老百姓,根本不相信这事会是真的。最后,终于公布真相了,确认了此事。我们认真学习了很多中央文件,知道了毛泽东南巡,巧妙回京,还知道了林立果的小舰队和“五七一工程纪要”,等等。这件事对军人的心理冲击巨大,而在广大的老百姓心里只有惊讶。
913事件向民众传达后,生产建设兵团(新疆兵团除外)开始解体。我认为这是巧合,两者没有因果关系。建设兵团队伍庞大,而且人员复杂,有现役军官,有退伍军人,有青年农民,有城市知青,有劳教人员,有就业人员,还有很多归国华侨和农场员工,这么多的人长期堆集在山沟里,迟早会出事。其实,建设兵团的现役军官基本上都是从正规军淘汰下来的,早就该转业了。他们一转业,兵团也就不成其为兵团了。
我是第一批离开建设兵团的,被分配到闽西武平县,十团总共去了130多人。武平是我的祖籍,我能回武平去本该是件高兴的事,可是我的家庭出身不好,社会关系也不好,在那个讲成分、拼出身的年代,回老家确实有风险。我公开表示不愿去,在职业军人眼里,这叫不服从命令,性质很严重。军人的思维是,你不愿去,你就非去不可,而且得乖乖地去。那几天我的思想负担太重,以至于表达能力急剧下降,武平县派来的接兵代表姓袁,是武平县粮食局的干部,他听我说话语无伦次,向指导员提出不要我,要求换个人。指导员不但不同意,还狠狠地把我吹嘘了一通,说我又会唱歌,又会拉琴,又会指挥,还会洋文,是连里的“秀才”。经他这么一吹,在这去武平的130多号人里,我还真成了“人物”。到武平后,先得学习几天,那时作兴唱革命歌曲,我教大家唱《国际歌》,这首歌不太好唱,费了不少功夫。几天后,我们各奔东西,大部分人离开了县城,到各乡镇的供销社和粮站工作去了,我留在了县城,分配到城关粮站,据说是那批兵团战士就职单位中最好的单位。这可能是真的,因为在宣布工作分配名单时,我的名字第一个被宣布。当然,我在武平工作期间,没人知道我是武平人,我自称是江西人,人们信以为真。我在自己的家乡武平 “潜伏” 了三年。
兵团生活确实不自在,但给我很多启迪和教益。每个人都会有不能任性的时候,感觉不自由的时候,怎么办?还得淡然处之,否则,就会自讨苦吃。说白了就是,做人要老实一点,乖巧一点,随和一点。有一句非常响亮的名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当兵团战士之前,我对这一名句的理解是,军人必须毫无保留地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成为兵团战士以后,我对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军人如果不执行上级的命令,绝对没有好下场。

(2015.10.18写于深圳沙头角)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