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我的江南

2020-09-17叙事散文老船还行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江南,就这样被杜牧酒写的唐诗和柳永弹拨的宋词千多年一贯制地惯着宠着滋润着得瑟着,直至今天仍然是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江南,就这样被杜牧酒写的唐诗和柳永弹拨的宋词千多年一贯制地惯着宠着滋润着得瑟着,直至今天仍然是中国山水无可替代的至尊王者。
  顾名思义,江南应是长江以南的温暖湿润地区的统称,而经过唐诗宋词一搅和,似乎只有那沟港纵横切割出威尼斯一般的水城水韵,乌篷船欸乃着从民居门前缓缓滑过去的江浙沪上一带才配得上白居易《忆江南》盛名似的: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我不止十回百回地为这词儿点赞,可我怎么也不敢苟同“江南”的地域范畴。 想我湘楚大地,何时钟灵不毓秀,何处春江无月明,何方景色不江南?江花红,江水绿,霓裳羽衣在明镜般的水中漂洗得何等鲜丽!香山居士敢情是没到过惟楚有才的三湘四水,否则,就不会以偏概全地“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了,至少不会如此武断地在“忆“之前加一个”最“字吧。
  于是,我每每不揣浅陋,不怕哂笑,以一介凡夫之资,擅自扩充“江南”的外延,别的省份不管,咱湖南不入“江南”,则“江南”的灵性不打折扣恐怕天理都难容哟。
  我并不十分喜欢那些佶屈聱牙的之乎者也,但曾乐此不疲地在古色古香的唐诗宋词里浸泡着我的阅读神经。因为那些短小的文字朗朗上口,清新灵动,描绘的景色如在眼前又不全是眼前景观所能比拟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诗人词人大都是把江浙沪上一带作为“江南”的原产地来歌吟的,可我在字里行间却不知多少次读到洞庭风月的心跳。
  不说那“波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风光,不说那“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北宋晨昏,不说那“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芳林皆似霰”的钱塘月色,这些江浙的经典赞词,与刘禹锡“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美妙意境缠绕在在我心中,早分不出彼此,无也须区分彼此。即便那令人惆怅叫人唏嘘引人慨叹的亡国之音,诸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让我的心头烙上连年战乱导致三湘大地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沉痛。至于那“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悱恻,只会让我眼前浮现:李清照乘一叶“双溪蚱蜢舟”划开水之皮,是江浙港汊还是湘资沅澧都无关紧要,我只看到,是水,都载得动吃水深深的客船货船,却一样“载不动许多愁”。
  还有一种淡淡的闲愁,是不唱黄梅戏的湖南梅雨养出来的,也是饱蘸宋词富营养给生生喂出来的。宋代词人贺铸词云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道出了烟雨的空灵与温婉。纯粹是古典里流泻出的天籁之音,伴以琴筝的和鸣,无不是我湘人心中的空灵与幽怨交织而成的别样情致。洞庭天下水,湖南是水的世界,太多的诗文、传说赋予它纤巧而灵秀的美,烟云氤氲似有若无,雨雾弥漫或浓或淡,造就了一个梦幻迷离的水韵湖南。
  水是大自然最灵动的生命,也是最豪放最令人惊悚的力量。君不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怎样令“惊涛拍岸”,怎样令一代又一代不绝如缕的文学发烧友击节狂歌!从捕钓鲈鱼的江浙渔人”出没风波里”的艰辛,到迁客骚人乘舟过洞庭时所亲历的“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惊险,无不把大江南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袒露在你眼前,让你不要一味地沉醉在她灵秀婉约的氛围里浅吟低唱。江南,也有放荡不羁、气吞山河的硬汉胸襟,有时也需要手执铁板铜琶,站在浪花狂扑的船头引吭高歌的时候。
  话说回来,就其主旋律来说,江南与包括中原、大漠在内的广袤北方相比,还是被太多的唐诗宋词以及后世的婉约诗人娇惯成了小家碧玉。湘音楚汉语同吴侬软语一道孕育着无数朵雨做的云,然后“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都不见”,质朴而充满稚趣的童谣催化出一个又一个迷离的雨巷、古朴的弄堂,牛乳般的毛毛细雨下,各色油纸伞蘑菇般遮盖着一个个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
  如今的雨巷弄堂,再也不是丁香女心结愁怨泪湿罗帕的地方,麻石铺就的凹凸不平的窄窄街道早呈几何级数长胖美容。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五洲四海的游客,成群结队地来追寻唐诗宋词里的雅韵。曾经的水墨山水成了咱不可或缺的产业,当年那些鼓捣唐诗宋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瘦瘦的诗人看到如许景观,不“拈断数茎须”不“漫卷诗书喜欲狂”才怪呢!
  昔日的鱼米之乡,从云淡风轻多愁善感的唐诗宋词里走出,走向工业化信息化的今天,曾经的丁香女早被时代飓风吹走了同雨巷一样迷离的油纸伞,“江上往来人”不再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而是谋划着运作着多样多味的人生,打造着他们有滋有味的小康生活。
  因为,他们生活在湖南,就是生活在江南,而今的江南,给“旧时谙”的胜景增添了而更多的内涵。

文章评论