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街头巷尾的大字报

2020-09-17叙事散文MLMC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9-8-6 23:59 编辑街头巷尾的大字报MLMC米粒满仓大字报,在文革中特别走红,实际上可以说专属于那个时代。很般配。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很早就诞生了大字报,但是真正的兴盛时期,却仅是文革期间。那以前以后,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9-8-6 23:59 编辑街头巷尾的大字报

MLMC米粒满仓

大字报,在文革中特别走红,实际上可以说专属于那个时代。很般配。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很早就诞生了大字报,但是真正的兴盛时期,却仅是文革期间。那以前以后,都不红火、不怎么待人稀见!
在1966-1976年十年“文革”中,大约1967-1971年间,村里开始兴起写贴大字报,经过中间大约一年的红火阶段,又渐渐没落、冷却了。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没听说过这三个字。什么是“大字报”?似乎很难定义,这么说吧,通俗讲,就是用毛笔等书写工具,通常在较大的纸上写揭发、批判类的文字,公开贴出来的书面东西。
不知是什么原因,查遍《新华字典》《辞海》《辞源》都没有正式的词条释义。这个文革十年暨以前一些政治运动中,使用过的舆论宣传和政治工具,竟然没有人对其进行正式的解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它臭名昭著的“言行举止”和坏名声使然?大家都懒得理睬它,不愿提到它吗?
我也是不愿意提起它,只要想起那些年满街的大字报,我眼前便浮现出那些乱纷纷、脏兮兮的污眼东西,就觉得恶心,想呕。
却不得不提、不得不写。
为什么叫“大字报”?大,其实也就是个说法,有别于书本上的各种小字文本。通常,大字报的字迹字号都比较大,公开张贴后,叫人在远处也看得清。不过,有些大字报,字写得很小,那也是大字报;只能归类于大字报,否则它没处去。从内容上看,大字报一般特指批评、批判、批斗类的文字。如喜报、喜讯、总结、材料、书信、奏折等书面的文字,就不能说是大字报。
我们村里的大字报,多为白纸黑字,另有一些灰色纸、棕色纸、红色纸,粉红纸、个别的绿色纸等,笔墨也有红色、绿色、蓝色、紫色等。有的人没有好纸,也有用旧报纸写的,用毛笔写大字才行,若是小字就盖不住报纸的原有内容。实在没有纸张,有的人会用“洋灰(水泥)袋子”的浅棕色牛皮纸写大字报。
大字报,都是用面粉在大锅灶里加水熬制的面糊糊。平时,村里和学校贴标语也是这样,用大锅熬出半盆糨糊,带上扫地笤帚或扫炕笤帚、刷锅的炊帚,来到大街上,用笤帚把糨糊呼啦呼啦刷到墙上,一片一片的,再把大字标语按到墙上即可。标语下面地面上,总是洒落一溜一溜的糨糊。
你想想,这样的一些纸张,贴到墙上以后,会是什么效果?满街满墙烂乎乎的,纸张颜色大小不一,字迹大都潦草混乱,字体颜色也是等等不一。本来就是胡乱贴在墙上,乱叨叨的。后来,大字报多了,墙壁贴满了,就在旧的过时的大字报上面贴,一层摞一层,张贴时又不对齐,大的小的都是随意张贴,没有要求、没有什么规范。所以,满墙的大字报歪啊扭的、层层叠叠,参差不齐、乱七八糟。大字报密集的地方,根本看不见墙体,不知道是墙壁了。墙壁上临街的窗户,看上去像是从乱纸堆里露出眼脸。
过一段时间,因为风吹日晒雨淋的,纸开裂了,一道道口子。有的纸边裂开一半的、裂开大部的,在墙上忽闪忽闪摇着,还哗啦哗啦响。像在向读者致意或问候,欢迎它的忠实读者光临。墙上的纸和糨糊还变色变质,或霉变腐烂发黑,甚至是长毛,长出黑色的胰毛,也不知道是纸发霉了还是糨糊长毛。灰蓬蓬或黄瘪瘪或乌啃啃的一斑一块的,像一个个补丁,也许,更像是伤疤?
但是,我不能确定,这究竟是些什么伤疤?何种性质的伤疤?是谁的伤疤?大街的?村庄的伤疤?还是人身的?心灵的伤疤?
二 那些年,大街上到处是的横幅大标语,或者直接写在街边的墙壁上,或者写在纸上贴到墙上。印象最深的是:“打倒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打倒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无产阶级专政胜利万岁!”等等,这些口号最常用、最响亮,无论是开会,呼口号,还是街上写标语,都是少不了这几条。
今天我才发现,文革十年里,我从来没有写过一张大字报。现在想想,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几年里,大批判文章,我倒是写了不少,简直可以编辑出版一本小册子“活页文选”了。当时,我只是作为观众,迷迷糊糊的,成天去看满街新的旧的大字报。
以村里名义写的大字报,一般是白天贴出来。许多人会第一时间靠近墙壁、上前围观。
那几年,村街头观望、阅读大字报,成了村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阅读领会大字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便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这些大字报,基本内容大多是来自当时的报纸,大字报的内容,必须与上面的指示精神完全一致。所以,大字报里面,其实隐含着当时的政治方向、政治路线的要害元素。1967年的一天,村街上贴出了几张大字报。是村小学的老师代劳的。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认识大字报,七八岁的我,首次知道,世上还有大字报这个小东西!
