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元宵闹的春意浓

2020-09-17叙事散文漠北雪莲
元宵闹的春意浓喜庆的对联。大红灯笼。喜气洋洋的人们。新春,清风抖落身上的寒意,踩着细碎的莲花步,在暖阳的陪伴下,用最虔诚的方式去叩响家家的大门,将祝福送给人们,那彩灯挂着满脸的喜庆,在天空下呐喊,在黑夜里闪光。一个“闹”字,将年后的第一个节

元宵闹的春意浓
  喜庆的对联。大红灯笼。喜气洋洋的人们。   新春,清风抖落身上的寒意,踩着细碎的莲花步,在暖阳的陪伴下,用最虔诚的方式去叩响家家的大门,将祝福送给人们,那彩灯挂着满脸的喜庆,在天空下呐喊,在黑夜里闪光。   一个“闹”字,将年后的第一个节日推向了高潮。   当人们还沉浸在喜气洋洋的年味里,回味着,感叹着,元宵节又匆匆赶来,一如温暖细语注耳,浓情美意入心,把人的情绪再次激活。   年节的余温还未散去,元宵节的彩灯又映红了天空。其实,按照古老的传统习俗,正月十五以后,年才算过完。祝福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粘着喜庆的汤圆又给人希冀和幻想,步入人生暮年的我们,何尝不希望与自己的亲人天天团聚,时时快乐?!   彩灯是吉祥的象征,社火是河西走廊民间庆祝元宵节,闹红火的节目。   每年元宵节期间为社火的固定日期,人们要在街道,广场或是村头挂彩灯、搭彩车、进行各种演出和文艺表演:如旱船、高跷、舞龙、耍狮,抬花轿、秦腔、秧歌等,可谓集民间艺术之大成,融地域民俗文化精华于一炉。   人们将积蓄了一冬的劲头,都聚集在新春的快乐中。无论男女老少,都憋足了精神“闹”元宵。这一“闹”,闹走了瑟瑟严寒,闹醒了沉睡的大地,伴随着“咚咚锵锵”的锣鼓声,躲在窝里取暖的鸟们也跟着兴奋起来,“叽叽叽,啾啾啾”对着蓝天歌唱,峭立在枝丫上起舞。连冷峻的祁连山也脱下了冬装,卸下了懒惰与疲惫,精神饱满地注视着这壮观、激扬、振奋人心的场面。   瞧邻家阿姨,前几天还打着吊针输液呢,今天却身着大红绸袄配搭葱绿色宽腿裤子,花白的发丝上系着红色花朵,犹如蝴蝶蹁跹。白里透红的双颊浸着丝丝汗珠,脸上溢满了幸福和满足。桃红色的丝绸扇子在她手中,张合有度,收缩自如,甩开像朵花,转眼收住却像一把玲珑的尺子。再看隔壁大爷,平时沉默寡言,走路也是慢腾腾的,此时像变了一个人,他脚步轻快,嘴上带着一套长长的白胡须,清风一吹飘在胸前,像极了画中的老仙人。那白色的长袍正好盖住了他弯曲的双腿,手握白色的牛尾巴,与一位扮胖婆娘的丑角搭档,一问一答,一唱一和,人们的喝彩声不断,欢笑声不断。他们不仅是社火的领队,还起着组织和引导队伍的作用。不论是哪一个节目,或是走在哪里,他们都可以穿行其间,或严肃认真的指导,或油腔滑调地鹦鹉学舌,或忸怩作态地摹仿别人,或在音乐停顿的间隙随便哼哼几句民间小调、秦腔,仰或是很不着调的流行歌曲。他们的插科打诨、夸张滑稽的动作、诙谐有趣的言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闹元宵的活跃气氛。再看夹在队伍里调皮捣蛋的“美猴王”,满脸幼稚气,比起队伍里的其他演员,明显的矮了半截,却是举着金箍棒跑前窜后,一会儿挠一下自己的头,一会而又偷袭一下别人的背,一会在社火队里耍,一会又跑出队伍与观众逗,机灵顽皮,幽默风趣。观众中有的孩子刻意挤上去要摸他,逗他,引得全场捧腹大笑。整个队伍,脚步跟着鼓点的节奏,各自握着手中的道具,扭着,唱着,舞着,跳着,那种对喜庆的表达,那种对人生的期盼和心中的向往,通过各种动作的表演,展现得淋漓尽致。   闹元宵,闹的是一份心情,一份快乐,也闹出了人们的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不,春,在人声鼎沸中来了。冬眠的小虫子渐渐醒了,它们排着队,向春天的腹地迈进。泛着青绿的杨树,柳树,它们也在准备着要脱去冬装。还有蜗居了一冬的老奶奶,开了门,拄着拐杖,咧着干瘪的嘴,坐在太阳下笑 “春暖了,我晒晒太阳。”清水般的阳光映红了她的脸。   闹元宵的锣鼓声,惊动了雪山,那封冻的冰挂、冰柱在一点点的融化,悄无声息的滴落,从冰峰和冻土中渗出,点点滴滴,涓涓潺潺,汇聚成小溪流入黑河。闹元宵的歌声,仿佛为黑河注入了兴奋剂,听那欢快的浪花,打着转儿,尥着奔儿,手拂春的暖风,沿着情感的脉络将缕缕情思注入万物的心田。   闹元宵,闹出了一份热闹,一份沸腾,也闹出了一个专属于成长的季节,以及聆听生命诞生的韵律。   黑河水漫过的大地冒出了浅浅绿色的青草,湿地的苇子从根部伸出了两片嫩嫩的叶子,走出洞穴的蚂蚁伸了伸懒腰,破茧的蝴蝶抛了一个妩媚的吻,幼虫成熟化蛹的蜜蜂打了几个哈欠,蝌蚪甩着短尾与嬉戏的野鸭叙旧,蜗牛在田地里缓缓的犁地、翻土……   辽阔的河西走廊,被激情四溢的喧闹涂抹了一层火红的幽默。春来了,所有的生命都开始复苏。人勤春早。大田里隆隆的机器声响彻四方,那是农人们甩开膀子,开始播种属于他们的幸福,播种他们的未来和希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