这些大字报,文字水平当然不错,纸面毛笔字也写得漂亮整齐。当时的村小学,就是全村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地。村里小学教师,就是村里学历最高的“知识分子”!所以,必须是由他们代表全村执笔,这样艰巨的政治任务,别人根本就无力承担、不能胜任。大字报以全村的名义表态:坚决拥护毛主席,坚决拥护党中央!我们全村的革命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站在党中央、毛主席一边,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一边。决心完全彻底地掲批打倒刘少奇、邓小平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坚决打倒“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批倒批臭卖国贼刘少奇”。
大字报的开头,是几段毛主席语录,比如“要斗私批修”“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等等。末尾,还有“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等等。
村里集体名义写的大字报内容,也是平时批斗会内容的继续和补充,根据上面的部署,随着形势与上边要求的不同,在随时变化、调整语气、态度和程度。既有批判“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又有揭发批判村里的“地富反坏右”的。
这样的大字报,内容都是大同小异,过几天就会贴出来几张,不断刷新。
记得,村里第一次贴出大字报时,有不少人在询问,什么大字报?大字报是干什么的?大字报什么样?乡下人,到那时基本上没有见过大字报,在人们耳中,是个新概念。不少人,到处互相传送、议论着大字报的消息。
不久,有一天,早晨一出门,便听见村里人炸开了锅。
有人说,村里贴出了新的大字报,就在北街(村里的中心街道,东西向)十字路口的东南角,有人贴出了三张大字报。是三个人写的,字迹纸张都不一样。当然,现在想想,也不一定不是一个人所为,他可能故意为了蒙人眼目,这样伪装成三个样子的大字报?也未可知。人们议论纷纷。村街上这一堆那一簇,三三两两的,人们在分析、猜测,是谁写的大字报。
我走去街口,看见那里墙边围了几大群人,在阅读贴在墙上的几张大字报。人们叽叽喳喳闲聊说笑着,时而也一惊一乍长吁短叹。三张大字报,贴在墙上间隔了一点距离。都是匿名,千奇百怪的名字,一看就是假的。有一个是揭发村大队长的,说他耍流氓、睡人家的媳妇(没有具体指出人名),此事的真假,难以考究。只是,以前,坊间私下有过同样的传言。当然,是真是假谁也没有确凿证据。这张大字报署名是:全村广大革命人民群众,下面还有年月日。他不假思索,就大包大揽地全权代表了全村的广大社员。
另外两个大字报是,批判一般社员的,看上去是私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到这里来借题发挥了。
个人新贴的大字报,都是早晨才能发现。
写贴大字报,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出于多种原因考虑,写贴大字报者,往往都是避讳人们看见或是了解、知情的。所以,一般都是晚上贴出来,贴的时候一般无人撞见。写大字报者一般都是匿名的,不会以真名直面。因此,也不会光天化日或大庭广众之下,在大街上明目张胆地贴。这大概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即使是大字报内容不怕人,也许他也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身份。以防不必要的麻烦或隐患,或是为某种避嫌或自我预先洗白。
个人大字报的形式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说它包罗万象也许并不过分。包括:各种风格、体裁、题材的短文;也有口号式的或格言式的几句话;还有对联式的,当然算不上对联,乡下人没文化写不出什么对联,不过是凑字数的模仿,没有对联的技巧;也有漫画式,农村人会画画吗?当然不会,这些类似漫画的“画作”,其实就是满纸涂鸦而已,图样边上写行字,字配画,批某人或骂谁谁谁;还有诗歌式,当然算不上诗歌,那时候乡下人谁会写诗歌?不过是些七拼八凑的顺口溜,严格讲连顺口溜也算不上。仅仅是在模仿顺口溜而已。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也有个别的大字报,是圆珠笔、钢笔或铅笔写的,还是小号字。像是一篇小学生作文和练习作业;有的大字报就是一句话、几句话或口号;或者,直接就谩骂、吵架、攻击或侮辱性的文字。比如,“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XXX,下台吧,滚蛋吧!你这个顽固的走资派!”这个XXX,是村支部书记或大队长(村长)。“XXX,你这个王八蛋给我滚下去。”这个XXX,可能是村里的什么干部,会计、保管、妇女主任、民兵连长等。应该是他们得罪人了。
有的人为了掩人耳目,大字报故意使用左手书写,自然是不像个样子。一看字迹就能猜个差不多。本来,乡下人没有文化,会写几个字就不错了,要写好不大可能,左手自然是写得更不像话了。
后来,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大字报演变成了一些人泄私愤、打嘴仗,吵架骂人、互相讨伐攻击的工具和场所。
其中,对村干部,书记、大队长、各个小队长、会计保管等,基本上都有或轻或重的批判、揭发,都是些不大不小的各种问题,花样繁多。能全身而退不受一点冲击的,没有几个。
大字报的核心是,揭发批判“走资派”——资产阶级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换言之就是“当官”的。这既是大字报的核心,也是文化大革命的核心内容!说到底,也就是一个权字:夺权,文革是也。
村里出面批判的是,上面的“走资派”、“黑五类”。村民自发批判揭露的,就是主要集中在村干部身上了。另外,就是大家伙的互相揭发批判。大家互相撕扯,你打我、我踢你,你骂我、我批你,你揭我、我整你。反正是乱作一团。
村子,整个变样了。一夜之间,本来好好的乡亲们、好邻居、好朋友,一下子变成了敌对关系,人们互相敌视,互相掲发批判,吵架,甚至是拳脚相加。甚至是一家人也会反目,互相揭发批判。像是2000年前已经结下了世仇一般。以前,自由自在的乡村空气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紧张恐怖的硝烟,发出浓烈呛人的火药味。满街都是“地雷”,到处都有“密探”“奸细”,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说的那句话,会是错话,或是成为人们背后告密的把柄。你不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你不知道什么言行举动会被告密,贴上反革命标签。人们个个岌岌可危四面楚歌,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
用当时上面的一句口号,就是“天下大乱,形势大好”。天下大乱,乱的是反动派,乱的是阶级敌人,乱的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我们无产阶级、我们的社会主义、我们的革命人民群众,我们的无产阶级专政,永远是形势一片大好。
平日里有矛盾的人,互相揭短、吵架、你打我踢的。当然不是明着来,都是不露真面,从其他角度去攻击对方、侮辱对方,但都是化名。外人看不大明白,其实当事的双方心里明镜似的,心里都清清楚楚,却都不挑破这一层窗户纸,白天可能见面还笑哈哈地打招呼,晚上就贴出来批他骂他的大字报。贴大字报以后,双方的大字报来回几个回合了,可能第二天在街上见面了,还是没事人一样,有说有笑的。
人与人的斗争,都在暗处,在心里,在夜里。
白天里,却是一片和平、阳光普照。
还有撕大字报的,有的不懂事的孩子贪玩,可能撕下来叠纸哌玩。可能也有大人故意所为,比如,如果大字报是攻击污蔑某人的,某人可能就撕下这张大字报,或者撕一半下来,把标题和含他名字的部分撕掉;或者晚上,在大字报上面写上大批大骂的文字,作为回击或自卫。当然,都不会署名,只是这个那个地胡乱责骂一气,带着脏字和狠话,来否定对方大字报的内容。
同时,还有的人,在墙上的大字报上面写评语,说:写得好!大快人心!或者骂人的话,都是那些污言秽语,骂脏话,批判大字报写得不好,顺带把他爷爷、奶奶、他爸他妈都带到嘴上了,合在一块骂。
虽然,不大知道这些大字报都是谁写的,反正,人们也能估计猜测个三成五成。从平时人们知道的谁和谁有矛盾、谁与谁死对头等民间人际关系,大致能够分析个差不多!
最红火的一年里,大约是1970年,几乎每天早晨,都有好消息,新信息,新动向,新故事,新事件发生。在这样的时代,你如果想要寂寞、想清闲点,那是不可能的。你不惹人,就行了吗?你不惹人,人要来惹你。你要清闲点,别人是不会让你清闲的。就像在路上开车,你能保证不撞人,但你能保证他人不撞你吗?
这一切,令人目不暇接,人们总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新消息、新故事。这其中的创造力,令人不得不卑服。你不卑服是不行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家做不到的,你想得到想不到的,人们都可以给你创造出来,大张旗鼓地贴到大街上、糊到屋墙上。叫你惊叹不已,使你大开眼界。叫你不得不自卑,万分失望地哀叹,自己的智商和想象力是多么地自叹不如。
但是,不管是谁写的,写谁的,这些形形色色的大字报,都从一些侧面、方面,充分地体现出这个社会的复杂性、现实的污浊性;等于是为部分人提供了这样一个大舞台,邀请他们在此担任主演,充分地表现世相百态、各色人等。应该说,他们都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演出十二分地精彩!
他们,其实都是出色的演员。都很会表演。都精通表演艺术。
当然,每个人,都是社会现实中的一个观众,同时也是演职员;既是在表演,也是在观看。
你可能觉得,是不是满村的人,都在写大字报?不是的。其实,仅仅是少部分人在贴大字报。多数人都是热心的忠实观众。
不过,这少数人的节目,已经是够精彩,已经够用了,节目已经很多。舞台上的演员,已经有点拥挤,快要站不开了。这个草台班子,编剧、导演、演员一应俱全,或者是自编自导自演?或者自任男一号女一号?反正是,这台戏足够你好好地欣赏一番,好好地品味、分析、琢磨,够你过足瘾、大开眼界的了。


【字数——5498-5519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